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学目标] 1.结合语境理解“一、爱、取、族、举、而”等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积累文言素养。  相似文献   

2.
师:同学们好 !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欣赏晚唐杰出的诗人、颇负盛名的文学家杜牧的《阿房宫赋》。 (板书:《阿房宫赋》杜牧 )上一节课,吴老师指导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扫除了文字障碍,疏通了文意,并复习了有关“赋”的知识,今天我们这节课是在同学们已经读懂这篇“赋”的基础上,上一节“文言文鉴赏课”,去欣赏《阿房宫赋》的结构之妙、语言之美。在欣赏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古今之人对它的评价。   〔投影〕   (元朝 )祝尧曰:“至杜牧之《阿房宫赋》,古今脍炙……” (《古赋辨体》 )   (清朝 )金圣叹曰:“穷其极丽,至矣尽矣 …  相似文献   

3.
周正官 《阅读与鉴赏》2009,(1):60-60,59
杜牧的《阿房宫赋》作为千古名篇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高中语文教科书多选录了此篇。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语文第二册(2003年版)和江苏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语文第二册(2005年版)、江苏教育出版社职高语文第三册(2005年版)均将该篇作为重点篇目收录。  相似文献   

4.
唐朝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以其高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一篇文彩斐扬,色彩绚丽的千古不朽美文,其鲜明的政治意义和现实的警示价值,留给后人以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阿房宫赋》中“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亦不甚惜。”这句话在人教版中没有加注释,不知道是编者觉得太简单还是说法太多不方便加注释。但不管怎样,这样一句有疑义的话,加注释,以便于学生理解是很有必要的。但刘允声等人编的《古诗文译注》“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亦不甚惜”译为:(可是)一旦(国家灭亡)不能享有,(就都被秦人)运到阿房官里去了。(泰国人)把宝鼎看作铁铛,把美玉看作顽石,把金子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珠砾,扔得到处都是,秦国人看着这些东西(被糟蹋),也不是很珍惜。但笔者认为,这还有待商榷,就此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6.
本节课贯彻多读少讲、让学生自己体会的教学思想,用诵读为主、稍事点拨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文章高度概括与极尽铺陈的写法,体会整散、长短、富丽夸张等语言特点;了解古诗文的特殊句式;体会文章的音乐美,引导学生在读书、作文时自觉注意语感。  相似文献   

7.
蓝爱青 《现代语文》2009,(4):107-108
《阿房宫赋》是晚唐著名诗人、政论家杜牧(803-852)所著名篇,是中国文学史上赋体政论文的杰出代表作。全文篇幅不长,短短624字闪烁着作者的思想和文采光辉,揭示了朝代更替规律的偶然与必然,承载着历史的悲情与教训,成了后人的传颂名篇,也成了中倒历朝历代开明君主和当今国家领导人的反鉴范本。  相似文献   

8.
关于《阿房宫赋》的教学,我们首先要制定稳妥的教学目标。一是知识目标: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一”“焉”“之”“走”等的含义和用法,理解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背诵全文。2.理解作者对秦亡原因的看法以及文章写作目的。3.了解唐代文赋的特点。二是方法和能力目标:1.学会质疑。文章也可这样读:结尾倒读法。2.学会命题。读文也可这样问:以果溯因法。3.学会解题。文题也可这样解:以文解文法。三是德育目标: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讽喻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历史教学》从创刊到现在已经五十个春秋,在这半个世纪的岁月中,它以自己独特的风格,赢得了学界的好评,已从国内走向世界,海外许多图书馆或者大学及研究机构的图书馆也都可以见到这一刊物,其发行量最多时曾达到五万多份。  相似文献   

10.
巧用联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达到增进智慧的作用。这样的语文课不再枯燥,不再一潭死水,而是妙趣横生;绿意浓浓,在这里我们以《阿房宫赋》一文为例,谈一下趣味教学。  相似文献   

11.
许多读者认为项羽因为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而失去天下,这有一定的道理。鸿门宴可谓是楚汉之争的转折点,这场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峰会也正体现了项羽的弱点,这注定了他在政治上始终是一个失败者。项羽为什么没能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呢?这主要是由于他的性格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侯公以纳策鸿沟闻名,划定楚河汉界,功劳甚著而记述甚少。文章对《史记·项羽本纪》所载"侯公"事逐一句解,并借鉴西方接受美学的"文本的召唤结构"理论提出文本中存在的空白、空缺和否定性疑问,在此基础上解读刘邦与项羽的性格特征,管窥楚汉之际的历史风云。  相似文献   

13.
《身边的故事》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五单元中的第二课,教学要求是引导学生从现实出发,从身边的事物出发,关注今天的社会,关注生活的历史。教材围绕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密不可分的事例,如家庭、服饰、文字、书籍,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基本观念,即身边的一切都有历史,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变化无处不在,无时不  相似文献   

14.
近来,听了一些课,撷取两个教学片段来谈谈对课堂有效性的评判。片段一:《风筝》中“放风筝”一段的教学师:“幸福鸟”做好了,让我们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放飞我们的“幸福鸟”吧。(生读写“放风筝”的这一段。)  相似文献   

15.
课前,可安排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读读《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精彩片段,对诸葛亮的性格、才能、人品有一个大致了解。  相似文献   

16.
殷岚 《教学随笔》2007,(3):33-34
[教学词语]:混天绫 乾坤圈 [词语来源]:《哪吒闹海》(苏教版小学语文三上),文章改编自《封神演义》,讲述了哪吒为制止东海龙王父子胡作非为,带上他的两件法宝混天绫和乾坤圈搅浑东海,打死夜叉,制服三太子的故事,其中混天绫的“混”为一个要求四会的生字。  相似文献   

17.
18.
<阿房宫赋>作为唐宋文赋的代表作,不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可研读之处甚多.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真正的阅读中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我尝试用探究式学习法处理它,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做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曾经以一节《角的初步认识》参加全县教师赛课,经过两次试讲并参赛之后却发现——  相似文献   

20.
张伟 《学语文》2023,(1):39-41
《阿房宫赋》言辞华美铺陈,极富语言美感,其中六个“多于”部分尤为精彩,历来为人称道。但当前中学教师在教学中对其赏析大多停留在修辞层面,未能对背后的作者观点和思维方式进行深入探讨,殊为遗憾。事实上,杜牧在写六个“多于”时,可谓匠心独具,以准确比喻构成的排句刻画出了秦统治者残民自肥的形象,展现了扎实的历史功底和鲜明的儒学底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