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家岗油田的官7块属于复杂小断块油藏,含油条带窄,天然能量充足,初期油井产能高,但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大。综合应用地震、钻井、测井、开发实验和各项动态资料,采用精细的油藏描述、数值模拟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油藏的储量动用状况与剩余油分布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挖潜措施实施后,效果明显。该项研究与应用对复杂小断块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孤南131断块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低渗透断块油藏,渗透率8~96×10~(-3)μm~2。自1989年1月投入注水开发以来,由于注水水质不合格,注水井近井地带污染堵塞严重,造成该断块注水困难,停注井多,平面、层间矛盾突出,整个断块开发效果变差。2000年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室内实验研究和矿场试验,对注水水质进行精细过滤;对注水井采用复合解堵、水力割缝等新工艺技术进行解堵,使该断块6口停注井全部恢复注水;油藏开发形势得到了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3.
胜坨油田近几年发现了一些高压低渗区块。低渗透储层由于渗流阻力大,注水开发难度大。深层油藏由于地层压力、温度较高,对采油工艺技术要求较高。以坨74断块为例,利用整体压裂改造为中心的配套技术进行整体调整,采用精细过滤装置实施精细注水,实现异常高压低渗油藏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4.
河75-6断块是两条大断层所夹持的复杂断块油气藏,中浅层油气藏构造条件复杂,油藏类型多、含油条带窄,含油层位多,是典型的复式油气藏,构造落实程度决定钻井成功率。三维地震相干体、水平切片通过计算相邻地震道之间的互相关系数,能生成断层的无偏差图像,从而使断层的解释有据可依,断层的落实程度明显提高,有效地指导了该区的滚动开发。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助营11断块沙三段储层岩石薄片分析、X衍射分析及扫描电镜分析资料,从分析储层微观特征入手,对储层的潜在敏感性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为该断块油气层开发过程中的保护储层工作提出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断块油藏高含水期零散新井的挖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断块油藏中利用老井无法控制的剩余油储量规模较小、不适合部署成套新井、大面积完善井网、整体挖潜的状况,在构造、储层、开发一体化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断块油藏高含水期零散调整型新井挖潜模式研究。从新井挖潜的内涵出发,在"断层分割、弱驱控油"理论指导下,围绕利用老井开发的水驱储量动用程度、采出程度、损失储量等技术界限展开分析、论证。实践结果表明:采用该挖潜模式,对提升零散调整型新井设计效果、提高开发经济效益,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7.
综合论证了深层稠油罗9断块压裂后常规注水开发的经济可行性。常规注水开发已在罗家深层稠油区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得到推广应用,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大部分注水开发的油田已进入中高含水期。中高含水期复杂断块层状油藏剩余油分布复杂,治理难度大。纯化油田在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针对剩余油分布的特点,结合目前先进的监测及井下工艺技术,部署了以实施侧钻、堵水、大修为主的剩余油挖潜措施,油藏含水上升率下降,采收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9.
针对尚店油田东营组断块油藏开发生产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运用油藏工程方法、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该块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综合研究,揭示了该块剩余油分布规律,并提出了今后的挖潜方向;经矿场试验后,见到了明显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利用相干技术,对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的河75-6断块区进行精细构造解释,阐述了相干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算法。指出在复杂断块油田的构造解释中,借助于相干技术,可以精确理顺工区断裂系统、理顺断块组合,更好地解释构造。对于复杂的小断块构造发育区,相干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地震构造解释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T74沙三中油藏构造位置处于胜坨油田一区,构造北低南高,油藏内部没有断层,为构造比较简单的浊积砂岩岩性油藏。通过对T74断块的综合油藏研究,进一步搞清了该断块的地质情况和开发状况,针对目前开发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优化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2.
利7断块沙二段储层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利7断块沙二段储层岩石学分析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油气层保护技术理论,对该区块储层敏感性机理进行了分析,评价了该区块储层敏感性特征,为该区块油气开发中的储层保护工作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单家寺油田单六断块特稠油油藏经过近15年的吞吐开发进入了多轮次吞吐后期开发阶段,由于边底水的强侵入致使吞吐效果越来越差,严重影响了多轮次吞吐后期开发效果,因此在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研制了复合驱油体系,提出了不稳定复合蒸汽驱技术,改善了多轮次吞吐后期的开发效果。不稳定复合蒸汽驱技术能有效的改善特稠油油藏多轮次吞吐后期的开发效果,是该阶段今后的主导开发工艺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东辛油田辛109断块沙二14-稳单元油藏类型多,由于长期一套层系进行开发,层间干扰严重,同时平面注采井网不完善,造成单元的采收率低。通过精细油藏描述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单元剩余油潜力较大,为了改善单元的储量动用状况,对该单元实施了细分层系,实施后单元开发水平得到提高,采收率上升了6.9%。  相似文献   

15.
纯化油田纯东沙四下红层储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纯化油田纯东沙四下红层为一典型的浅水间歇盐湖相沉积,具有层多、层薄、低渗透、岩性和断块复杂的特点。通过对该区地层对比与划分及构造形态与断裂系统、储层特征、油水分布及油藏类型的研究,揭示出该类油藏的储层特征,为该类油藏的研究总结出了一般性的规律,这对该区的地质研究和指导现场的注水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孤岛油田南区注聚单元受复杂断块的影响较大,油水分布复杂,通过低序级断层识别技术以及储层精细划分与描述技术的应用,对断层的构造形态和储层的建筑结构有了新的认识,并且针对这种变化,制定了相应的调整措施,同时配套监测技术、工艺技术的综合应用,提高了南区复杂断块二类油藏的注聚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7.
牛庄油田牛20断块的储层以沙三中亚段的砂岩为主。该砂岩既是本断块的主要含油层系,又是本断块的主力砂体,分析研究该储层实际上也是研究该断块沙三中亚段的砂岩特征。经综合分析研究牛庄油田牛20断块的储层特征是:(1)该区储层物性受沉积微相控制,孔隙度、渗透率值在砂体核部微相较高,物性较好;而向砂体边缘微相孔隙度、渗透率值逐渐降低,物性变差;(2)储层非均质程度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教育要先行。本文从远程开放教育是西部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电大的优势等方面阐述了电大应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对电大在西部大开发中要采取的措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的切入点应是生态建设。去年12月,科技部曾组织了一个40余人的专家调查组,前往陕甘宁、川渝藏、云贵、青新等十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就西部大开发的科技需求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为如何进行西部大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河口油区大斜度定向井配套开发技术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河口采油厂大斜度定向井的概况及特点。针对不同油藏大斜度定向井的具体情况,重点介绍了大斜度定向井从单井钻井轨迹设计到射孔、防砂、采油等一系列配套开采技术及应用情况。该配套技术成功地开发了河口采油厂大斜度定向井,开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