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六、七月以来,三次特大洪水侵袭景德镇市城区及乐平、浮梁两县,来势凶猛,洪水之大灾情之重乃百年未遇。全市军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发扬了不怕困难、不畏艰险、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按照局、台领导的部署,在抗洪行动的感召下,为履行记者的职责,我日以继夜投入了抗洪报道。先后采拍了60多篇反映瓷都人在抗洪一线奋战的新闻报道。如今,回想起那段抗洪的日子,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还在我脑海之中不断闪现。6月26日凌晨四时,特大洪水凶猛涌进瓷都街头,不一会儿,我的宿舍…  相似文献   

2.
1994年3月15日,是景德镇人民广播电台为维护消费者权益,服务大众的专题节目《消费者之声》开播之日,如今已伴随着瓷都老万里长城走过了10个春秋。十年来《消费者之声》节目已从景德镇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期每期30分钟,走到今天的综合广播电台每周5期每期60分钟的《百姓消费》,从过去的接受投诉、回复的单一内容到今天的有引领消费时尚的“消费话题”,受理投诉、提供援助的“消费热线”和监督市场提醒消费者的“曝光台”。虽然采编播人员进进出出换了不少,但节目的宗旨始终没有变。节目中,我们不仅对消费者在消费中遇到的不平之事、不公正的待…  相似文献   

3.
今年入汛以来,我国气候反常。江淮及太湖流域阴雨天气来得早、来势猛,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致使我国18个省市自治区遭受了洪水灾害。在抗洪斗争中,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就有干部。这不禁使人想起了传说中的“大禹”。“大禹”为什么至今还能得到人民颂扬和崇敬呢?除了他领导人民治好了水患,为人民做了好事,建立发功勋以外,还由于他具有“十年未阚其家”,“三过其门而不入”的忘我献身精神。在今天的抗洪斗争中,到处都有“大禹”。当太湖地区遭受洪水袭击后,吴江县县委书记张卫国,7月5日从国外访问  相似文献   

4.
《新闻世界》2006,(10):50-50
提起陶瓷人们自然会想到中国,其实法国也有一座大名鼎鼎的瓷都——距巴黎360公里、有25万人口的古城利摩日。利摩日生产全国一半的瓷器。在欧洲,利摩日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景德镇。国际景泰蓝展每年都在该城举办。  相似文献   

5.
胡恺中 《声屏世界》2007,(11):57-57
景德镇因陶瓷而闻名,陶瓷依景德镇而发展,陶瓷已经成为瓷都人心中的文化情愫。如何更好地宣传陶瓷品牌,弘扬陶瓷文化,一直以来是摆在景德镇市宣传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多年来,景德镇电视台就如何更好地宣传瓷都陶瓷文化,全面、细致、深刻地展示瓷都千年陶瓷发展历史和辉煌成就,做出了积极探索。本文就景德镇电视台如何进一步加强陶瓷宣传试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在武汉市沿江大道耸立着一座纪念碑,毛泽东同志题写的碑文铿锵有力:“庆贺武汉人民战胜一九五四年的洪水,还要准备战胜今后可能发生的同样严重的洪水。”44年后,同样严重的洪水再次向武汉袭来,武汉人民万众一心,排除万难,又一次战胜长江大洪水和百年罕见大暴雨造成的渍涝灾害,抗洪丰碑铭刻在新一代《长江日报》新闻工作者的心中。面对洪涝的肆虐,全体长江报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忘我的敬业精  相似文献   

7.
今年的夏报,暴雨、洪涝、崩山滑坡、泥石流等等灾害频频向我们袭来。当淮河流域的许多地方成为水乡泽国的时候,南方又发生了泥石流等,大自然似乎在考验人类的承受能力。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记者,各地的地市报新闻工作者在抗灾的最前沿,勇敢地战斗着。在此,本刊对战斗在采访一线的同行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并致以亲切的问候![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长江、嫩江。松花江三江流域演奏的’98抗天歌,气壮山河,举世瞩目。在这场同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殊死较量中,30余万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以对党对人民对祖国的赤胆忠心,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哪里最危险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最困难就战斗在哪里,勇战洪魔铸军魂,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冲不垮的钢铁长城。历史将永远铭记这凝重的一页。如今,洪水已退,江堤安然。当我们回眸空前壮烈的’98抗洪时,会再次发现百万抗洪大军中活跃着的一支特殊的军事记者队伍,他们同地方广大新闻工作者一…  相似文献   

9.
湖北,今年长江抗洪大战的重要省区。九曲回旋的荆江大堤高悬千里江汉平原之上。武汉重镇高托烟波浩渺、浊浪排空的一江之水。在与百年一遇的洪魔的殊死较量中,沿江投入的13万总兵力中,9万人集结在湖北境内。加之数以百万计的当地抗洪力量,湖北全境构成一幅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洪图。而在这幅将为后人永远记忆的伟大画卷中,有着一支特殊队伍——记者大军。我们在湖北采访,常能听到这样的话: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部队;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记者。这两种人最不怕死。新闻记者靠什么赢得了赞誉?  相似文献   

10.
景德镇地区山歌历史悠久,有着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子,是江西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赣东dE地区有一定的影响。瑶里山歌是景德镇儿女创造的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瓷都文明文化遗产中的一支灿烂的民间文化奇葩。保护与传承瑶里山歌,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研究百越文化和江西民间文化一展:示地方文化特色,对激发当地人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声屏世界》2012,(6):2+73
频道简介景德镇广播电视台电视二套于2009年10月16日正式调整定位为"陶瓷·文化"频道,以后又进一步调整为"陶瓷·文化·旅游"特色定位,以期与景德镇瓷都地位相匹配,并策应江西省政府确立的景德镇  相似文献   

12.
谁都以为景德镇已过了主汛期。从各方的监视显示分析看,7月14号是景德镇防汛抗洪的最后期限。人们普遍认为,景德镇可能将由防汛转入抗旱。景德镇台新闻中心也提前布置了“战高温”的各项选题。  相似文献   

13.
老卢有个外号,叫“夜猫子”。那还是在李封矿报废之前,他总是不吭不声就下井了,别人说他有点神出鬼没,他说:夜里井下好出事,多下去转转有好处。他叫卢振广,现任焦作矿务局李封多种经营总厂党委书记。厂名是去年改的,改前叫李封煤矿。他周围的干部群众反映:卢书记最大的特点是好下去蹓跶,到车间、到区队、到调度室、到职工宿舍,哪里有问题,哪里有困难,你肯定在哪里能找到他。  相似文献   

14.
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瓷都”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大型专著《中国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丛书》,最近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丛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用世界文明发展的眼光,系统、全面地阐述和反映了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内涵,对景德镇陶瓷文化提出了明确的定义和全新的见解,具有较高的学术研  相似文献   

15.
邓斌 《声屏世界》2008,(8):52-53
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和景德镇广播电台联合采制的专题《瓷都天更蓝》,荣获了中国国际广播新闻奖2007年度优秀对外广播节目一等奖,同时还获得了2007年度江西新闻奖一等奖。作为主创人员之一,这些荣誉给我带了欣喜,也带了勉励。平时忙于日常节目,难有静下心思索总结的闲情逸致,正是这份欣喜,正是这份勉励,让我有了整理思绪、总结得失的冲动。冥思之后,“心中要有听众”这几个字在我的脑海里越来越清晰起来。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瓷的故乡,是陶瓷文化的发源地,而景德镇“水土宜陶”、“千年窑火不断”,并“集天下名窑之大成”,从而奠定了闻名世界的瓷都地位.悠久的制瓷历史,孕育和产生了丰富的陶瓷文化,以及独特的人文景观.历史上西方国家正是从“china”瓷器认识和了解中国,那么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今天,外国朋友同样渴望通过瓷器来认识了解发展变化中的瓷都景德镇.为此,我们从纷繁众多的陶瓷题材中选择了三件事.  相似文献   

17.
入夏以来,我国长江及嫩江、松花江流域都发生了百年罕见的大洪水。在抗洪队伍中活跃着一批新闻工作者。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冒着生命危险,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哪里有险情,哪里有新闻,他们就出现在哪里,体现了对党的新闻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展示了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同时也给新闻界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一、要有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拼搏精神洪涝灾害同火灾、震灾等自然灾害一样,属于重大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这给记者、通讯员的采写活动带来一定的危险和难度;同时,这类事件也具有极为显著的新闻价值,要求记者、…  相似文献   

18.
98年入汛以来,长江的洪峰和信江、昌江、乐安江的洪水合围,鄱阳湖水位直线上升,滨湖的波阳、余干、万年三县顿时化成了一片汪洋大海,为充分发挥有效的新闻力量,协助灾区人民及时了解灾情,开展救灾工作;为展示灾区军民在抗洪救灾中不屈不挠、英勇抗洪的事迹。上饶有线台领导、记者和后方制作人员没有辜负历史赋予他们的重任,在抗洪救灾报道中英勇拼搏,有效出击,成功地采制了大量出色的作品。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有线记者6月21日,一整天的大雨把上饶人的心下得沉沉的,市内较低洼处已是数尺深的水了。上饶有线台的记者们2人一…  相似文献   

19.
1998年9月4日,江泽民总书记亲临抗洪一线指导工作时指出,全国抗洪抢险斗争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伟大胜利。威武不屈的华夏儿女,用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保卫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作为这一历史事件的见证人和参与者,曾经奋战在抗洪一线的数千名新闻工作者,在生与死的考验中,向全国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本刊今年第8期刊登了“来自抗洪一线新闻单位的报道”之后,又陆续收到许多来稿,我们被其中无数真实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长江日报作为市委机关报,在防汛抗洪斗争中全力以赴,集中优势力量,总体策划,精心组织,报道规模空前,采编见报各类防汛抗洪报道1700多篇(幅)。在防汛抗洪斗争的阶段性、关键性时刻,长江日报社社长翟玉勋参加市委常委会回来马上传达市委的部署、意图,总编辑熊伟和防汛报道组的同志们一起,日以继夜地策划、实施报道方案,将一篇篇鲜活的抗洪新闻推上版面。 为了真实记录历史,全方位报道这场史无前例的防汛抗洪斗争,长江日报不断加强报道力量。从夏到秋的60个日日夜夜,投入一线报道的记者达60多人。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长江日报记者。他们奔波在全市各个防汛重地,并分赴嘉鱼、公安、九江等重灾区,向读者报告第一手现场情景;先后报道了潘良勇、高建成、王占成等一批英雄人物,深情地反映了武汉军民与洪水搏斗的感人事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