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寨文化"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山寨现象"的兴起,相关的讨论与论辩也在展开。值得注意的是,当事双方虽然都在使用"山寨"一词,但其内涵所指却不尽一致,于是造成概念外延与内涵的隔离,极易产生歧义。所以,欲讨论"山寨文化",清晰的概念内涵辨析十分重要,它是有效沟通与准确讨论的前提。若从中国社会一以贯之的文化心理角度观察,"山寨现象"又与"游民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漫谈"粉丝"现象及其文化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中国出现的各种"粉丝"现象可以说成为了一幅值得人们观看的文化风景,无论你是否喜欢,它已经扎根于我们现实社会生活当中了.对于这种文化现象,唾骂和追捧都是不正确的;审视它,观察它,掌握它的发展动态,才能更好地引导它成为社会文化的进步力量.本文从"粉丝"症侯和"粉丝"文化两个方面对这一现象展开论述,提出了"粉丝"是一种文化符号,是后现代消费社会的特有现象,我们应该以一种平衡的心态来看待它.  相似文献   

3.
山寨文化风靡网络 1.对山寨文化的解读 "山寨"最初被用来借指"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对某些知名品牌所进行的低成本仿冒,后来又被无限地扩大辐射面,泛指盗版、克隆、仿制等类似行为,进而衍生出"山寨文化"的说法,来对应、涵盖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模仿现象.2008年初,山寨文化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4.
综艺节目热潮涌动促使"CP文化"从一个小众宅文化逐渐成为娱乐节目的流行现象,关于"CP"的话题量、报道量也居高不下,形成"CP文化"的"媒介奇观".本文主要在"媒介奇观"视野下从社会心理、文化环境、媒体等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解读和归因,对其进行反思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说起来,中华文化标志城这一类用于"体现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核心精神理念、核心道德信仰"的造伪工程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政、商、学三界不畏滔滔民意、罔顾广泛置疑的自信心和以"道、术、势"压人、骗人的把戏,也到了让人表面懒于置评实则悲愤无着的严重厌倦之境。这种"于无声处"的表达式,恰如其分地将基本核心价值被撕裂、共同体精神遭弃毁和社会冷战持续升级的危险呈现在人们面前。这十足是南辕北辙的蠢行。如果再进一步探讨蠢行的形成肌理,其实是对"权"与"利"等私欲的无度追逐和贪婪使然。所谓"文化"不过是"反文化的造假",所谓"生意"不过是"反市场的劫持",所谓"价值"不过是"反价值的破坏"。兴建中华文化标志城,只是近年来一再上演的神化传统文化,主张传统文化救国的闹剧之一。它的深层动机,其实是对新的文化传统的失望。"中国需要文化建设,但不能回到董仲舒时代依赖政治力量的老路。"(解玺璋语)胡粲然  相似文献   

6.
朱尉  单冰洁 《今传媒》2016,(2):158-159
本文提出关于在"一带一路"新形势下洛阳城市文化的定位思考.主要方式是通过对有关中外城市文化乃至文化现象的对比研究,提出"一带一路"新形势下洛阳城市文化的重振路径探析.研究结论是现实的洛阳无论在经济、文化上都是处在全面落后的地位,洛阳要想在"一带一路"新形势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7.
成骥 《图书馆》2012,(3):20-23
核心价值观产生于文化。中国图书馆界对图书馆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成果严重依附于意识形态说明我国图书馆缺少文化的浸润,对图书馆核心价值观的理解随之产生两个偏差。一是混淆文化与文明的概念,将图书馆核心价值观定位在图书馆的功能属性上;二是将西方图书馆核心价值观全盘移植到我国图书馆中,忽视图书馆核心价值观只能根植于本民族文化土壤里。我国拥有自己独特的藏书文化,在这种藏书文化的熏染下,我国古代文人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尊重和保护文化瑰宝以及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图书馆应完成从"以知识为本位"向"以文化为本位"的回归,用千年藏书文化重塑图书馆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论"红段子"的价值及其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从近几年新兴的文化现象-"红段子"的发展现状及与其他段子现象的时比来说明"红段子"存在的价值以及意义,进一步探讨这种文化现象的传播,发展对策等一系列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文通过对"于丹现象"及其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剖析,阐述了图书馆在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图书馆加强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混合与重构:媒介文化的"球土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球土化(gloczation)观念融合了全球化(globalization)与地方化(localition)两个极端,用以强调二者的相反相成和互动发展.对于正在构建本土文化与融入全球化之间寻找张力空间的中国传媒来说,这一观念无疑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和实践框架.本文从"球土化"这一理念入手,分析了媒介文化的"球土化"现象,论述了作为传媒辩证法--媒介"球土化"的思维,提出了在"球土化"实践中应坚持的方针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网络"标题党"传播现象的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题党"指"在标题上玩花样,靠标题取胜的一党".发端于一些门户网站,在媒体商业化大潮中羽翼渐丰而形成流派,之后逐渐做大并横扫网络,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贫穷是世界各国都存在的社会现象.英国媒体对于贫困群体的报道中,大部分仍集中在穷人对社会福利的欺骗行为和公共资金的浪费上.媒体的这种误报主要是由"文化定势"而致.  相似文献   

13.
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及其引发的热议已经成为2012年上半年的一个文化热点现象。本研究采用了内容分析研究方法,以该片的画面和解说词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反映的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进行实证研究。鉴于该片的叙事特点,笔者采用了全样本分析,即对所有分析单元(46个叙事段落和14个开头结尾段落)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包括4级指标的中国社会价值观指标体系。本研究是国内首次采用使用内容分析方法对纪录片所反映的文化价值观进行的深入研究,在分析单元上突破画面分析或分镜头分析的模式,在研究方法上具有一定创新。本研究发现,该纪录片在画面上主要反映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终极价值观;而片中呈现的食物生产则体现了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的融合。就传统价值观而言,有3个主要发现:1.勤劳、耐心、节约和传承香火/传承技艺是该片体现得最多的传统价值观;2.全片注重体现群体的集体主义价值观;3.该片重视"家庭"和"亲情"等中国元素。在现代价值观方面,该片反映了以"个人成就"为终极价值的现代价值观与中国的传统价值观相互融合、和谐共生。其中,追求进步、自我实现和自我肯定、开发资源和讲求效率成为排在前四位的现代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王永亮 《传媒》2018,(12):73-74
西方国家"黑天鹅"事件频发反映了民众的时代焦虑,而事件背后则是文化冲突的结果.文章从"黑天鹅"现象出发,分析其诱发原因,探讨西方文化的内在矛盾,认为需要抓住机遇传播中国"和谐"文化,这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推动区域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大众文化的迅猛发展,我国流行文化中的热点现象层出不穷,并常常伴随有各种文艺思潮的暗涌与论争.所谓"流行文化(Popular Culture)",它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在广义的描述上,它是"时装、时尚、时髦、消费文化、休闲文化、奢侈文化、物质文化、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味、都市文化、次文化、大众文化以及群众文化等概念所组成的一个内容丰富、成分复杂的总概念.这个总概念所表示的,是按一定节奏,以一定周期,在一定地区或全球范围内,在不同层次、阶层和阶级的人口中广泛传播起来的文化"①.流行文化往往伴随着创意思维、流行语句传播、新新人类的行为艺术等复杂元素,其中,"传媒"在流行文化的承载、宣传、制造、扩散等环节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流行文化自下而上地影响着媒介传播的形式和内容,并引发一系列的变革;另一方面,传媒时代的流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尤其是新生代群体带来了深刻影响,这既有求同存异的宽容和共性之外充满鲜明特征的个性张扬,又有对特立独行和与众不同的追求,而这两种取向常常又都得益于媒体的引导和认可.  相似文献   

16.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利用"和"字的变化精彩演绎了中国的"和"文化,本文从文化外交的视角对这一现象予以解读,分析其传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避讳"所包含的"信息回避"机制难以直接套用以信息论为基础的传播模型进行解释.本文提出,"讳文化"包含"沉默"这一特殊传播机制,并分别从历时与共时维度进行了"符用论"解释:共时维度上,通过改进的格雷马斯符号矩阵分析"讳文化"的"语言、书写、行为"诸文本形态,可知其共通表意结构为"是-非似"(being&non-seeming);历时维度上,对"避讳"的"名-实"符号关系考察表明,"'沉默'传播"虽然缘起于特定社会历史语境,但对当今新媒体语境下的符号传播机制的分析依然具有启示."讳文化"背后的"'沉默'传播"包含的一般传播规律,对传播学具有普遍理论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就孙子"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古代军事作战思想,在一般意义理解的基础上深度解析该思想,通过分析"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思想的内在逻辑关系,解读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消费市场的关系、文化消费市场的买方与卖方的关系,以文化消费市场为切入点结合该思想具体谈论了对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的思考,提出了在"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思维下构建文化创新消费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9.
"国风"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绝非偶然,而是来自媒介与社会的相互作用.通过梳理"国风"概念的演变过程,回顾与"国风"相关的已有研究.文章认为,随着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提高,媒介对国风文化传播的加强,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风"文化在未来可能会进一步普及.  相似文献   

20.
郑义  应蓉珊  蒋研川 《新闻界》2009,(1):111-112,11
从"山寨"机到"山寨"春晚,"山寨"现象"已经进行了一种文化植入,而逐渐演变成一种一种大众文化现象,它表达了一种民意,即公众对话语权以及与精英对话的需求.如果把一山寨"现象"的文化内核剥离出来,"山寨"文化所努力进行的其实是一种文化解构运动,其文化功能指向是对采种价值禁忌的反抗,附带着明显的浮躁心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