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这是在一节思想品德课上发生的一幕。上课铃响了,我照例走进教室,准备上课。“老师,他俩偷换了座位。”突然一学生喊道。我寻声望去,这个学生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数学问题。教师要加强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形成。教师还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以生为本,通过教师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李继玲 《学周刊C版》2010,(11):190-191
针对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现状,提出以生为本、全面育人的科学发展观。从创新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一些初步探讨.以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品德课程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要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要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神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在观察、体验、探究、思考的过程中,梳理和升华他们的生活经验,并获得新的生活感受和认识,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社会。只有以学生为本,  相似文献   

6.
李四军 《考试周刊》2016,(11):149+125
在创新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不断探索新方法,让学生工作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林晓明 《考试周刊》2010,(18):218-218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教与学的中心,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课堂。文章针对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提出了在课堂教学如何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构建有效课堂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的精神、合作的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上述目标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课堂设计:  相似文献   

9.
如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一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以生为本”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生为本,创新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0.
如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一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以生为本"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生为本,创新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1.
黄茂武 《快乐阅读》2011,(18):63-64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方式,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服务者。它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一切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并对其学习予以积极的评价。这样,英语课堂教学才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2.
汤洪俊 《考试周刊》2007,(46):138-139
以生为本原则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只有坚持以生为本才能充分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和价值。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只有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和突出教学中的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才能实现以生为本。  相似文献   

13.
一、是否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点。 新课程主张教育与生活之间要保持必要的距离和张力。学生的生活是儿童的生活,而不是成人的生活,它需要我们以儿童的眼光和经验方式去看他们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儿童所能够理解的生活作为教育的起点和突破点。请看下面两个案例:  相似文献   

14.
正新课改倡导以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教师扮演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思想品德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它以铸造学生灵魂为目标,以学会做人为基点,培养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抗挫,追求个性发展,塑造"自主、自强、自立"的现代人格,使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人。而课堂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着重点、落脚点,就要围绕尊重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来实施。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体现"以生为本"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育的本质是立人,新课改的核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践行课改的真谛,在于以生为本实施创新教学.语文创新教学必须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摒弃浮躁,肤浅、作秀式的语文教学过程和方法,开发、唤醒学生创新意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创造动机,促进学生形成创造行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应注重以生为本,创建情境,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思考,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夏波 《湖南教育》2008,(4):25-25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接受教育是有选择的,教师要确立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讲堂”为“学堂”,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我教《赵州桥》用了两个课时,第二课时采用如下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生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就是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和实施中都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读自悟,自主表达;教师要情动于衷,用饱满的感情感染学生,做到以情育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指导学生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构建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相似文献   

19.
郑庆彬 《成才之路》2014,(2):I0002-I0003
"以生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体现与深化。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对高职教育创新培养模式、专业和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模式创新、工学结合推进、学生考核方式创新、管理方式创新有重要的意义。凸显"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要求高职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邱璟 《考试周刊》2014,(49):121-121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人类文明史实际上是一部灿烂辉煌的创新史。没有创新,人类不会进步。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更需要创新型人才。由此可见,学校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的重要性,时代要求把创新精神或创造性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对于处在基础教育中的中小学生来说,创新教育重在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