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自问世以来,广为流传,为人们所喜爱,被誉为“千古绝作”。但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理解与评价却有很大分歧。古今研究者们,争论不休,众说纷纭。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主题上;古代研究者们的评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是讽谕,讥明皇迷于色而不悟也”;另一种看法认为《长恨歌》只是写李杨爱情。“不过述明皇追怆贵妃始末,无他激扬”。建国以后,对《长恨歌》主题的争论,大致有三种意见:一是讽谕说;二是爱情说;三是讽谕、爱情双重主题说。 比较上述几种说法,我认为爱情说是符合作品实际的,《长恨歌》的主题是歌颂李杨爱情。本文拟从新的角度谈谈。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我国古典长篇叙事诗中流传最广,影响极深的作品之一。然而这部作品究竟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却成了历史学者聚讼纷法的问题,迄今仍无定论。这在我国文学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古代学者,有的认为该诗是“讥明皇建于色而不悟也”(唐汝询《唐诗解》);有的认为“不过述明皇追怆贵妃始末,无他激扬”(洪迈《容斋随笔》连昌宫词条)。前者为讽喻说,后者为爱情说。建国以来,研究者们对个长恨歌》主题展开了几次讨论,各抒己见,相互法难,除讽喻说与爱情说外,又出现了“双重主题”说。这三种说法,虽各有依据,但也…  相似文献   

3.
唐玄宗李隆基(明皇)和杨玉环(贵妃)的故事,在马嵬惊变不久,就广为流传了.元稹“洛阳昼夜无车马,漫挂红纱满树头.只说平时灯影里,玄宗潜伴太真游”(《灯影》)诗可证.元和元年(八○八)十二月,白居易在盩厔县写成“一篇长恨有风情”的《长恨歌》,李杨故事,更有根有  相似文献   

4.
陈鸿的《长恨歌传》是与白居易《长恨歌》同题材而创作的传奇小说,与诗歌一样,这篇传奇落笔在"长恨"上,然而陈鸿对李、杨之"长恨"是有所区别的。对唐玄宗,是充满憾恨;对杨贵妃,则是从怨恨到缅怀。对李杨的不同态度,体现了《长恨歌传》对李杨题材尤其是明皇形象赋予了更多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的《长恨歌》自元和元年问世以来,始终同那些多姿多彩的文艺之花争奇斗艳,不仅招引许多文人的青睐,也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人们从不同角度揣摩和妙悟这一长篇绝调的实意真情,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主题说.对此,历代学者更有迥然别趣的见解:或曰“暴露统治阶级的荒淫”;或曰“歌颂真挚专一爱情”或日“对玄宗既有遣责,又有同情”;还有人认为“白居易世界观有矛盾,本欲‘惩尤物,窒乱阶’,但在具体描写中赞扬李杨爱情的成分占了主导地位.”然而,细细品读这篇诗作,却又感到以上主题说,都有貌似神离之憾,很难说是《长恨歌》的真正主题.正如一些伟大作家常给人们布置一道“生活的方程式”一样,白居易的《长恨歌》无疑也是一道“生活的方程式”.如果是经过一番全面认真“验算”的话,当会感到把宋人欧阳修总结后唐兴衰之鉴的名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移置为这一“方程的解”,是颇为合适的.由此说来,《长恨歌》的主题应该是:通过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渲染明皇沉缅女色,导致祸乱发生,终于落得妃死权亡的绵绵长恨,来讽谏君王弃绝淫习,励精图治的.  相似文献   

6.
李子孝 《教师》2012,(25):68-69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一生的写照。他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歌颂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是一篇久经传诵的佳作。被历代评论家赞为“自是千古绝作”。它给诗人带来了极高的荣誉。作者因而被称为“《长恨歌》主”。对这首诗主题的理解。一直存在着分歧,主要有以下四种意见:第一种认为是讽喻暴露统治阶级的荒淫误国.“讥明皇迷于女色而不悟也”:第二种认为是歌颂李、杨坚贞的爱情,“不过述明皇追怆贵妃始末,无他激扬”;第三种认为是双重主题说,即“一方面对李、杨二人生活荒淫,招致祸乱作了明显的讽刺.另一方面对杨贵妃的死和两人诚笃的相思赋予很大的同情”;第四种认为是作者世界观有矛盾,本为“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而作,但在具体描写中赞颂李、杨爱情的成分却占据了主导地位。历代持爱情说的评论家多认为.诗篇中李、杨的爱情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效东 《学子》2004,(6):48-49
千年以来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倾倒了无数读者,然而就是这样一篇脍炙人口的叙事长诗,其主题思想却始终存在着不少争议。自晚唐以来,文人学士对此毁誉不一。毁者,将其斥为“淫言喋语”,“己失臣下事君之礼”,是千古恶诗;誉者,将其褒为“讽刺深隐,意在言外”,“讥明皇之迷于色而  相似文献   

8.
在唐代的诗人著作中写安史之乱、写唐明皇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故事内容是很多的。其中尤以自居易的《长恨歌》影响最大。唱出了“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诗句。从此,李、杨爱情故事在文学创作中,比之以前的《明皇什录》、《安录山事迹》、《开元天宝遗事》、《酉阳什俎》、《国史补》等的记载,形象生动,情节集中,主题更为突出了。它已成为文学家们(小说  相似文献   

9.
叶梦得《避暑录话》中对《明皇幸蜀图》的记载,被历代论此画者引以证明《明皇幸蜀图》与《摘瓜图》实为同一作品,但此条记载本身有一些不确之处,将作者“李昭道”误作“李思训”,将藏者“赵仲忽”误为“汝南郡王”等。同时,一般学者皆认为《明皇幸蜀图》即李昭道的《摘瓜图》,但论证过程略显不足,一般都是以叶梦得此条记载为据,但却往往省去叶梦得“或讳之为《摘瓜图》”后面这句“而议者疑”,其实有更多史料可补充论证此二者确为一图。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写于唐元和元年(806年)的《长恨歌》,是代表其诗歌最高艺术成就的名篇,为历代所传诵,也令历代传诵者体味了那明皇之恨、贵妃之恨……尽管诸多体味是那样的迥异.关于明皇玄宗和杨贵妃,从史实看,玄宗从“开元之治媲美贞观”,到天宝乱离、惶  相似文献   

11.
毛戈  朱彦群 《天中学刊》1998,13(6):54-56,72
仅局限于用“爱情”或“讽计谕”采分析《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是片面的。把《长恨歌》同《长恨歌传》《琵琶行》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诗人创作和修改此诗的过程,了解其寄寓《长恨歌》“讽刺”抑或“同情”之上的美人迟暮式的感伤和忧郁美丽的倾诉。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前人已发表的意见大致有以下三种:(一)以“讽”为主。认为“《长恨歌》是讽刺唐明皇的荒淫乱国和昏述不悟。”(二)以“情”为主。认为《长恨歌》“描写李杨的爱情遭遇,歌颂他们爱情的纯真性的”(三)“主题二重性”。认为  相似文献   

13.
美人:张九龄《感遇二首》其一:“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佳人:杜甫《佳人》:“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倾国:李白《清平调三首》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倾城:李商隐《北齐》:“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粉黛: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佳丽:白居易《长恨歌》:“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仙子:白居易《长恨歌》:“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丽人: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玉人: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  相似文献   

14.
论《长恨歌》的主题思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唐玄宗李隆革与杨贵妃的故事,在唐代即已成为诗人普遍歌咏的题材。宋洪迈云:“唐人歌诗,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词咏寄,略无隐避。至宫禁嬖呢,非外间所应知者,皆反复极言,而上之人亦不以为罪。如白乐天《长恨歌》、讽谏诸章,元微之《连昌宫词》始末,皆为明皇而发。杜子美尤多。此下如张祜赋连昌宫等三十篇,大抵咏开元天宝间事,李义山《华清宫》等诸诗亦然。今之诗人不敢尔也。”(《容斋续笔》二“唐诗无讳避”条)  相似文献   

15.
《长恨歌》之所以在当时播于乐府,传遍天下,至今脍炙人口,称诵不衰,是因为它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平易精纯的语言,流丽安详的铺叙,壮采纷呈的艺术构思,令千年以降的读者如身生其时,亲见其事,感叹唏嘘,情不自胜。哀艳动人的故事《长恨歌》取材于唐代风流天子明皇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爱情传说。这一故事早在开元,天宝年间已广为流传,特别是安史之乱后,朝野内外,家喻户晓。当时及后世曾有很多诗人付之于笔墨。如李白的《清平调》三章,杜甫的《丽人行》、《哀江头》等,都是以李杨为讴歌对象的作品。李白《清平调》,极力形容杨妃的美貌娇艳,玄宗的  相似文献   

16.
运用叙事学理论对白居易《长恨歌》进行叙事学分析,可从三个层面展开:分析《长恨歌》叙事语言的有机构成,通过“隐喻”“转喻”的符号理论具体阐释;分析《长恨歌》象征对叙事的推动;从故事角度把握《长恨歌》的故事线索,分析它的叙事结构与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7.
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历来争论不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爱情说”与“讽谕说”。作者从《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内容本身、传播方面进行探究和综合分析,认为《长恨歌》的主题应归于“爱情说”,而不是“讽谕说”。  相似文献   

18.
白居易的《长恨歌》前一部分有讽谕,是客观历史的真实反映与描写;后一部分又有颂扬,是主观感情的投入与虚构。这样就形成了人们所常道的“双重主旨”。我们姑且不论讽谕的一面,专论颂扬的一面,因它字里行间时时渗透着诗人自己生活经历中的恋情。白居易创作《长恨歌》,友人陈鸿在《长恨歌传》中说他有两个重要条件,即“乐天深于诗,多于情”。“深于诗”是言写诗有高超的艺术  相似文献   

19.
在李隆基和杨贵妃传奇故事的流传过程中,《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无疑是三座里程碑。三部作品都有关于“梧桐雨”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到诗歌、元杂剧、传奇的不同意境特征。一、《长恨歌》中的“梧桐雨”:叙事者的悲伤《长恨歌》是诗歌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作品,是一部长篇叙事诗。从杨玉环入宫受宠到渔阳兵变、贵妃缢死,从避祸幸蜀到回銮京师、睹物思人,从上天入地的寻觅到天堂团圆,娓娓道来,迂徐曲折。在《长恨歌》里,关于“梧桐雨”的描写只有四句: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在这里并没有对“梧桐…  相似文献   

20.
关于《长恨歌》主题归属的讨论已经进行了一千三百余年。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辩中,被提出的观点和解读可谓汗牛充栋。其中“讽谕”主题说是较有影响力的观点之一,本文拟对“讽谕”说中几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作一番深入的辨析和探讨,并依据历史记载以及新近发现的成果,从《长恨歌》文本入手,探索《长恨歌》的讽谕主题和情感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