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有为与孔教运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民国初年,以康有为及其弟子为中坚,掀起了一场颇有声势的孔教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很值得注意的一种文化现象,但是迄今很少有人把它作为独立的对象加以研究,只是在论及民初帝制复辟时有所涉及,因此我们现在对它的认识还很不全面和深入。本文拟对这一运动做初步探讨,以期引起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2.
康有为与袁世凯的帝制复辟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有为的尊孔言论一方面不自觉地迎合了袁世凯的帝制复辟的需要,另一方面对袁世凯的军阀统治进行了猛烈抨击,他自己也并未与袁世凯同流合污;相反,他却联冯倒袁,从而成为倒袁之役的主力之一。联络军阀冯国璋倒袁则又体现了人的智谋,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康有为是军阀政治的参与(并非拥护)。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结束了绵延我国数千年的封建帝制,但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这场民主革命并未彻底铲除封建帝制所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一部漫长的帝制史,在其终篇之处,仍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民国建立之后的十几年间为帝制招魂者不乏其人,还魂之事亦屡有发生。洪宪改制、丁已复辟、伪满建国等复辟闹剧早已为世人所熟知,而对于上述闹剧发生之前,1913年三四月间酝酿的一场复辟阴谋(史称“癸丑复辟”),史家则述之不多。笔者仅就所见,缀集成篇,对于了解民国初年的政治风云及北洋军阀内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关系恐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孔教运动始于1912年,止于1917年。其间,领导这场运动的康有为、陈焕章等孔教会人士试图通过“纳儒入教”“一教独尊”和“托庇帝制”的做法来重新复兴儒学,但却因此而严重背离了儒学的人文传统,违反了现代社会民主、自由的大势,从而导致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结果,孔教运动的努力非但无效,反而造成了儒学的进一步式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民初社会心理的分析研究,探讨了洪宪复辟这一历史丑剧产生的原因。民初渴求社会稳定、避免动乱的心理为复辟提供了契机;滞后的民族文化心理是复辟的政治文化土壤;统治阶级的“帝制心理”是复辟的助产婆,它们都对复辟起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五四"前夜,清朝反动统治虽然被推翻了,但遗老遗少们并不甘心自己的死亡.以袁世凯为首封建军阀不仅窃取了政权,复辟帝制;而且,以康有为、陈焕章、林纾等人为代表,高唱维护孔教,妄图用封建的旧道德继续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动.1912年10月10日,袁世凯窃取了正式"总统"职务,他知道自己不得人心,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便以提倡封建道德为手段,在《宣言书》中宣称:要以"道德为体,而法律为用"."约言之,则忠信笃敬而已."既然上有所好,必然下有所效.于是以提倡封建道德为主要内容的孔教会、孔道  相似文献   

7.
五四运动是一场政治运动,也是一场文化运动。这场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以一九一五年《新青年》的出版为其开端。当时,运动的领导者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鲁迅等人以《新青年》为阵地,鲜明地树立起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向封建主义的思想文化展开勇猛的进攻。他们反对袁世凯之流推行的政治专制和思想文化专制,主张政治民主和思想文化民主;反对对封建文化传统的迷信、屈从,主张解放思想,尊重科学,对文化传统进行重新评价;反对保守复古,主张革新创新,从而掀起了我国“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  相似文献   

8.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袁世凯从前清官僚转变成中国民国的临时大总统,后又成为正式大总统,但是对于这,他还是不满足,最终走向帝制复辟的道路,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袁世凯复辟帝制,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是学术界评价分歧较大的一个政治人物。作为保皇派代表人物康有为的得意门生,他曾接受了康有为完整的改良主义思想体系,却因保皇派排斥新思潮而与之决裂;他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有着一致的革命目标,却在革命手段上意见相左;他想借助复辟派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最后却树起反对复辟帝制的大旗。考察梁启超与保皇派革命派、复辟派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有一种态度始终贯串梁启超的政治生涯,这就是爱国、救国。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是彻底打倒孔家店的伟大旗手.他在“五四”运动前夕写的小说《孔乙己》,是一份声讨封建教育制度的战斗檄文,是一枚投向孔家店的重磅炸弹.“五四”前夜的形势,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政治思想领域里的斗争异常激烈.反动派在辛亥革命失败后,为了适应他们反革命复辟的需要,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先是袁世凯的“尊孔祀圣大典”,紧接着的是张勋复辟帝制的闹剧,什么  相似文献   

11.
论清末民初的"定孔教为国教"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末年,康有为等人首次提出将孔教定为国教,并因民初的道德危机获得一定支持,但最终因进化论引发的科学主义的冲击而失败.此运动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文化在近代转型的两难处境.  相似文献   

12.
民国初年,以袁世凯为首的封建买办势力,为了政治上复辟封建帝制的需要,在文化思想上,掀起了一股以尊孔读经为主要内容的复古思潮。这股思潮曾一度刮遍整个意识形态领域,当然也给历史学以严重的影响。问题是它给予史学以什么样的影响?它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这是研究中国近代文化思想史必须予以回答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探讨我国史学本身发展规律必须予以回答的问题。我们认为,民国初年复古思潮对史学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反映和表现。  相似文献   

13.
人性问题是中国哲学的中心问题之一,中国近代思想观念的变革也包括人性观念的变更。封建社会儒学把人的本性规定为礼义道德,这种思想可以称为道德人性论。儒家道德人性论是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观念,在封建社会后期它成了束缚、扼杀人性的工具。康有为认为封建社会这种儒学背离了孔子本意,在恢复、弘扬孔子儒学正道的旗号下,他以自然人性论对儒家道德人性论进行了批判,否定了封建社会正统儒学“性善论”、“性善情恶论”、“存天理、灭人欲”等固有观念。康有为的思想在当时开风气之先,对于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百年前(1895年)诞生的中国近代史上的“新建陆军”,即“新军”,历来被我国史学界(包括台湾)斥之为重振“病入膏盲的清王朝” 的工具;是镇压义和团运动、武昌起义、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的刽子手;是袁世凯帝制的支柱,它的首领被称为反动封建军阀。笔者认为,新军具有两重性:第一,它曾支持过摇摇欲坠的清王朝,是镇压义和团运动和对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反动武装;第二,它同时又是推翻满清帝制、搞垮袁世凯帝制和打败张勋帝制复辟的主要力量。广大新军将士通过浴血奋战,对三次推翻帝制,作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对于第一点,历来史家著述颇丰,本文不再赘述,只就第二个性质,作一次  相似文献   

15.
为了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袁世凯刺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和国会,颁布专制独裁的《中华民国约法》,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修改大总统选举法。1915年12月25日,袁世凯复辟帝制。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声讨,蔡锷等人参与的护国运动最终使袁世凯的帝制梦破灭。  相似文献   

16.
严复作为中国早期接触西方文化的近代进步人士之一,在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以及对中国现实进行探索的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辩证分析,认为孔、孟等圣儒思想具有崇高的地位。但儒学末流对它的传授、接受途径不正确,致使由其统辖下的中国社会走向衰退,而孔教作为一种唤醒民众的方式是值得肯定的,但中国民众民智未开,不宜立孔教为国教。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后的社会秩序混乱,引发一些思想家对儒家伦理的思念,甚者如严复竟提出尊孔读经的主张.尊孔读经对社会秩序的恢复固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一社会思潮又引发了袁世凯的帝制自为和张勋的帝制复辟.如何看待辛亥后尊孔读经思潮的兴起与实际效果,学者们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以严复为中心探讨了尊孔读经思潮发生的背景与原因,认为尊孔读经与两次帝制复辟有联系,也有区别,不能将帝制复辟的原罪完全归咎于严复发起的尊孔读经运动.  相似文献   

18.
从廉政建设管窥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羁绊费春一、引言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独立完整的文化类型,主要是指两千余年来延续、定型化的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文化。这种根植于农业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文化结构和文化形态,以它对封建社会制度的适应性,经过长期的磨合、调整...  相似文献   

19.
袁世凯的教育理念及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社会由封建向民主转型的过渡时期,袁世凯推行兼有现代与复古双重特点的教育理念及政策。一方面,重视现代教育,以适应现代竞争的需要;另一方面,实行复古尊孔以整合失范的意识形态;契合了民初中国民智未开、实业落后、价值失范严重的现实国情,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进步性,同时又不能否认复古尊孔有为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英国牛津运动是一场英国国教复活运动,给英国社会文化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探析其文化理念,认为牛津运动既是一种精英文化,又是一种普世文化,实质上是精英文化领导下的普世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