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考语文试题中的古诗文背诵默写题分值9分,它占试卷总分值7.5%.不论对于哪一类考生,这一道考题都不容忽视.各地对背诵默写题的检测方式丰富多彩,有判断选择、直接型默写、理解型默写、迁移型默写、运用型默写、简单赏析型默写等.综观6年来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对背诵默写题的检测方式主要是直接型默写和理解型默写,共7道小题,其中直接型默写5道小题,占5分;理解型默写两道小题,占4分.  相似文献   

2.
一、总体评价 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结构与2002年一致,共有7道大题,26道小题;主客观体的分值为45分和105分。相对稳定的试卷有利于考生应考和中学语文教学。 2003年语文试题的知识面、覆盖面符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考查内容均是学科主体内容,这些内容与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有密切的关联,同时又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原则,可以较好地检验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 2003年语文试卷的长度适中,绝大多数考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试卷。试题科学规范,题目表述方式合理有效。试题考查考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试卷所提供的现代文阅读材料和作文材料都体现了理性思考的要求,启发和调动了  相似文献   

3.
在新颁布的2002年语文科《考试说明》中,新增加了“背诵常见名句名篇”的内容。对此,考试部中心的张伟明老师曾作出以下说明:“名句名篇的考查都采用默写的方式,即给出标题或开头一句,要求考生默写出全篇内容”。当然,默写名言名句会考虑到教学的实际情况,不会故意为难考生,考查的内容应该是考生学过的和非常熟悉的,目的是推动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素养。  相似文献   

4.
背诵默写是高考语文试题中一项重要的考查内容。尽管它以识记能力考查为主,但由于命题者的精心设计,试题中也往往渗透着理解、分析、推断、鉴赏与迁移能力的考查。因而它对中学师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通览近年高考语文试题,背诵默写题型大约有以下几种样式: 1.提示篇目,直接填写。如1992年全国卷语文19题,要求考生在横线上默写《沁园春·长沙》的词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古诗文的背诵提出了明确要求,试题中也少不了对古诗文背诵的考查.从继承民族优秀文化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上讲,背诵一定量的古诗文也有积极意义.所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指导、督促学生背诵古诗文是每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完成的一项教学内容.然而教学中总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无法达到要求,尤其是农村中学,甚至还存在有严重背诵障碍的学生.以我所教班级为例,每次检查背诵情况都会有20%左右的学生不合要求,其中有一两个人基本不能背诵,属于背诵障碍.  相似文献   

6.
文言诗文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当然也是中考试卷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卷,我们可以知道对文言诗文的考查,主要表现在名句名篇的默写积累、  相似文献   

7.
卢刚 《语文知识》2014,(8):22-23
中学语文教材,无论哪种版本都选录了大量的优秀的古代诗文。许多诗文要求背诵,古代诗文名句默写也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必考内容之一。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往往只是提出背诵的要求,并不重视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背诵指导,学生背诵的效果自然不够理想。如果教师重视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背诵指导,势必能够提高背诵的效率,从而提高背诵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王家福 《现代语文》2002,(11):38-41,55
犤命题特点犦默写名句名篇是2002年高考语文重新恢复的一个考点。从2002年高考试题看,该题考查内容均为教材中中国古代诗文名篇中的名句,这些名句名篇均在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之内,不蔓不枝,不偏不怪,学生都非常熟悉。其考查方式是带有明确提示性、限制性的默写填空,题目的具体要求是“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且为三选二的宽松要求,这就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答题难度。应该说,这是一道得分比较容易的题目。但从2002年高考实际情况看,考生此题得分并不高,反映了考生知识积累方面的薄弱。犤解题指津犦解答此类…  相似文献   

9.
正一、考点说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诗文名篇的积累、背诵的具体要求是"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诵读经典诗词,在有意识地积累、感悟与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这些名篇,或揭示人生的真理,或反映生活的真谛,或体现事物的真相,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因此,诗文名句名篇的默写是中考语文命题的一个重要内容。诗文名句默写,考查的题型多为填空题,主要考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题稳中有变,在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这个考查栏目里常常推陈出新,往后有可能出现灵活新颖的谜语类填空默写题型。有鉴于此,我设计了四道谜语题,以供广大考生参考。一、谜语妙拟名句名篇默写题名句名篇是指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重要语句,它主要包括中学阶段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中  相似文献   

11.
赤峰市中考语文试题的突出特点是重积累、重阅读、重表达。整套试题分"经典诗文积累"、"阅读理解"、"写作"三大块,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经典诗文积累"考查范围是课程标准和教材规定背诵、默写的所有篇目,分值权重占20%左右;"阅读理解"一般选择4篇文章(或语段)作为阅读材料,分值权重占40%左右;"写作"题目为二选一,分值权重也在40%左右。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语文教学大纲》和新的语文教学标准中,都要求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并能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同这一要求相适应,名篇妙句的背诵和默写,也成了历届中考不可缺少的试题。随着近年中考改革中对素质教育要求的提高,这一传统题型又在背诵和默写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的考查,使这一题型变得更富活力。综观2001年部分省市对背诵和默写能力的考查方式,笔者归纳出课文默写的几种形式,以期对中考题型导向作一探讨:一回忆式直接默写  相似文献   

13.
一古诗文积累要点分析古诗文默写是中考的重点内容之一。从考查范围看,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名句,其二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从形式上看,主要有这几种题型:①一般识记续接型。根据提  相似文献   

14.
<正>[锁定考点]古诗文名句默写的考查范围,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附录1》的7~9年级学生背诵推荐篇目,题型以填空题为主。古诗文名句默写的形式,有直接默写、理解型默写、应用型默写等。[新题演练]一、直接默写:根据上句或下句默写古诗文名句。  相似文献   

15.
桑进林 《中学生阅读》2005,(4):33-33,42
名句名篇默写是考查考生背诵能力的一种高考题型,一般来说,对这种题目的阅卷极为严格,漏字、添字、错字均不能得分,所以,有些考生花了很大的工夫,但却不一定能够得分。本文归纳了名句名篇默写的几种易错点,希望对2005年考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指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有助于培养考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质,因此在复习中万不可小视名篇的记忆背诵。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这一考点在内容上侧重于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语言简练、含义深刻的句子,在朝代上侧重于先秦和唐宋,体裁上侧重于诗歌和散文,来源上既有课内的,  相似文献   

17.
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高考语文卷中检测考生识记能力的稳定考点,题型基本以填空为主。对于这一考点,应明确两点认识:①突出"常见"。所谓"常见",一是知名度高,二是常被人们引用。由于目前教材规定中学生背诵的篇目有所增加,《教学大纲》为高考语文指定了40篇背诵诗文(10篇古文和30首诗词曲),这就是时有变化的考查形式背后不变的内容选择——名句名篇命题主要取材于此。②不忘"名篇"。受习惯性思维的影响,考生容易把"名句名篇"狭隘地理解为"名句",而忽视了课内"名篇"中其他的普通语句。事实上,近几年全国卷名句名篇默写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更注重名篇的完整段落乃至全篇的默写。  相似文献   

18.
高考古诗文背诵默写是考查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要求考生理解记忆,背熟写准。运用归纳通假字、重视虚词、突破生僻字等方法指导复习,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9.
一、扩展语句,压缩语段1.将下面三个词联系在一起,扩展成一段话。(1)金子、智慧、人生(2)老人、枣叶、茶(3)小屋、路口、眼睛2.根据规定的情境,以“理解”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句话。(1)学校生活中,(2)家庭生活中,3.将下面这句话的要点分条写出来,每条不得超过20个字。名句名篇的考查将采用默写的方式,即给出标题或开头一句,要求考生默写出全篇内容。当然,考查默写名句名篇会考虑教学的实际情况,不会故意为难考生,考查的内容应该是考生学过或非常熟悉的,目的是推动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选用、仿用、变换句式1.仍然以“语文”开头…  相似文献   

20.
杜惠娟 《语文天地》2011,(14):35-36
古诗文是一种传承祖国古代灿烂文化的载体,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背诵古诗文,可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语感和思维,熏陶着学生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生的追求,《新课程标准》指出:"古诗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各类语文试题中关于背诵的考查形式是默写。古诗文朗朗上口,易背易记,但在实际考察默写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