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杂议书评     
现在对书评往往啧有烦言,认为好的书评不多,倒是那些“内容介绍、梗概之类的文章都冠以‘书评’之名而流行于市,有的还出自名家学者之手,这也降低了书评的水平,削弱了书评的作用,弄坏了书评的  相似文献   

2.
注释杂议     
把新近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二版与第一版相对照,发现新版本的主要变化在注释上:对原注中一些错讹的史实、不准确地提法和偏颇的评述,作了订正和修改;并且新写了一部分注释,其中有的是对人物、事件等作了注释,有的是纠正了正文中个别有误而不能直接改动的史实,有的是提供了重要的解释和说明。粗略算了一下,现在这个版本中的注释共有一千二百多条,十六万字左右,显然是占了相当的份量。为前人的书作注,在中国是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期刊广告发展一直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这主要是广告客户更热衷于快速显像、立竿见影的电视、广播、报纸等广告传播媒介,而把出版周期相对较长的期刊冷落一边.随着广告业的发展,人们发现期刊作为广告传媒工具,与其他媒体相比,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点.首先,期刊便于保存,没有阅读时间的限制,使广告在时间上有一个较长的传播周期.其次,期刊直接面对的是读者,  相似文献   

4.
二、新与旧改革,顾名思义,是要改掉旧的,创立新的。咱们宣传改革,就是要热情讴歌新事物,为它的萌发而呐喊;冷眼批判旧事物,为它的消亡而笔伐。在这里,首要的问题是要善于识别事物。何者为新,何者为旧;何者在彼时彼地为新,何者在此时此地为旧;何者是货真价实的新事物,何者是乔  相似文献   

5.
6.
中国书展在香港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新闻舆论界纷纷评论,这次书展不仅是香港有史以来最具规模的大型书展,而且在全国、甚至全世界来说也是空前的一次大规模的中文书展。有的赞扬这次书展才是真正的书展。展品多,水平高,过去的书展与此次书  相似文献   

7.
8.
一、热与冷“热”与“冷”是一对矛盾,它们又对立,又统一,紧密结合,相互渗透,这可说是这对矛盾运动的规律。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得到预期的效果,就不能背离热冷结合这一客观规律。我们搞新闻工作的,想改革,写改革,更要遵循这一规律。改革,是党中央的决策,是全国人民的  相似文献   

9.
杂文这朵花,近几年来,在各报刊杂志上,日见繁茂。为了让这朵带刺的玫瑰开得更加鲜艳,研究一下杂文的写作,似并非无益。在读书、写作之余,拉杂记下了下面这些杂文的杂感。最早的杂文关于杂文的释义,在古代一些文学评论著作中,也偶尔有所论及。刘勰的《文心雕龙》,曾有专门一章论述杂文。刘勰认为杂文是“文章之枝派,暇豫之末造也”。“暇豫”,是闲适安乐的意思;“末造”,则是等而下之的别称。在刘勰看来,杂文不过是文章的末流,或是文人学士们的安适之作。他还具体考察了杂文包括的范围:“详夫汉来杂文,名号多品。或典诰誓问,或览略篇章,或曲操弄引,或吟讽谣咏,总括  相似文献   

10.
有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相当一部分新闻稿件为了突出一件事情的意义,往往使用高级形容词以及大段的议论等等,使读者明显地看出这是作者自己亮出来的观点或硬加上去的词句。这种不费思索的便捷的表现方式,有人还认为它能揭示新闻意义,增强新闻色彩。殊不知,作者的这一美好愿望并不符合客观实际,因为这种明显的宣传腔,早已在读者心中埋下了不信任的种子,有可能使你的报道前功尽弃。人们习惯于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水平来判断事物的臧否是非,不愿别人将观点强加在自己身上。报纸刊登的新闻,  相似文献   

11.
译事杂议     
译界先贤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确是评价译事的最高标准,殊不容易达到。不过,根据钱钟书先生的考证,1700多年前的吴国,佛经翻译家、大学者支谦在其著作《句法经序》中对翻译的三不易即信、达、雅早就有所阐述。由此看来,这玩意的创见权(或者说“版权”)属支谦而不是严复。好在严老先生从来没有说过这是他的发明,只是后人把功劳归诸他而已。  相似文献   

12.
13.
除了极个别的同人刊物外,一般期刊都要先后刊发众多作者的稿件。这些稿件,许多是从自由来稿中选用的,有些是别人介绍的,也有作者亲自送上门的,但真正体现刊物宗旨、突出本色特点的重头稿件,多数是编辑部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约而来,有的则是编辑自己动手(包括采访)所写。一个没有主动组稿约稿而只凭自由来稿“沙里淘金”的期刊,是很难办出高质量来的。  相似文献   

14.
收到书籍装帧设计家曹辛之的诗集《最初的蜜》(《抗约赫诗稿》),是在一个星期日的早晨。这是由诗人自己设计的书。好久见不到如此精美的书册了,拿在手里,象翻阅自己的集子一样地爱不释手。读序,读后记,读诗,看装帧,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全部献给了这本富有魅力的书。我知道连这本诗集的版式和装帧设计在内,都是辛之同志心血的奉献。他是有意破一破当前出版物一成不变的陈腐程式,是在进行一种创造、革新和试验。一句话,他好象在大声疾呼,让我们  相似文献   

15.
新闻体裁,就是新闻报道的各种形式.初搞报道工作的同志常有这样的要求:希望能详细介绍新闻报道到底有多少种样式,各种样式之间究竟有什么不同,每种样式具体怎么写,等等.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大体了解一下各种新闻形式的特点、写法,也是必要的.可是,有的同志想得比较简单,以为只要知道十个、二十个"模式",到时"对号入座",便能一举解决新闻写作问题,这就不切实际了.由此,我们认为,对新闻体裁的形成、变化、差别等问题,应有一个基本的看法,这样,在写作时既不会生搬硬套,削足适履,也更能灵活掌握,为我所用,并在实践中创造出新的形式.  相似文献   

16.
17.
日常工作中不时碰到一些作者的来信,询问他寄来的稿子收到没有,处理情况如何。有些信言词恳切,极为感人。有的说,我寄去的稿子已有好长日子了,我知道自己水平有限,稿件不一定会采用,但总盼望编辑同志能在百忙中提点意见,有个回音。尤其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业余作者和文学青年,对自己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花费了许多心血,熬了不少不眠之夜写出来的稿子十分珍惜,从投邮局那天起,就翘首以待,巴望着编辑的回音。然而,多年来我们有些不成文、已成习的稿约制度,却相当严重地束缚了文艺爱好者的积极性。我们常见到的刊物的“稿约”启事,总有那么几条规矩:几千字以下,“稿件一般不退”,“人  相似文献   

18.
杂议之一:大报、党报报社很穷吗?报业发展到21世纪,报纸上注明通联的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甚至传呼机、手机的号码,不仅说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通讯工具已为新闻事业服务,还体现了报刊的受众意识和作者意识。但却有一种普遍的怪现象:一些小报争相采用和利用这些先进的通讯工具,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而在一些大报、党报上很难看到传真或电子信箱号码。甚至有的报纸连一个电  相似文献   

19.
《社会科学》1981年第6期发表了《从〈中图法〉探讨图书分类理论》一文,其中有些基本观点,读后实不敢苟同。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在这里略议一番。一、关于“两门知识和三门科学”文章说,毛泽东知识分类体系本来就是两门知识(生产斗争知识和阶级斗争知识)和三门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批评《中图法》在编制说明中把“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两门感性知识给删掉了,以及“把知识改为科学”,因而“打乱了两门知识和三门科  相似文献   

20.
老马 《北京档案》2005,(11):38-39
自第十四届国际档案大会选定"档案与休闲社会"为其研讨主题之一后,档案馆的休闲功能便成了中国档案界的热门话题.2000年6月,中国档案学会与北京市档案学会率先联手举办了"档案在休闲社会中的作用"学术座谈会.随之,当年第7期<北京档案>便以"跟踪国际档案学界的研究方向,探讨休闲社会档案工作的对策"为题,发表了座谈会综述.如今五年已过,档案馆的休闲功能到底如何?以下便是笔者走访的亲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