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映射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是有关意义构建的理论,对许多语言现象具有解释力,本文拟运用概念映射和概念整合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分析汉语俗语意义解读的过程,以期为汉语俗语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角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标题中运用汉语俗语,有直接使用和变异使用两种情况。汉语俗语运用使用到新闻标题中,能使新闻标题更简洁生动,产生鲜活感、亲切感。能在新闻标题中恰当地使用汉语俗语,要注意培养记者和编辑的语言修养,注意汉语俗语使用的适切性,注意在新闻标题表达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汉语俗语作为民俗语言,尤为鲜明地反映着汉民族的民俗文化风貌。从烟台、威海一带广泛运用的主题鲜明、内容简练、通俗易懂的俗语中,可以透视出胶东民俗所独具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以"悲剧"与"杯具"为例,运用概念整合理论阐释了网络流行语"杯具"及其相关流行语的语义认知模式。"杯具"来源于"悲剧",但其语义内涵更加丰富。因为谐音双关,人们通过对"杯具"与"悲剧"的相关信息投射,整合推理出"杯具"的浮现意义。与"杯具"相关的网络流行语基于其不同的输入空间信息的整合使得其浮现意义得到了更加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广告语篇一直是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不同学派的学者从社会语言学、语义学、系统功能语言学等角度对广告语篇做了详细的阐释,但这些理论都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而有某种不足。根据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对广告语篇的背后认知和意义构建做出初步的尝试,希望能运用该理论解释受众是如何对广告语进行理解和意义的构建的。  相似文献   

6.
意合是汉语中普遍,典型的语言现象,但是对意合中含义的生成和理解,一直以来却缺乏系统的阐释。概念整合理论从心理认知的角度将分散的概念整合为通顺的逻辑,达到语言语义上的完整,对意合现象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7.
歇后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一直是众多学者们研究的焦点之一。由于歇后语的分类不同,它的心理认知过程也不同。根据歇后语的后半部分是否采用谐音的方法表情迭意把歇后语分为两类:谐音式歇后语和非谐音式歇后语。后在概念整合理论框架下对它们的认知过程进行分析,可揭示出歇后语的幕后认知机理。  相似文献   

8.
黄梅戏俗语理性意义的表里关系复杂多样:表里一致、表里分离、既一致又分离;理性意义类型有不同层次,第一层分四个大类:人生、社会、自然、事理,各大类下辖若干次类;理性意义还表现出重人生轻自然、粗鄙少文等特点。黄梅戏俗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色彩意义,如夫权至上、养儿防老、读书为高、相信宿命、信义交友等等。  相似文献   

9.
《湘南学院学报》2019,(1):86-90
简述陕西方言研究的传统视角,并提出以往研究的不足之处;概述概念整合理论和概念整合网络,并应用此理论分析了三个典型的陕西方言歇后语,旨在从认知的角度解释陕西方言的推理逻辑和动态意义建构过程,为陕西方言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0.
歇后语是汉民族的独特语言形式,其结构独特,又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是汉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福柯尼耶和特纳所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通过四个空间网络模式和三个运作方式模拟了语言解读过程中的心理认知活动以及动态推理过程,对语言的解读均有一定的普适性。把汉语歇后语纳入概念整合框架中来分析,阐释其构成机制和意义构建,表明概念整合理论对歇后语的解读有极强的阐释力,并为歇后语这一汉语独有的语言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概念整合理论是Fauconnier等人基于心理空间理论提出的。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汉语谚语的意义构建进行动态分析,人们在理解谚语的时候,往往会进行构建、完善和扩展等一系列认知活动,将谚语中所隐含的意义进行整合,然后将其映射到现实中,最终得出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英语谚语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运用概念整合理论中的四种概念整合网络,尝试着分析英语谚语的理解过程,揭示出英语谚语理解过程中的认知机制和动态的意义构建过程,同时也表明概念整合理论具有强大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运用Fauconnier和Turner等人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对英语谚语的意义构建进行分析,旨在说明概念的合成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认知活动,具有极强的认知解释力。以此,为英语谚语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自Lakoff和Johnson提出概念隐喻以来,便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隐喻革命",彻底从隐喻修辞观中解放出来,为人类认知方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以Fauconnier为代表的语言学家发现概念隐喻理论有其局限性,不能解释某些抽象和新鲜的隐喻,于是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国内外学者基本一致认为二者之间并不排斥,而是具有互补性。为了探清二者之间的关系,笔者将他们进行详细对比,以期让读者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刘甜甜 《海外英语》2012,(8):279-280
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视角对"微"族词的起源及生成机制进行了认知阐述,揭示了人们理解意义时的心理运作机制。通过对这一语言现象的认知分析为新语新词的意义成因和理解提供了理论进路,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客观世界。  相似文献   

16.
与概念隐喻理论相比较,概念合成理论对隐喻具有更强的解读力,但它仍无法对隐喻解读中概念合成空间中新显结构产生的原因给一个令人了然的解答;而Veatch的V-N理论似乎可以补其不足,对合成空间中新显结构产生的原因给予较好的说明。因此,作者对隐喻解读中概念合成的认知机制研究做出了新的思考,提出了一个新的隐喻解读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语新闻标题的意义构建进行分析,并将运用弗科尼亚和特纳等人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阐释英语新闻标题意义建构的认知机制,为英语新闻标题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由于网络交流的便捷,网络语言日益丰富,网络骂詈语在网民中的使用频率也逐渐升高。与传统骂詈语形式上的单一性与语言表达上的直接性不同,网络骂詈语有着形态各异及表达内容上较隐匿的特点。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为视角,具体分析网络骂詈语的意义构建,解释网络骂詈语是怎样通过各个不同空间的认知运作最终形成新创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英语谚语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概念整合理论,结合英语谚语具体实例,分析英语谚语的理解过程,探讨理解过程中的意义构建,为研究英语谚语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人们在思维和交际时,大脑会根据输入的信息不断构建临时的小概念包,存储于虚拟的心理空间,完成意义和结构的重组、合成和扩展,进而生成新的概念。语言的理解和生成离不开对概念的整合。概念整合不但是新的语言表达出现的重要认知机制,它还能触发科技上的创新,将新概念转化为新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