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曾杰 《成才之路》2013,(1):I0005-I0005
人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对人的影响。这种影响,深深地在我们的生活中流淌,影响着我们的性格、思想。因此。钱学森说:“我们要研究个人跟集体创造的精神财富在思维方面的相互作用。”“我们研究思维科学的,也要研究社会思维学。”不仅文化、教育领域要按社会思维规律办事,而且在其他领域也要遵守社会思维学的规律。从人才培养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研究社会思维学尤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思维学     
曾杰 《成才之路》2013,(20):F0002-F0002
第20讲:社会思维的规律(上) “思维过程本身是在一定条件中生长起来的,它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人的思维运动作为社会运动的一部分,也必然是具有客观规律性的。社会思维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要研究人作为集体来思维的规律,即社会思维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思维的社会性问题是思维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迄今为止,思维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停留在起步的阶段,远未达到深入本质层次、把握其规律的程度。诚如著名科学家、思维科学研究的倡导者钱学森教授所说:“我们研究思维科学的,也要研究社会思维学,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不研究不行。”他还说:“对教育工作有重要作用的人与人思维相互作用,即‘社会思维’,也没有掌握其规律。”从这些论述可知,研究思维的社会性问题,不仅是思维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科学基  相似文献   

4.
第20讲:社会思维的规律(上)"思维过程本身是在一定条件中生长起来的,它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人的思维运动作为社会运动的一部分,也必然是具有客观规律性的。社会思维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要研究人作为集体来思维的规律,即社会思维的规律。一、社会思维交流互补规律人的群体生活的需要,决定了人们之间,包括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必然要进行思维交流,相互沟通情感  相似文献   

5.
哲学史从字面解释就是哲学发展的历史,可见,哲学史的对象与哲学的对象密不可分.黑格尔就曾说:“在哲学史里我们所研究的就是哲学本身.”所以我们可以说,哲学史也就是人类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身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的认识发展的历史,“就是整个认识的历史”,与人的思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的内涵决定了它直接与思维方法有关。然而思维方法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因此,素质教育呼唤着科学的思维方法。一、素质教育需要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教育过程中,要认真研究解决“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一般说来,教学中较为重视“学什么”的问题,往往不重视或忽略“怎样学”的问题。“学什么”是关于教学内容的问题,“怎样学”是关于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问题。研究解决好“学什么”固然重要,然而只注重“学什么”而忽略“怎样学”,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因此,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曾杰 《成才之路》2013,(24):F0002-F0002
研究社会思维形式是社会思维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关于社会思维形式的研究,目前我国学术界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正如卢明森同志所说:“到目前为止,对于社会思维的基本形式还没有什么探讨,可以说它是社会思维研究中的空白。”他提出了教育、传播交流、讨论、决议等四种社会思维的基本形式,并认为“这是社会思维学研究所必须解决的基本理论问题”。笔者赞同这一看法。1.对话沟通  相似文献   

8.
创新思维是一种在思维领域内追求“独到”和“最佳”的思维,是人脑运用与众不同的本质和规律.如何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灵活,其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9.
教学革命使教学既要担当文明传承的责任,又要变成儿童生活的乐园。教学的这一良好愿望为“教”与“学”关系的发展埋下了潜在的危机。在实体思维的影响下,“教”与“学”的关系从“以教定学”走向了“以学定教”,出现了片面强调“学”的局面,导致“教”与“学”关系的失衡。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转换视角,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关系思维去探讨“教”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王先霈的《圆形批评与圆形思维》是“新时期艺学建设丛书”第二辑中的一本,集中体现了他新时期以来的学术思想和学术发展历程。所谓批评的“圆形”境界既指我们在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学批评学过程中,充分占有并尊重中西方几千年的学批评传统,总结和确立的学批评的发展规律和未来走向。也指我们在从事学批评学研究、从事学批评裎占所应当具有的开放、宽容、宏阔的批评心态。  相似文献   

11.
钱学森先生指出:"社会思维学要研究人作为一个集体来思维的规律,他与集体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研究社会思维学,就要研究个人跟集体和集体创造的精神财富在思维方面的相互作用。因此,社会思维场应成为社会思维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场"首先是个物理学的概念。爱因斯坦提出"把场的观念作为实在的代表",认为"‘没有场’的空间是不存在的。"场是自然中的一种基本物质形态。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在相互作用中形  相似文献   

12.
曾杰 《成才之路》2013,(2):I0005-I0005
第二讲社会思维学的理论饰系 任何一门科学,都不是光靠知识的堆积,而必须形成一种理论体系。建立社会思维学的理论体系。要贯彻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历史和逻辑统一的原则,“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该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二是从抽象到具体的原则,“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即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也是科学理论体系的叙述方法。社会思维学根据上述原则,应该以个人思维与集体思维的辩证关系为轴线,以人的活动为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传家宝 ,也是我党的一个优良传统。然而 ,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势并不容乐观 ,其针对性、实效性和创造性不强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一方面固然有“弱化论”、“淡化论”的影响 ;但另一方面也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缺乏实践和实践思维不无关系。两会以来凸显的新理念 :以人为本。即把尊重人、关心人、解放人、发展人作为社会发展的目的以及我们经常提的“三贴近” ,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都已昭示了我们的思维方式要向实践转变 ,要面向实际 ,真正以人为主体 ,注重人的需要和发展而不是空谈和脱…  相似文献   

14.
曾杰 《成才之路》2013,(21):F0002-F0002
第21讲 社会思维的基本规律(中) 2社会思维争鸣互促规律 人们在思维交流中不仅要遵循交流互补、合作增强的规律,而且要遵循争鸣互促的思维规律。  相似文献   

15.
教学生会学,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是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需要。教学生“会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态度和独立学习的能力。科学把握“学会学习”的内涵,是“教学生会学”的前提。教学生学会思维,是“教学生会学”的关键。学会思维要从学会质疑开始,要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发散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2.社会思维争鸣互促规律人们在思维交流中不仅要遵循交流互补、合作增强的规律,而且要遵循争鸣互促的思维规律。首先,从人体科学的角度讲,人在集体讨论中,大脑处于激化状态。不同的思维信息,在相互碰撞、摩擦中,很容易诱发灵感,产生创造性的新思维火花。其次,社会思维是一个动态系统。思维主体之间的互相争鸣、互相促进,是推  相似文献   

17.
思维导图将思维可视化的理论,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也对数学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思维导图即创造性地用文字、图形和符号等,将想法“画出来”,使想法“可视化”.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可以帮助我们将单纯的“教”转变为“教”与“学”并举,有利于优化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可以优化问题情境创设,促进知识意义建构,引导解题思维展开.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就是训练思维,学习数学就是学会“数学的思维”。然而,在传统讲授法占据统治地位的当今课堂,在“升学第一与惟一”的观念影响下,我们的老师不得不以填鸭的方式指导学生反复练习,为考试而背诵记忆,这种机械的教学方式,要培养出富有创造性思维的人,谈何容易。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也就成为目前教育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创造性思维教学的意义 著名史学家汤恩比曾提出:一个民族或社会能否打开僵局开发前程,有赖于是否朝着创造的方向迈进,没有创造力的民族或…  相似文献   

19.
回答中国人的思维是什么思维以及中国人如何思维这两个问题。都必须“究天人之际”。帝舜的“神人以和”与儒、道的“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归属处,也是中国哲学思维的核心。这一哲学思想是中国人在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思维结构情景下创造的有别于西方思维方式的另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中国人的哲学思维是体悟、隐喻思维,也称为一元化的思维。这是一个将超越与内在、价值与事实(方法)构筑起来的相对稳定、融突、和合的体系,也是舜文化基础论理研究的重大关键。  相似文献   

20.
创造思维的一个突出而典型的特征,就是教师们常说的“不仅学会,还要会学”。什么是“会学”?最主要的是会思维。而要做到会思维,就要掌握科学化的、最优化的思维工具和思维方法。美国著名学者鲁特·伯恩斯坦说过:培养创造思维品格,必须善于运用12种“思维工具”,也有的中国当代创造思维研究专家提出要形成创新素质的“20个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