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翘首夕阳无尽处,落笔往事皆文章。”这是我在《今晚报15周年画刊》上写的一句话。近年来,我和几位老新闻战友正在编纂一部记载天津新闻界知名人士传略的丛书《新闻人》。第一卷开篇,写的正是领我走上新闻战线的天津日报老社长王亢之。那是在1948年平津解放战役中,我们经过4天夜行晓宿的急行军,来到距天津45公里的胜芳镇。在一个狭长的瓦房院里,大家抄手坐在自己的行军背包上,听候领导宣布随军进城干部分配名单。其它系统都分配走了,最后一个身披黄毛领灰大衣的领导同志,临高站到瓦门楼台阶上,宣布说:“下面念到名字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西柏坡纪念馆两位同志回忆原新华社社长朱穆之的文章。文章讲述了朱穆之对西柏坡工作经历的回忆,以及帮助复原新华社西柏坡旧址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中顾委委员、新华社社长穆青,身着银灰色中山装,宽阔的前额上布满了皱纹,清癯而精神。他的背后,是一排色彩各异、琳琅满目的书柜;面前的办公桌上,摊开一份掀过几页的材料,放着刚刚送达的《海湾战争快讯》。1月10日及23日,穆青同志在新华社新闻大厦五楼办公室里,接受了我的两次采访。在近两个小时的谈话中,他时而低头沉思,时而开怀畅谈。他平缓的话语,似甘冽的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田。  相似文献   

4.
1月10日及23日,穆青同志在新华社新闻大厦5楼办公室里,接受了我的两次单独采访。在近两个小时的谈话中,他时而低头沉思,时而开怀畅谈。业绩是群众创造的采访从记者成才之路谈起。“不要只讲成才,不讲出发点。”穆青上身微欠,两眼俯视。他谈到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新闻事实的主体。“许多东西都是群众的创造,靠记者发现,真实及时地把它抓出来,记者的奉献就在这里。很多业绩都是群众的,人家焦裕禄干的,我们不过抓住真  相似文献   

5.
在新华社上上下下,穆青同志平易近人是出了名的。同志们见了他,很少叫他“穆社长”,都直呼“穆青同志”,有的干脆叫他“老头”。这位遐迩闻名的国家通讯总社社长,衣着朴素,作风朴实,没有一点架子,的确是个好老头。这几年因工作关系,我多次去看望他,望着他那宽厚质朴的形象,听着那浓重的河南乡音,感到格外亲切。永远“勿忘人民”今年7月19日,我和《半月谈》杂志社负责人逯祖毅同志一起,再一次来到穆青同志的办公室。这是他今年元月从领导岗位上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60周年,谨发表此文,以示纪念。——编者2007年3月19日上午,一场春雪过后,北京空气湿润,天空阴沉。这天早晨,我来到北京崇文门附近的一幢住宅楼里,看望  相似文献   

7.
说起周君谦,就要提到黄河。在他40多年的新闻生涯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和黄河打交道。他搜集掌握了大量有关黄河的资料,分类整理在十几个活页本上,每本有20多万字。他迷恋黄河,热爱黄河,又是那么了解黄河。然而,当初他还走过一段弯路呢。周君谦是在抗日战争的炮火声中参加新闻工作的。1947年3月,正当他满怀激情准备奔赴辽阔的战场吋,上级却调他专门去报道黃河。做为共产党员,他服从了,但心里颇有点看不起这项工作。当时,蒋介石为阻止刘邓大军南下,一面假和谈真备战,一面提出要引黄归故,企图用黄河浊水把华东解放区分割开。我党虽同意引黄归故,但考虑到沿河人民的生活,应先修复旧河堤,然后再开  相似文献   

8.
陆莹 《新闻界》2002,(5):50-51
新华社原社长、中国记协名誉主席、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名誉会长穆青,不仅是我国新闻界著名的领导人,还是著名的新闻记者和摄影家。10多年前穆青在新华社的新闻摄影工作会上曾经讲到:“从年龄上讲,我是一个真正的‘过期胶卷’,但我愿意加大一级光圈,调整快门速度,发出鲜艳的色彩,反映我们时代的灿烂风姿。”穆老这番动人的肺腑之言,道出了他对我国新闻摄影事业的一片深情,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政治家,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和摄影家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以及他博大的胸襟和对新闻摄影事业的执著追求。1993年,穆老从新华社社长岗位上…  相似文献   

9.
这本书的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朴实。文字流畅,以新闻报道的视角见证了这个全国惟一的仫佬族自治县几十年来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0.
著名记者穆青,从事新闻事业半个世纪,写下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人民呼唤焦裕禄》等篇篇杰作,震撼了神州大地。1993年元月,他从新华社社长的岗位上退了下来。不少新闻界同行打听:穆青现今干啥?我这个新闻界的“小字辈”,曾数次访问过穆青。1994年末秋,我去京城出差,又一次专程拜访了他。在穆老的办公室,他正在翻阅新近出版的《瞭望》周刊,见我走了进来,热情地打了招呼。我仔细端详着  相似文献   

11.
1949年9月1日,始建于保定的河北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播了。她伴着新中国黎明的曙光刺破长空,开始了与共和国同行的奋斗历程。从那时的蹒跏学步,一穷二白,到现在的拥有5个频率,成套的数字设备,河北电台一路风雨、一路彩虹,走过了55个春秋,即将迎来她55岁的生日。  相似文献   

12.
李海文 《军事记者》2002,(11):39-39
今年是彭真同志诞辰100周年,为纪念这位新中国的法制奠基者,我们特发表李海文同志关于彭真拍板发表焦裕禄报道的专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闻名全国的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有力地牵制了日寇西进北上的企图,对巩固和保卫陕甘宁边区、开展晋绥根据地的抗日斗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4.
朱承修同志是一位喜欢多做事而言语不多的人,作为编辑,他用手中笔与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打交道,同记者进行互相取长补短的愉快交流.在他的办公室里,老朱接受了我的来访.穿着一身蓝灰色西服的老朱给我留下十分朴实的第一印象,因为那西服的款式和颜色都太不时髦了.话题是从首届韬奋新闻奖说起的,老朱谈起获奖表现得很谦虚,连声说:“我没做什么,没什么.”专门为表彰编辑、通联人员而设立的韬奋新闻奖给这位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购上了耀眼的光环.而其实,早在1985年第一届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评选中,老朱就已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15.
记者:贝塔斯曼、培生、汤姆森学习三大出版集团是您经常举的例子,这可否说也是您的奋斗目标?您觉得这个目标在国内能实现吗? 李朋义:这应该说也是我的奋斗目标。但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的规模在我看得见的时间里还赶不上人家,它们现在的销售额是上百亿美元,我们在发展,它们也在发展,我们赶上不容易,但赶不上就不做,也是不行的。国际出版和传媒集团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经验,我们是可以借鉴的。而且在中国目前的体制  相似文献   

16.
陈志坚说他到阜新日报这三年多,整整“答”了三年多的“卷”,现在虽然这张“卷子”还在涂涂抹抹,修修改改,但总算可以达到“交卷”的水平了——“我可以向市委、向全社职工‘交卷’了。”说起“交卷”,一向沉稳而内敛的陈志坚,脸上不易察觉地露出些微欣慰之色,他自觉成绩在及格以上。毕竟,这张卷子上的“考题”不浅啊。“我一上任,就有一种‘交卷’意识”2003年4月8日,陈志坚从阜新市海州区委副书记的岗位上到报社任职。当时他对组织上的安排感到很突然。1982年从锦州师范学院毕业后,他在阜新市委办公室工作了11年,在清河门区委当了5年组织…  相似文献   

17.
要为人民多“吐丝”──访著名记者、原新华社社长穆青张遂旺本栏责任编辑万木著名记者穆青,从事新闻事业半个世纪,写下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人民呼唤焦裕禄》等篇篇杰作,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1993...  相似文献   

18.
要为人民多“吐丝”──访著名记者、原新华社社长穆青张遂旺著名记者穆青,从事新闻事业半个世纪,写下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人民呼唤焦裕禄》等篇篇杰作,震憾了神州大地。1993年元月,他从新华社社...  相似文献   

19.
5月的西子湖,碧波荡漾,群山葱宠。我们应约沿西湖畔去幽深小巷访问于冠西同志。 早在50年代,冠西同志担任浙江日报社长兼总编辑,后任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我们在新华社浙江分社当记者时,对冠西同志就很熟悉了。这次重逢,倍觉亲切。 冠西同志放下手中工作接待我们。寒暄过后,我们开门见山地问;“您近来有些什么新作?”“写些散文、杂文,多数是散文。”冠西同志微笑着说,“一些报刊来约稿,实在推不了就写一点。”  相似文献   

20.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发现使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退居其次,人称本世纪末国际上一次重大的地理发现。 出生于辽宁省铁岭市的张继民毕业于北大历史系。从1982年他干记者始便与科技报道结下不解之缘。他先后走南沙、闯南极,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写下三部著作。随着1998年10月雅鲁藏布大峡谷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他与其他三位科学家的名字被永远载人史册。 怀着对同业者的敬意与好奇心,我走访了张继民。 站在张继民面前,我觉得他与《走进世界第一大峡谷》封面照片上的形象悬殊:脸上被高原日晒风吹镀上的黝黑已经褪去,鼻梁上多了副眼镜,略显文质彬彬;伴随瘦削的脸部轮廓和全身浮肿的消退,也带走了一位探险家的粗犷气质,这便是文人张继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