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动于衷”有“毫不理睬,毫不关心,毫不配合”等多种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意义,其中,只有“毫不理睬”这一层可写进词典释义,别的意义应排斥在外。当前语文工具书种类繁多,众多辞书各陈己见,同一个词语同一意义却释义不同,这就淡化了工具书的工具性与权威性。人们对词语概括义与具体义的性质认识不清,将二者交错混杂,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词典释义应抓住词义的本质,剔除具体义。  相似文献   

2.
张媛媛 《文教资料》2014,(11):26-27
“同居”是现代汉语中比较常见的词语,早在先秦时期作为动词性短语使用,两汉时期逐渐用作法律名词,现代汉语中存在动词、名词两种用法。词义方面,秦汉时期,意义范围较宽泛,指具有血缘关系的人共同居住。后来,词义有所泛化,指一般性的共同居住。现代汉语中,词义逐渐缩小,特指异性男女的共同居住。  相似文献   

3.
朱楚宏  张海燕 《培训与研究》2001,18(4):11-15,20
“侧目”一词的意义至少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本义:“不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二是概括义:“畏惧、愤恨”;三是具体义:表示“畏”惧、敬畏、窥视、关注、愤怒、蔑视、冷眼”等。这些意义之间错综复杂而又自成系统,形成一个层层统摄的意义网络。这个意义网络给我们的启示是:词典上的释义对语言运用中具体意义有涵盖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翻译过程中,会常常使用到抽象与具体词义互相转译的技巧,这种技巧可以从语言学中找到其理论根据.概括与特指、抽象与具体,这是语言学中的矛盾对立统一体.翻译工作中,弄清楚概括名词与特指名词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抽象名词与具体名词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源语言中某些关键词的词义和确定目的语言的遣词用句.  相似文献   

5.
"闻"字在古代兼表"听觉义"和"嗅觉义",而在古代"听"和"嗅"也分别具有"听觉义"和"嗅觉义",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表"听觉义"的"闻"是如何逐渐被"听"代替的以及表"嗅觉义"的"闻"是如何发展壮大并在现代汉语中代替"嗅"的。  相似文献   

6.
“八卦”的“旧”义,是指传承了数以千年而至今仍然具有广泛运用价值的易学专有名词。“八卦”词义由旧而新和由此而彼的发展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或两种方向:一是据“形”演化而产生借代义;二是据义演化而产生广泛合理的联想义。“八卦”的新义来自于“八卦”自身,而不是粤方言“八公八婆”中的“八”。  相似文献   

7.
根据"假"的词义发展轨迹,可以判定:在"假寐"这一固定结构中,"假"义为"非正式","假寐"的本质意义即"非正式睡眠"。这种"非正式"可以有多种外在的具体表现形式,如没有睡意、衣冠不除、时间短暂等。表示这些外在形式的意义是"假寐"的临时情境义,它只在特定情境中成立。将蒲松龄《狼》中"假寐"一词解释为"假睡"或"小睡"都不合适,前者只是揭示了其某一临时情境义,后者连临时情境义也未能准确揭示。合适的做法,是将该词的本质意义和临时情境义结合起来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的语言研究中,中古汉语留下了相当大的空档.直到近些年来,这种现象才有所改变.致力于中古语言研究的学者渐多,成绩也日益丰硕.但由于历史跨度大,其间典籍汗牛  相似文献   

9.
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趋向的动词及短语数量众多,使用灵活。汉语与英语中表示趋向的动词及短语从语意和构成方面来看,把它们分为字面义、引申义、习惯义三类。对基本趋向动词及词组逐一举例分析,探求其规律,说明其用法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汉语词源研究过程中应注重设点、连线、铺面。针对研究的字词进行定点分析,考求该字形音义来源,连接与该字字形相关或音义相关的同源字,探究字形衍化和同源义素的来源,对具有同一来源的同源字进行平面化系联。同时,采用立体化研究方法,对具有相同源义素的字形、字义进行共时与历时的综合分析,总结同源字字形与意义的发展趋势与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汉语语料中"花"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分析,发现这些词义的生成多是隐喻的结果,而隐喻得以发挥的前提是始源域和目标域在物理或心理上的某一点或某一面上存在相似性,人们将这种相似性进行类比,使始源域的词义得到演变,产生一词多义现象。我们发现汉语"花"的一词多义现象符合隐喻性词义生成与演变的"仙人掌模型"。  相似文献   

12.
空间隐喻是始源域向目标域或其他认知域进行映射,进而获得引申义或抽象意义的认知过程。虽然生活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中,但人们会使用相同的空间词汇来描述抽象概念。汉语中垂直性空间隐喻语言(上/下)的出现频率非常高,它们和英语有着非常一致的对应映射。汉语中的"上/下"是表达空间关系的最常用的一对多义词,它们表达了时间、社会等级、主观优劣等隐喻义。  相似文献   

13.
一、挂的本义挂在《说文》里的解释是:挂,画也。作为动词,最早见于《周易》中: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这里的挂有区别区分之意。段玉裁注:古本多作画者,此等皆有分别画出之意。陆德明云:挂,别也。后人乃云悬挂,俗制挂字耳。由此可见,挂本义为区别区分的意思,后人因画成之作多要悬而挂之,因而挂又引申为悬挂之意。  相似文献   

14.
表“骗”义的“脱、赚”分别为“詑、詀正(譧俗)”的记音词.“脱”本体义中的“失去、避开”意象、“赚”本体义中的“获得”意象均和欺骗概念有着客观存在或人们主观臆想的联系.“脱、赚”之“骗”义的产生,演变的主要动因是记音,演变的机制是概念整合,“詑、詀正(譧俗)”的“骗”义被整合进入记音词“脱、赚”的本体义域,演变的结果是“脱、赚”在本体义域的基础上获得了“骗”的新创义.  相似文献   

15.
王虎  张明辉 《中国语文》2016,(4):476-480
1.问题的提出从古到今,悦一直可以表示高兴喜欢等义。但是从中古开始,悦的语素义从心理域跳跃到体貌域,作为构词语素,可以组成一些复音词,辞书、注解多有误释。如充悦,《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解释为:【充悦】1.欣喜自得貌。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三:其何婆士女填门,饷遗满道,颜色充悦,心气殊高。2.形容精神焕发。唐牛僧孺《岑顺》:顺颜色憔悴,为鬼气所中……顺阅之,恍然而醒,乃大吐。  相似文献   

16.
《尔雅》以同义为训的方式显示其同义词典的性质。它们以一个相同的意义为标准。词源义被划分到同义为训词义的范围内,将会给其同义词标准造成混乱。笔者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词源义与同义为训词义的关系,并提出了实践的具体方法,以求为《尔雅》同义词典性质的判断排除错误的认识,指明正确的研究方向及方法。  相似文献   

17.
汉语四字格语意精练,形象生动,音韵优美,是汉语词库中的瑰宝,而英语中缺乏相似的语言表达形式。本文将从翻译中"形"与"义"的传递关系入手,以隐喻性认知理论为视角(概念隐喻,概念整合理论)探索汉语四字格翻译的认知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18.
对现代汉语词义的理解,是我们划分汉语词的色彩义的基础。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可以运用到对词的概念义的理解当中。认知语言学的认知模式、完形原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汉语词色彩义的生成和划分。  相似文献   

19.
吴鹏 《德州学院学报》2011,27(5):65-68,74
"行"义动词在古汉语中不胜枚举。"概念要素分析法"是通过维度分析,运用"概念要素"来剖析词义结构的方法。概念要素进入到一个词的词义结构之中,叫做词化。运用"概念要素分析法",以主体、对象、方式、目的等多种维度作为考察重点,既能很好地对古汉语"行"义动词词义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总结基本的词化方式,又能清晰地展现其演变模式。以词义为中心,探究词化方式,梳理历时演变,有助于我们对古汉语"行"义动词的词义进行深入考察。  相似文献   

20.
拟对评价理论框架内级差的发展进行综述性研究,探讨其理论渊源与理论模式。级差思想源于语法、语义、语用和认知等研究领域,其理论模式在初期为语言体现资源的总结,后来逐渐发展为具有类型学和拓扑学互补视角的语义型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