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柳 《职业教育研究》2014,(11):111-112
语文教育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课本是学生与作者对话的途径,是教师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媒介。因此,应以"大语文教育观"指导中职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2.
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的分离已成为当今中国高等教育不争的事实,两者的分离导致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分野,这是我们曾一度将自己认识的对象世界加以分别把握而缺少融贯的必然结果。然而,历史的辩证法使得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这两种教育观的局限性和互补性。构建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相互融合的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是尊重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客观反映,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更有利于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背景让“大语文”教育观展现出卓越的前瞻性和强大的生命力。聚焦师生阅读实践,开展基于“大语文”教育观的“合作阅读”,有助于较大限度地拓展阅读时空,丰富阅读情境,加深阅读体验,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可尝试从开拓多元合作阅读渠道、构建开阔的合作阅读时空两方面来探讨其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4.
目前,有些课堂教学因片面追求“课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而丢失了语文本体,但因其有着“大语文教育观”的包装而变得堂而皇之。到底什么是“大语文教育观”?“大语文教育观”的立足点在哪里?无论是着眼于理念层面,还是侧重于操作层面,我们都有必要从哲学角度作深入思考。无处不  相似文献   

5.
构建大语文教育观,要联系社会生活,充分利用现代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使语文课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打破传统的、封闭式的语文教学格局。  相似文献   

6.
传统语文教学课堂主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以课堂为中心,根据学生知识积累情况判定学生的学习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促进语文教学与生活积极的联动.研究大语文教育观视域下的语文教学艺术,完善语文教学结构,凸显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助力语文教学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拓宽学习渠道,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知识哲学认为知识的价值不在于给人现成的东西,而在于给人不断创造的“起点”。传统教育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的记忆和复现为基本目标的知识观正受到冲击。受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的观点要求语文教学实践应让学生成为教学主角,语文课堂上的“美文听记”、“文化艺术节”活动不失为一种符合语文新课标精神的尝试,是大语文教育观在实践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是高职院校民族预科阶段普遍开设的主干课程之一。针对民族预科生汉语水平的现状,利用语文教学对预科生在培养职业技能的同时,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职业素养教育,以更好地适应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学习的需求。本文以"大语文教育观"为基点,探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对民族预科生的职业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9.
构建大语文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常常感叹现在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差了,写作水平低了,其实,根源主要不在学生,而在于我们教师。常有的情景是。或是为语文而教语文,见书不见人;或是为对付考试而教语文,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走,整天带着学生围着几篇课文转圈子。这种教学只会使语文教学之路越走越窄。  相似文献   

10.
中职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低,课堂学习效率低下,主要原因是语文学习途径单一,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内外阅读习惯,缺乏一把打开语文学习之门的金钥匙。本文从以"大语文教育观"为指导,调动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作为切入点,分析了提高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钱理群教授是我国现代学名的研究专家,也是国内研究鲁迅的权威学。他十分重视科研与教学的相互渗透与促进,尤其是近年来他非常关注中学语教育。 钱理群在对我国目前语教育诸多弊端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在自己长期的研究和思考中,提出了语教育要以“立人”为中心的教育观。当然这个说法是借用了鲁迅先生当年的观点,但是从中反映出了钱理群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人全面和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大语文教育观是《新课标》赋予每个语文教师的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历史重任。在具体教学中,努力践行大语文教育观,必须从课内与课外两大途径探索:重视课内——提高大语文教育观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关注课外——探索大语文教育观下的语文课外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一向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吕叔湘先生曾说:“10多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很差,对于少、慢、差、费的严重程度,恐怕还认识不足。”甚至有人还说:“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  相似文献   

14.
凡事皆有“道法术”,语文教育也如此。道生法,法生术,术服务于法。因此,语文教育要“道明”“法当”“术精”。下面我就道、法和术三个层面谈谈我的语文教育观。“道”是事物的本源,“法”是方法,“术”是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5.
王联耕 《中学教育》2002,(2):30-30,27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 ,这一提法早就不怎么新鲜了 ,然而在语文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真正能跳出语文课本的束缚 ,挥洒自如地拓宽语文教学的外延 ,把语文课上“活” ,却还为数不多。究其原因 ,林林总总 ,可列举不少 ,这里 ,择要谈一些看法。首先 ,恐怕还是一个认识问题 ,我们有一些教师对实施“大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尚缺乏深刻的理解。语文教学为什么要强调一个“大” ?从学生的现实情况来看 ,学生每时每刻所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一、时代的发展呼唤中职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如何培养更多合格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这是每位中职语文教师应研究的课题。我认为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也应成为衡量当今中职语文教师素质高低的一个标准。也只有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才能真正将中职语  相似文献   

19.
20.
“大语教育观”是张孝纯先生创立的一种新型的、带有突破性的、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这种思想主张语教学要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把教语同教做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张国生《“大语教育”的思想和模式》95年河北中语会论)。“大语教育观”的提出是在改革开放后第一轮语教学改革的蓬勃之时,但是随着人们对语教学认识的不断深化,“大语教育观”的内涵也应该不断地丰富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