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美术新课程实施中,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成为课改实验的亮点,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在《陶瓶与陶罐的造型与装饰》的教学中,我通过“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三个教学环节,将学生一步一步引入知识的殿堂,启发学生的创造想象,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去发现陶艺作品中的艺术美与表现技法,激发了学生对陶艺的热爱。  相似文献   

2.
一篇优美的散文总是令人回味无穷,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品悟文章的美,在诵读感受美,在探究中发现美,在拓展中创造美,在实践中升华美。  相似文献   

3.
美在于发现,在于表现,带领学生在陶艺的世界里畅游,会帮助学生打开一扇艺术的大门,使其领略中国古典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美。对小学生实施陶艺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更能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动手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凌长明 《广西教育》2011,(31):62-62
情境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美术课堂中适当地运用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探究机智,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参与和体验.不断地去思考,去发现,在情境中体验美、感受美和创造美,从而达到塑造审美心灵、培养审美情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突出的作用,其目的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美、鉴赏美,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如何从敏锐、新颖、独特的视角去表现美和创造美。这里包含三个方面的因素:创造欲、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创造欲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好奇和主动探究的心理表现。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面对大千世界中各种美的形态,各种新奇的事物产生的联想、想像,并由此而对其中的奥秘进行探究,语文教材中蕴藏或表现出的自然的美、艺术的美、社会生活的美、科学技术的美、道德情操的美,无一不对学…  相似文献   

6.
在体育与艺术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要让学生置身于美的氛围中,通过构建视觉、听觉、本体感觉三维立体模式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知美,对学生创编能力的培养本身就是对审美创造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我们应用恰当的方法去唤起学生创造美、表现美的灵感与欲望,用适度的难点去激发学生对美的探索与追求,从而把学生对美的理性认识转化为表达美、创造美的感性表达,最终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7.
化学作为一门普通学科,具有一般学科所具有的美的因素,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去发现美,体会美,感受美在化学中的存在,作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历谈谈自己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去发现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需要细心去发现美,用心去创造美。运用智慧在"美的富矿"中挖掘,把文学作品中的美感还给学生,赋予他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念,既要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的能力,还要多维创造情感互动,情景交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让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探索过程中发现规律,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教学与美育息息相关。语文教学始终贯穿着美育,借助直观优美的语言,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作品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帮助学生走进文学作品,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还帮助学生学会用文字去再现美和创造美。语文教学中的美无处不在。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一、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1.
陶艺教学使孩子们在泥土的素朴和原始中寻找快乐,“玩泥巴”体现出学生“随心所欲”的创造过程,也让学生体验着创造过程中情感的愉悦和自我表现欲的满足。因此,我在陶艺教学中既重视学生表现的“随心随意”,又注重捕捉在某一阶段闪现的瞬间灵感,引导学生感悟自己作品中所蕴含的美,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与美育息息相关。语文教学始终贯穿着美育,借助直观优美的语言,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作品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帮助学生走进文学作品,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还帮助学生学会用文字去再现美和创造美。语文教学中的美无处不在。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3.
潘宇 《江苏教育》2004,(3B):27-28
陶艺教学使孩子们在泥土的素朴和原始中寻找快乐,“玩泥巴”体现出学生“随心所欲”的创造过程,也让学生体验着创造过程中情感的愉悦和自我表现欲的满足。因此,我在陶艺教学中既重视学生表现的“随心随意”,又注重捕捉在某一阶段闪现的瞬间灵感,引导学生感悟自己作品中所蕴含的美,  相似文献   

14.
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要素产一。美的教育应该渗透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渗透在每一学科的教学中。科学教师要做美的传播者,就要在教学中抓实科学探究,引领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甚至创造美,这样,既促进了美育,也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中学语文教学的目之的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按美的规律将美育渗透其中,指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在教学中,我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是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三步式。  相似文献   

16.
开展幼儿陶艺教育要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陶艺,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思维得以开发,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下面,笔者谈谈如何开展幼儿陶艺教育。一、育学曲——营造氛围,让幼儿爱上陶艺人极易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幼儿也如此。在营造环境氛围方面,教师可以在幼儿园楼道、走廊、活动室等摆放各种陶艺作品,也可以摆放一些幼儿制作的陶艺作品。陶艺本身所具有的美以及可触摸、可创造的特性,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  相似文献   

17.
屈威 《快乐阅读》2011,(27):12-13
美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素材是丰富的,比如汉字美、书法美、语言美、插图美、印刷美等等,这些美要靠教师去认识、去利用、去创造。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弊端就是割断了语文与情感的联系,割断了语文同  相似文献   

18.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这首诗由第一节领启,一步一步铺陈孩子的遐想,于遐想中又透出对融于大自然的向往和心灵的美好.读来合情合理,易于引发学生的共鸣。我在设计教学时,注重从整体出发,适时点拨,利用媒体,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美、亲近美,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发现美、品味美、体验美,再去创造美,激发对自然的喜爱,真正做到“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  相似文献   

19.
新课改呼唤审美化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必须渗透美育。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去发现、挖掘作品中的语言美、自然美、意境美、情感美等美育因素,把语文教学活动变成审美活动;让学生在浓郁的美育环境中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20.
雕塑大师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去找寻这只"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发现艺术的美、感受到生活的美。但是,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青年学生,不应仅仅去发现美、感受美,更应该去创造美。在日益摆脱简单劳动的信息时代,手工劳动已成为一种审美实践或掌握世界的艺术方式,为大众在自由时间领域创造艺术化生活。可以说,在现代社会,手工制作离生产越来越远,离艺术越来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