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于胶体分散体系而言,胶体颗粒表面物质可以扩散进入分散介质,而溶液中的溶质同样可以吸附于胶体颗粒之上,当两个过程达到平衡时,胶体便达到吸附平衡。从化学势的角度,我们推导出了胶体体系中的吸附平衡公式,由公式可知,溶液活度和温度是影响胶体微粒半径的两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正固液界面是多组分、多相复合体系最常见的界面之一。固液体系是重大工业过程中遇到最多的两相复合体系,例如,煤化工水煤浆加压气化的第一步需要制得稳定的高浓度水煤浆,而高浓度水煤浆就是呈固态的煤颗粒与水形成的固液体系;又例如,聚烯烃高性能化过程通常在聚烯烃熔融温度以上将非金属无机填料或纤维(呈固态)填充到聚烯烃熔体(呈液态)中形成填充聚烯烃的固液体系;再例如,农药制剂是将固体原药均匀分散在水或非  相似文献   

3.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EPFL)和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最近合作开发出一种技术,用DNA链给纳米粒子涂上一层涂层,能控制并引导两种不同胶体的自动组装。这种胶体粒子可用于制造新奇的自组装材料,如智能递药补丁、随光变色的新奇涂料等。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相似文献   

4.
软物质(soft matter)或称软凝聚态物质(soft condensed matter)是指处于固体和理想流体之间的物质。软物质一般由大分子或基团(固、液、气)组成,如液晶、聚合物、胶体、双亲分子、泡沫、颗粒物质、生命体系等,在自然界、生命体、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存在。生物体基本上由软物质组成,如细胞、体液、膜、蛋白等;液晶、高分子聚合物、泡沫等在技术和生产中已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流态化是现代的多相(气一固、液—固、气—液—固)相际接触的工程技术,无气泡气固接触则是新近开拓的流态化研究领域,旨在提高气固接触效率,强化气固间的传递过程.大量事实说明,气固接触方式的创新和理论的发展,都会不同程度地促进有关工程技术的更新和进步,从而提高工艺过程的生产效率,赢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广为人知的煤的燃烧,正是由于气固接触方式的不断发展而使燃烧技术由原始的固定床层燃烧、粉煤气流悬浮燃烧、粒煤鼓泡流化床燃烧发展到新近的无气泡气固接触的快速循环流化床高效清洁燃烧,并取得一个个划时代的成就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巨大的电动助力车电池市场上,环保型胶体蓄电池的市场份额只占5%左右,具有较强的市场开发潜力.从环保型胶体蓄电池的产业背景、国内外相关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及国内市场概况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该项目可行性进行了市场预测、宏观环境分析(PEST模型)、竞争环境分析(SWOT模型)以及项目投资估算,并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角度得出了项目可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概述准一维纳米结构材料包括纳米管、纳米线和纳米棒通过多种方法已经被成功制备出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在微电子器件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现在已经成为物理化学研究者争相研究的热点。ZnO是重要的Ⅱ-Ⅵ族直接带隙宽禁带半导体氧化物,其禁带宽度为3.37eV,激子结合能(60meV),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适宜用作室温或更高温度下的可见和紫外光发射材料。因此,合成准一维ZnO纳米结构及其性质研究迅速受到了科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基于气-固(VS)和气-液-固(VLS)生长机制,各种形貌的准一维ZnO纳米结构已经被国际上著名的纳米小组报道过,包括纳米带,纳米线阵列,单根纳米线器件,单晶纳米环,超品格纳米弹簧,纳米盘,微米棒等等。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5):640-641
<正>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传热传质研究中心与其合作者建立了基于飞秒激光抽运探测实验系统(femtosecond laser pump-probe experimental system)的固液界面热导测量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对多种固体和液体材料的界面热导进行了测量,固体材料包括金属铝和金属金,液体材料包括水、酒精、十六烷以及石蜡等。通过对固液界面热导测量结果的分析以及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固液界面热导的计算,科研人员对固液界面热输运的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详尽的研究,包括固液界面浸润性以及分子振  相似文献   

9.
正专家简介:汪大洋,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国际胶体界面科学领域知名学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1998年在吉林大学化学系获得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学位,师从汤心颐、李铁津、白玉白教授。1999年前往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David C.C.Lam教授研究组做博士后研究,1999年赴德国马普胶体界面所Helmuth M?hwald教授领导的界面部工作,先  相似文献   

10.
纳米粒子(又称胶体球粒子、超微粒子)的大小范围在1nm到1μm,因此,过去所谓的“溶解态”(传统上区分“溶解态”和颗粒态”是以能否通过0.45μm孔径是滤膜伟标准)实际上包括了真正的溶解态部份和胶体部份。球化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掀起了研究纳米粒子的高潮。目前,对纳米粒子的研究基本上已达成以下三方面的共识。首先,海水中的纳米粒子高度富集,并在所谓的溶解有机碳(DOC)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次,由于胶体物质中至少有一部分被认为在水柱中是易变的,且循环速度较快,因此,在理解有机碳循环的动力学特征时,胶体可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最后,水溶液体系中含有机物丰富的胶体物质,能够影响与其联系密切的痕量元素的迁移转化和生物利用性。本文将对近年来海水中纳米粒子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1.
应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研究电荷在液/液界面上的转移过程是目前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发展了一种制备金属纳米电极和SECM探头的方法.围绕着扫描电化学显微镜与纳米探头(金属、玻璃纳米管)的结合以及扫描电化学显微镜与极化的液/液界面的结合,本文研究了加速离子在可极化的液/液界面上的转移反应机理及其动力学,并对电子在液/液界面间的转移的Marcus理论做了较详细地探讨。  相似文献   

12.
漫话气溶胶     
气溶胶是固态或液态微粒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的分散体系。它是胶体体系的一种。通常,胶体中的微粒在2000微米以下,而气溶胶的粒子直径则在0.001~100微米之间。其液态粒子称雾,小于1微米的固态粒子称烟,大于1微米的粒子称尘。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中无处不含有这样的微粒,构成了一个宏大的“气溶胶世界”。气溶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一个成年人一般一昼夜要呼吸10立方米的空气,重达16公斤。如果按国内三级标准规定的第二级标准每立方米含有300微克各种微粒物质计算,每人每天吸人3000微克(其中约有50微克是生物性粒子)成分复杂的粒性物质。这对具有3亿多个肺泡、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2):218-218
化学所胶体、界面与化学热力学院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以超临界CO2替代有机溶剂、以离子液体替代水,构筑了一类新型的离子液体/超临界CO2乳液体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纳米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纳米材料从广义上讲是指三维空间尺寸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量级的材料。通常分为零维材料(纳米微粒),一维材料(直径为纳米量级的纤维),二维材料(厚度为纳米量级的薄膜与多层膜),以及基于上述低维材料所构成的固体。从狭义上讲,则主要包括纳米微粒及由它构成的纳米固体(体材料与微粒膜)。纳米材料的研究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新层次,是交叉学科跨世纪的战略科技领域。纳米材料科学的研究在国际上亦仅是在近十年来才得到迅速发展,正在深入研究有关的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的基本问题,完整的科学体系正在形成,应用领域正在积极开…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超声波对蔗汁中胶体絮凝分离效果,考察了超声功率、超声时间以及温度对胶体絮凝沉降的影响,并通过L16(45)安排正交实验,获得超声作用最佳条件:超声功率170W、超声时间2min、蔗汁温度55℃;与自然沉降相比,胶体沉降率提高50.5%;沉降时间由999s缩短到791s。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对蔗汁胶体沉降起到强化促进作用,有效地缩短了沉降时间,提高了胶体沉降量。  相似文献   

16.
介绍软凝聚态物理重要研究对象之一,树枝形高分子在界面处行为的计算机模拟研究进展.纳米尺度的树枝形分子因其独特的聚合物和胶体两重性,在催化,载药,基因转染,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成为物理、化学、生物、材料科学广泛关注的一个研究方向.一方面,为了得到功能优良的树枝形大分子,必须剖析动力学特性以及它们自身的结构,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树枝形大分子在基因转染过程中的效率,必须了解树枝形大分子与细胞膜等在界面处的相互作用.所以,研究树枝形大分子本身结构的特点、在界面处的动力学行为已成为大家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所论述的科学的政治哲学并非一门新创的学科,而是科学论继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与科学知识社会学(SSK)之后的一种新型的研究方案.通过对J·劳斯的<知识与权力--走向科学的政治哲学>一书的剖析,本文展示了这一研究方案的大致轮廓.我们认为,如果把科学认定为是一种公共的事业,那么新的科学论的构筑就必然要涉及权力的关系及其辩护方式;并且,如果科学与权力(包含物质力量)是一种内在的联系,那么它们只有在政治哲学维度才能得到整合.  相似文献   

18.
欧立懂 《中国科技信息》2011,(14):58+61-58,61
胶体防灭火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良好的新型防灭火技术。它具有性能优良、灭火速度快、安全可靠、材料来源广泛、灭火后不易复燃和灭火工艺方便快捷等优点,适合用于大面积火灾防治,并且以其独特的固水、吸热降温、密封堵漏、阻化性等性能成为适用于煤矿火灾特别是煤体自燃治理的技术方法,为煤矿火灾的治理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普通Ni-P-SiC化学镀工艺基础上,添加纳米尺寸的SiC粒子,采用超声波工艺分散纳米微粒,进行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探索最佳试验参数(镀液PH为6,温度为86±1℃,镀液中纳米SiC浓度为3g/L)的复合镀层在不同温度的热处理时对硬度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0.
1 背景 具有重要应用功能的新体系和新研究方法,是当代电化学与其他学科实现交叉及电化学本身发展的二个主要研究方向。“九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型纳米结构电极体系的界面结构和性能”,正是遵循电化学的主要方向,以新型材料或结构、尤其是纳米结构制备电极(包括表面增强光学电极、过渡金属薄膜和表面合金电极、纳米结构半导体膜电极、电活性表面团簇电极);利用电化学现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