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世界符号经济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其国际间的利益争夺,催生了国家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如何既有利于保护目的又有利非物质文化的生存与发展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问题。文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与意图、保护的手段与方法、保护所面临的困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滨州学院学报》2020,(3):93-96
高校图书馆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高校中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利用文献信息服务优势创建非物质文化特色馆藏、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氛围、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措施,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为高校人才成长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3.
上海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的紧要关头提出了文化大都市的战略构想,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大都市的现代化进程存在着矛盾,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新形势下大都市发展的重要资本和动力。上海在漫长的文化发展史中,不仅积淀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还传承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上海市民的生活方式、审美理念和文化性格,是上海独特的文化符号和历史文脉。目前上海处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文化大都市建设是重要的目标和任务,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培育城市精神、传承城市文脉的重要举措,所以上海应该借鉴成熟的理论和建议,分门别类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将其纳入乡土教育体系,走产业化之路,因为文化大都市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4.
以妈祖微博为例,通过定量分析,从两个向度揭示了妈祖文化在新媒体传播中的内容转型新趋势:一是娱乐符号化,包括妈祖专业微博与衍生微博内容的娱乐化;二是产业符号化,即妈祖文化符号向产业符号转化。这些都是妈祖文化媒介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音乐方面的文本资料繁多,识记理论复杂,在传统的学习与交流方式中存在着形式单一、学习媒体落后、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的主体性等许多不足,这些因素已经妨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在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的方面接受中国传统音乐的交流。为此,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音乐的学习与交流,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对知识丰富内涵的理解与把握,扩展其艺术文化视野。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文化身份认同为视角,以甘肃省岷县巴当舞传承主体为对象,对体育非物质文化身份的认同与传承主体的构建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活态性"和"完整性"中必须厘清政府、地方、社区和传承之间的关系,在地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发挥三者的优势并形成合力。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需要强调"人"的主体性、提升个体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判断的意识;赋予地方社区和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群体更多的话语权与决策权;采用主袭方式传承与"活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有利于增强群体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文化身份的认同,有益于培养地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民文化意识",进一步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7.
衡水内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具有丰富的历史、艺术和技艺价值,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衡水内画以文化价值为基础、传承与创新为杠杆、文化产业为载体,从文化遗产已向文化资本转化,其发展经验,为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双创”即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努力实现“双创”。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因其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与学术价值,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创作是舞蹈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在创作过程中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创作的重要命题。文章立足新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创作,从其前期准备、内容立意、形式创造三个方面阐释“双创”理念下新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创作的实践路径,以期为创作高质量的舞蹈作品提供参考,也为在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创作中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民间与专业、东方与西方的借鉴与融合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符号经济又称非物质经济,它是以符号的生产、交换和消费为基础的一种新经济引擎。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女书,在后现代的符号经济中如何走出闺阁变为资本?在女书文化产业开发中,我们如何才能按照符号生产与消费的规律将其转变为特定的符号?这些符号又该如何发掘和再造,从而扩大女书文化产业品牌的文化附加值?本文通过对女书文化的符号价值分析,指出对女书文化的产业开发要从符号消费的角度整合、重组女书文化营销策略,突出女书文化品牌的符号特点、彰显其符号意义、挖掘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对几个“非遗”理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早是使用"民族民问文化"这个术语,后与国际接轨采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容范围上有差异,前者比后者宽和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译名的误导,在保护方向中上容易产生误导;文化空间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类别,而是民俗活动的一种载体;以儒家为核心的上层文化,所弘扬的大传统作为正统,既不适合传统文化艺术的保存,也不适合多元民俗的发展.而被一些学者称为"小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民间信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延续处于濒危的严重局面,要进行全面普查、确认、收集、登记、立档,尽可能做到原生态性的保护,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建立文化生态区.  相似文献   

11.
阐述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影响以及文化生态保护的理念.以泉州为例,从文化生态保护的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进行探讨.认为应坚持文化生态保护的核心理念,选择文化生态旅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结合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具体措施,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并提出组合型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商品开发、客源市场开拓与宣传促销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早是使用“民族民间文化”这个术语,后与国际接轨采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容范围上有差异,前者比后者宽和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译名的误导,在保护方向中上容易产生误导;文化空间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类别,而是民俗活动的一种载体;以儒家为核心的上层文化,所弘扬的大传统作为正统,既不适合传统文化艺术的保存,也不适合多元民俗的发展。而被一些学者称为“小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民间信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延续处于濒危的严重局面,要进行全面普查、确认、收集、登记、立档,尽可能做到原生态性的保护,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建立文化生态区。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文化治理的重要资源,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对凝聚村落意识、稳定乡村秩序、保障民众文化需求及有序推进乡村文化治理具有重要作用。当前,乡村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治理功能弱化、保护主体缺失、活动场所缩减等困境,制约着乡村文化治理的体系构建。鉴于此,应激活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治理因子,丰富乡村文化治理内容;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责任,建立多元协同文化治理体制;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体系建设,完善乡村文化治理载体,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助推乡村文化治理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商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商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研究有助于推动商洛文化的对外传播,实现世界不同文化的和谐共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缩影,它为读者起着广告与导视的作用,其英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商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称英译时,为了最大限度保持源语文化与地方特色,促进世界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译者应采取以异化为主,以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应灵活使用音译、直译、意译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5.
曹进  张淑萍 《文教资料》2007,(31):58-59
剪纸是古文化的"活化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腾符号和民俗符号,庆阳剪纸以其深邃的文化内涵体现着汉民族文化心理和文化精神。本文从文化符号学的视角入手,探测并阐释了庆阳剪纸蕴涵的以生命生殖崇拜为主题的本原哲学观和以生生观为核心的色彩观。  相似文献   

16.
孔雷 《华章》2012,(29)
生产性保护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重要途径,将非遗转化为文化生产力,必须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服务当代生活.  相似文献   

17.
皖北地区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但对民间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层次挖掘、整理和保护急待加强。文章以文化生态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理论为视角,建构皖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体系,以期为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找到更好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边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都市化背景下。出现了横向边区聚落和纵向代际生成的文化现象,有必要对其进行横向与纵向一体化的研究,而地方性高等院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连接政府机构与社会力量的桥梁,它承担着四重任务:记录、保存、文化创新与经济转化。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人类历史文明的积淀,更是未来文明的母体,孕育未来文明的基因.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加速推进破坏人类自身生存的生态环境,势必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才能保持文化生态平衡,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文化生态理论对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论指导.以吴桥杂技为个案,在文化生态视域下探讨开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城市转型过程中,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成生态变化而形成生存危机。城市旅游,关注文化的整体性与多样性.为其复兴与生存提供了机会。以西安为例,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状况与旅游利用,构建文化生存生态,为城市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前瞻性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