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思想道德意识内化为个体观念且外化为社会期望的行为表现,表述了德育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阶段和内在机制,也反映了德育促进学生自主建构道德主体的实质要求。因此,强调“内化——外化统一”作为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既有助于系统整合德育规律的认识,也有利于德育“再生产”学生道德主体实践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张建菁 《考试周刊》2012,(13):119-120
为使思想品德课的评价既满足智育的评定要求,又满足德育的评定要求,更满足学生行为表现和道德实践能力的评定要求,作者从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和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一、主体性德育的必要性传统德育侧重强调教师在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仅仅被视为道德规范的被动接受者,将学生“听话”视为德育的成功,忽视了人的自主性,忽视了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试图用一种模式化的方式将社会道德要求灌输给学生个体;在德育内容上,传统德育重道德知识的传输,轻道德判断、比较、选择能力的培养;在德育功能上,传统德育看重为社会服务的价值,轻为学生个体自我发展和自我享用的功能。从这些方面来看,传统德育既不人性化,也违反了科学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三位一体德育网络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对德育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在素质教育中,既是塑造创新人才的教育,又是培养实践能力的教育。在改革德育工作中,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德育一体化模式,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校德育为主体,以家庭德育为基础,以社会德育为依托,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这也是落实德育核心地位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道德产生于实践。在实践教学中实施道德教育并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使学生德性发展表现出主体特征,既符合道德的实践本质,也符合学生的主体需要,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高校德育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教育价值,有助于德育实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学德育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既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又体现时代的要求,使我们明确意识到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样是一大基本任务。为此,学校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同时,  相似文献   

7.
弘扬人的主体性,既是培育和谐社会主体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德育的明智选择。高校德育工作者要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和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素质为培养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主体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活动,使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和积极实践来培养自主德育意识,掌握自主德育方法,养成自主德育习惯,提高自主德育能力,逐步形成主体的现代道德素质,让学生的主体之光在德育中闪烁。  相似文献   

8.
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是现时代学生成长教育的需要,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要求,也是班级管理质量保障的要求。现代德育知识是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基础,德育观念是班主任德育能力的核心,德育经验是班主任德育能力形成的关键。提升途径主要有:在班级活动中提升德育能力,在师生交往中提升德育能力,在学生发展指导中提升能力,在整合德育资源中提升能力,在研修培训中提升能力等。  相似文献   

9.
实践能力是人的素质形成的基础。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也是高校德育的重要职责。高校德育要强化实践观,改进工作思路,进一步发挥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只有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我们的教学才算成功。德育是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德育也符合新课标提倡的素质教育。语文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文学的教学,即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发展其智力水平而进行的语文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有关人格品位、思想意识、情感倾向等方面的教育,即为培养学生的品质素养,提高其情操境界而进行的品德学的教育。下面我就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走入自然,就地取材,自制教具,开放授课,实践教学,既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还可进行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新课改浪潮不断向初中语文教学涌进,其对初中语文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也应注重语文教学中德育元素,搭建与学生认知的链接,使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感同身受,培养道德素养,提升教师的德育教学能力。本文以初中语文德育教材内容为基点,创设符合学生实践的教学路径,从而提升初中语文德育教学质量,并为广大同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道德教育思想,感恩意识是个人认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个人素养和能力的基本条件和要求。在小学,利用小学德育课程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是提高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是如何在小学德育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小学德育工作是难点也是重点。本文从小学德育的实践出发,探索提高学生感恩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要求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既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又体现时代的要求,使我们明确意识到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样是一大基本任务,而且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5.
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实效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段时间以来,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存在强调德育的一致性,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因循灌输式德育方式,轻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德育内容抽象、划一,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偏重于德育形式,不重视德育整体规划和建设等误区,严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实效。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前进,21世纪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应该针对误区,大胆改革,力求使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开展得既生动活泼又扎实有效。  相似文献   

16.
倡导主体性德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性德育是近年来我国兴起的以关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道路。倡导主体性德育,实践“三个代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论品质,也是德育理论创新和德育实践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7.
将社会工作的小组工作方法引入到小学德育当中,把小组工作方法与传统讲授式授课相结合,探索一种适用于小学德育的新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改善传统授课方式,为学生开展实践创造机会;另一方面,可以解决个别学生的问题,并且使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得到发展。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方式既适合小学生的年龄段特征,又较传统德育课程更有利于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徐双 《黑龙江教育》2007,(12):24-25
德育实效性不强的现实状况,学生的道德现状都呼唤着加强实践教学。全社会必须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学生实践教学活动,对比美国和新加坡的德育情况,我们可以借鉴他们实践教学的经验以便实现现阶段高校德育方式、方法的完善和德育内容的扩展。国家也下达了一系列的文件,要求加强实践教学。我们要好好领会中央精神,加强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研究柯尔伯格道德建构理论的基础上,旨在阐明实践和环境是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条件。柯尔伯格认为,个体道德的发展,既不是由教育给定的知识内化过程,也不是生物学研究的本能成熟所致,而是主体在环境影响和实践活动中建构起来的。青少年的德育过程不能仅仅理解为纯理性的思维产物,也不能看成是被动适应预先设定的程序,更不是站在实践之外静观,这就要求德育主体要积极主动参与实践。同时,思想品德的结构也决定了德育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因此实践是德育的本质属性。实践绕不开环境,环境对德育主体具有强大的塑造功能。  相似文献   

20.
德育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实质是把德育内容内化为一个人稳定的品质。德育的主体是学生,德育的真谛是育人。可见,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原则、德育方法、德育途径等必须也只能通过学生来体现。而原有的学生德育评价体系“重知识轻实践,重考分轻能力,重均衡轻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