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蕾 《唐山学院学报》2010,23(2):59-61,92
汉语是量词丰富的语言,尤其个体量词是汉语所特有的。个体量词与名词的搭配问题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文章从认知理论出发,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经验,讨论如何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提高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量词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文章以量词"串"为例,从文字、语言(语法、语义、语用)、认知和文化等角度对量词教学展开探索,认为教师应遵循人类从易到难,从具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量词的语法、语义和语用开展有所侧重的阶段性教学。文章旨在通过对具体量词的教学来探讨量词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及策略,从而对量词教学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量词的用法一直是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难点,认知语言学的传入并兴起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本文通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并结合汉字词义演变的轨迹对量词“头”、“只”的用法作了系统分析,并对其容易混淆的用法作了一些探讨,力求能给出合理且充分的解释,以期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实际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了对外汉语中量词教学的难点,通过对现阶段对外汉语中量词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来探讨提高对外汉语中量词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以保障对外汉语教学质量,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对外汉语量词的应用方法,使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用汉语进行顺畅的表达,从而积极推广对外汉语教学,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对外汉语教学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量词作为汉语中的一类特殊词,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本文在已有的现代汉语量词研究与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以相似量词“部”和“台”为例,对其适配度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6.
汉语许多量词都有提示计量对象形状的功能,而且分工细致,用法复杂。“股、束、缕、绺”是计量长条状物体的量词,用法有分工也有重合,纷繁复杂,但都可以从认知上找到其制约因素。文章以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理论和意象分析为指导,力图揭示出这4个量词的认知基础,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量词在语义、原型意象两方面都会有所区别,同样的事物也具有多方面的特征。这就造成了同样的事物可以用不同的量词计量,同一量词可以计量不同事物;不同量词的用法既有重合,又有不对称的情况。量词“门”、“种”、“类”是一组表示类别的量词,其用法既有重合之处,也有不对称现象。文章运用意象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提示其用法的认知理据,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郑希瑶 《考试周刊》2013,(96):155-158
量词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外国留学生在量词使用上较易出现偏误,尤其容易在两个相近量词的选用和辨析上出现问题。本文选取了两个比较容易发生混淆的量词——"只"与"头",设计测试问卷及教学实例,旨在了解外国留学生对这两个量词区别使用的偏误情况,以及两种不同教学法——传统教学法与认知教学法所产生的不同纠偏作用,以求获取些许进一步完善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启示和灵感。  相似文献   

9.
量词的意义和用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一大难题,因为量词本身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使用的语言环境又复杂多样。本文侧重从汉语量词的特点入手,分析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难点和方法,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0.
量词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其原因在于汉语量词数量多,分类繁杂且搭配具有独特性。本文根据黄伯荣和廖序东(2017)的观点,将用来修饰名词量词划为个体量词。主要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个体量词经常出现的错误及错误原因;总结学界在对外汉语个体量词的教学方面的探索;重点讲述从类型学角度出发运用比喻、联想、和引申,将个体量词形象化,和名词建立联系以便于记忆和学习。并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个体量词的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对调查试卷的分析了解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易混淆量词,试图为对外汉语量词教学这个难点找到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在对外汉语量词教学中,从词源分析角度引进量词的本义及引申线索进行教学,对外国留学生理解量词和名词“一对多”搭配、理解量词的形象色彩、理解量词与它所组合的名词之间感情色彩必须一致搭配等语言现象有着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祁晨娜 《考试周刊》2013,(71):166-167
量词是汉藏语系特有的词类,是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最先接触且最常接触的词类,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本文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量词教学为基本点,从量词本体研究等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对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4.
“对、副、双一是三个常用的名量词,又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基础量词。在表示数量“二”时的意义相近,外国学生在学习时经常混淆三者的用法。本文试图从三个字的本义出发,并举出这三个量词在现代汉语中和名词的搭配情况。然后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其后所接的名词语义进行分析,揭示其差别,找出规律,从而帮助初级汉语学习者正确使用这三个量词。  相似文献   

15.
汉语中"药"的量词有很多,可一直以来,人们把量词的搭配关系看成一种语用习惯,而留学生学习量词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只能靠死记硬背.其实在"习惯"的背后也有一些规律或者"倾向",如果我们研究这种名量搭配现象背后的认知和现实理据,寻找到这种现象背后的规律,并把它运用到教学中去,将对对外汉语教学产生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药"的量词的特点,总结出用理据法进行教学,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16.
量词是汉语学习的难点,是留学生学习汉语时出现偏误最多的词类之一。本文选择对外汉语量词教学作为研究点,对留学生学习使用量词提出几点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对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7.
“部”和“台”是现代汉语中两个常用的量词,这两个词在用法上有重合之处,但又有所不同。本文主要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部”和“台”的语义特征,让我们对这两个量词的使用更加准确,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谢冰蕾 《教师》2010,(19):26-28
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很多重点和难点.物量词就是其中之一。物量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单位的词,又称单位词,可分为专用物量词,如“个、件、本”,临时物量词,如“头、口、桶”以及计量物量词.如“尺、丈、斤”等。物量词不能单独做句法成分,通常与数词组合来修饰名词,除了计量物量词外.量词可以重叠使用.例如:个个、件件等。  相似文献   

19.
量词的用法一直是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难点,认知语言学的传入并兴起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本文通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并结合汉字词义演变的轨迹对量词"头"、"只"的用法作了系统分析,并对其容易混淆的用法作了一些探讨,力求能给出合理且充分的解释,以期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实际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的量词十分丰富,且在语言交际中使用频率较高已成为现代汉语的重要特点之一,外国人或少数民族的人在学习现代汉语时常常遇到量词使用不当的尴尬境地。在当下的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的教学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许多教材中只标注了读音、词性等有限的信息,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是遇到一个“数量名”短语学习一个量词,对规律性的认识却是一片空白。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对常用量词进行分类归纳,势必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