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练习一:单足跳方格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三级跳远中第一跳单足跳技术,提高单脚跳能力。方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组做连续单足跳方格,如图1。量。方法:学生分组在教师指导下连续做单足跳接跨步跳方格练习,重点体会第一、二跳结合技术。  相似文献   

2.
三级跳远技术相对来讲比较复杂,因此使不少学生难以掌握,但通过逆向教学法,学生就能很快掌握。所谓逆向教学法,即用与正常的动作结构环节相反的顺序进行教学。具体方法如下:   1.首先解决三级跳的最后一跳   用习惯起跳脚的异侧脚起跳,做跳远练习,使之慢慢适应,从而达到协调。 2.解决跨步跳   助跑 2— 3步,用起跳脚起跳做跨步,而后连续进行跨步跳练习。   3.①②结合进行解决跨步跳和跳跃   起跳脚起跳,做跨步跳,跳进沙坑。   4.解决单足跳   在行进中连续做单足跳的练习,两臂协调摆动配合。   5.在 (4)的基…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特尔菲法、运动生物力学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力量训练方法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8步助跑跳远、4步助跑5级单足跳、4步助跑5级跨步跳、起跳腿跳深摸高、起跳腿跳深跳远等5项练习被公认为发展跳远起跳力量的方法;8步助跑跳远、4步助跑单足跳、4步助跑5级跨步跳是与跳远专项非常接近的专项力量训练方法;跳深跳远练习可以促进运动员提高积极着板起跳技术。  相似文献   

4.
李小平 《体育教学》2008,(11):54-55
一,“三跳”之间的衔接练习(以有力腿是右腿为例) 1.第一跳与第二跳的结合练习(单足跳与跨步跳) 1)两步练习法(一单跳一跨跳):原地或上一步或4—6步助跑,用右腿做起跳腿,右腿单足跳过小垫子落地、再用它起跳,左腿跨步跳落进沙坑。  相似文献   

5.
<正>三级跳远着地技术教学步骤:原地上一步者的动作模仿;走动着的动作模仿;行进间的动作模仿;跨步跳的动作模仿。要点:以脚后跟先接触地面,滚动至全脚掌脚着地。身体重心顺势向前移动,着地动作自然,接近走和跑的着地动作。单足跳与跨步相结合教学步骤:2~4步助跑跨步跳40米;2~4步助跑单足跳40米;2~4步助跑单足跳连接跨步跳;4~6步助跑单足跳连接跨步跳连续做60米。要点:可采用单臂和双臂摆动,两臂和摆动腿注意前后摆动,起跳腿蹬地后屈膝  相似文献   

6.
运动员一旦出现伤病后,将停止正常的训练。在伤病初愈,进行机体恢复时,多做些水平多级跳,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它能给中枢神经以适宜的刺激,能引起机体的良好反应。但须注意运动量及强度不宜过大,否则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恢复,甚至造成再次受伤。一水平多级跳的内容: 1 立定三级跳远。 2 立定五级、七级、十级跳远。 3 三十米跨步跳。 4 五十米跨步跳。 5 一百米单足跳结合跨步跳。二水平多级跳的优点: 1 它是发展弹跳力的有效方法。 2 它能帮助发展下肢力量。  相似文献   

7.
三级跳远是运动员经过助跑,沿直线进行三次水平跳跃的项目,三跳包括单足跳、跨步跳、跳跃。其技术的实质在于运动员能否充分合理地运用自己的运动素质进行最远水平距离的三次跳跃。在教学训练中,应重视上肢动作的练习。  相似文献   

8.
通过教学实验法,对运用30m单足跳和60m跨步跳等多种跳跃练习来发展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快速力量,其结果表明跳跃练习可促进女子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快速力量素质的提高,并能直接提高专项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9.
<正>限定区域三级跳跳跃动作分析:在限定场地内的三级跳要求掌握助跑、单足跳技巧,起跳与跨步的连接起跳和跨步跳的连接练习对发展平衡感很有效果运动员安全保障:要有两个安全保障人员要在松软且不滑的地面上进行练习在着重提高成绩前,要把训练重点放在技巧掌握上  相似文献   

10.
现代训练理念认为:力量练习应与专项技术相结合,力量训练的效果要在专项素质、专项运动成绩上反映出来,这样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此,笔者结合训练高考体育考生的三级跳远专项的实践,提出以下几个三级跳远专门的弹跳力练习。一、助跑单足跳、跨步跳、混合跳练习练习要求:最好在沙地或草地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下肢肌电观察对部分短跑专门力量练习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宫本庄 《体育科学》1993,13(5):40-43
应用肌电图仪对短跑运动员做跨步跳、单足跳、负重蹲起等专门力量练习时进行了下肢肌电观察,并且与他们在短跑时所测得的肌电图做了比较。结果发现目前国内经常采用的这些专门力量练习在肌肉活动和技术结构上与短跑途中跑有明显差异,不利于短跑途中跑正确技术的训练。文中就短跑专门力量练习的选用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三级跳远由单足跳、跨步跳和跳跃三部分组成。合理分配三跳比例,才能使三级跳远具有经济性。  相似文献   

13.
<正>1三级跳远技术的演变1.1自然形成阶段(1896—1928)当时的运动员都只重视单足跳和跳跃,而把第2跳看成是过渡步,是单足跳和跳跃之间的连接体,充当过渡功能。也正是这种认识的幼稚,造成当时的技术普遍是动作消极,连贯性差,第1跳又高又远,并直腿着地,而跨步跳距离过短,3跳比例极不合理,以美国运动员丹尼尔·阿赫恩在1911年创造  相似文献   

14.
张毅 《中华武术》2005,(11):24-24
(一)单足跳双脚起跳,起跳腿连续做蹬摆练习,双臂协调摆动,另一腿屈膝提起。要求:蹬地有力,充分伸直三关节,摆动及时且幅度大,落地形成“扒”地动作。(二)跨步跳摆动腿屈膝向前上方摆动,支撑腿迅速有力蹬地,三关节充分伸直,上体正直,双臂协调摆动,连续进行。也可侧对台阶,做大步幅跨步跳练习。要求:上下肢协调配合,大腿带动小腿积极摆动,前送髋,小腿自然下垂。  相似文献   

15.
在田径业余训练中,人们往往只将跨步跳作为一种提高腿部力量的训练手段,而忽视了跨步跳练习对提高短跑技术的实效。从完成动作的形式来看,跨步跳过程中所形成的后蹬、前摆、“趴地”及大幅度的单摆臂动作,都和短跑技术的要求一致。因此,在短跑练习中只要合理地利用跨步跳练习,不仅能达到提高腿部力量的效果,而且可以使跑的技术得以完善,逐渐形成合理的跑姿。   笔者在近两年的短跑训练中做了这样的尝试:将短跑训练者按同等水平分为两组,一组以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及车轮跑练习作为提高技术的专门性练习;另一组则以跨步跳…  相似文献   

16.
以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三级跳远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影片拍摄法、图像解析法对其主要运动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主要采用单足跳型技术;着地瞬间时相,着地角在跨步跳阶段、支撑腿膝角在跨步跳和跳跃阶段与国外优秀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支撑腿最大缓冲时相:支撑腿膝角缓冲幅度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偏小,差异显著,表明支撑腿退让性工作能力和快速蹬伸能力不强.离地瞬间时相:起跳角在单足跳和跨步跳阶段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偏小;助跑最后一步的水平速度为9.99 m/s,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第29届北京奥运会男子三级跳远前12名运动员的跳远成绩、踏板成绩及三跳成绩(单足跳、跨步跳、跳跃)进行探索研究,揭示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成绩创造的变化规律。为今后运动员和教练员更好地掌握三级跳远运动训练和比赛的技术技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速度型三级跳远技术要求运动员在单足跳和跨步跳中尽量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以较高的速度完成第三跳,使第三跳获得更大的远度。运动员在单足跳和跨步跳时以全脚掌快速着地。脚的着地动作接近走或跑的着地动作,这样不仅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而且着地点恰到好处,正好使身体重心压在支撑腿上,这与过去所一贯强调的高抬大腿积极刨地技术是有区别的。自然式着地动作使支撑和用力蹬伸程度加大,着地动作更加集中用力,从而加快了着地动作的快速完成。因此说,三级跳远中自然式着地技术动作更加接近走或跑步的着地动作,而过去所一贯提倡的扒地…  相似文献   

19.
1.研究结果与分析 最初的三级跳远起源于爱尔兰,当时的跳法是两次单足跳加一次跳跃,在德国和希腊流行连续两次跨步跳加一次跳跃,而在苏格兰则流行“单足跳——跨步跳——跳跃”这种形式。最后一种方式于1908年正式确认并写入国际田联制定的三级跳远比赛规程中,一直沿用至今,成绩也由1896年首届奥运会的13.7m提高到现在的18.29m。三级跳远技术在一百多年的时间内,不断的发展变化,共经历了五个阶段。 1.1 自然形成阶段 时间约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三级跳远技术形成的初级阶段。在此阶段内,人  相似文献   

20.
<正>一、教材分析三级跳远是人体经过快速助跑后,由单足跳、跨步跳和跳跃所组成的连续3次腾越水平距离的运动项目。经常练习三级跳能够发展速度、下肢力量、弹跳力及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并能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和精神。由于三级跳远技术较为复杂通常作为初三男生的选修课程。本课主要以小垫子为教具,采用近似于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自己领悟及初步掌握三级跳远的动作结构,并通过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