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全面发展的社会.我国社会建设长期滞后,其中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尤为落后.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要尽快发展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实现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家庭婚姻关系的变革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变革进行的 ,它受到社会经济、政治的深刻影响。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 ,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不同程度地推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对中国家庭婚姻关系的变革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家庭婚姻关系的变革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变革进行的,它受到社会经济、政治的深刻影响。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新化运动不同程度地推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对中国家庭婚姻关系的变革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文化建设与我国农村养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决定养老,有什么的文化模式就有什么样的养老观念和养老方式;同时,养老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农村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我国农村养老面临了新的情况和挑战.加强文化建设、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强化以"孝"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加强民风民俗建设以及养老法律法规建设,努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有效地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5.
"二战"史观教育是当代德国历史和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二战"史观教育在20世纪50年代末遭遇危机,在60年代德国政治家、知识精英、司法机构、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历史性变革,并在70年代产生了积极效果.德国"二战"史观教育变革的基础,是德国社会对"二战"历史的全面反思和社会政治文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转型期中国农村人际关系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影响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主要问题.在转型期中国农村的家庭、邻里、村庄成员之间和村际间四个方面的人际关系发生裂变,出现了多向度、多层面的变化态势.经济因素、心理因素、政治导向与示范是导致这种裂变的主要原因.文化道德、法律规范、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机制的共同作用是重建中国农村良性人际关系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解放农民 ,发展社会主义农业 ,改变中国农村经济面貌是毛泽东一生最为关注和耗尽心血的问题。毛泽东领导的 2 0世纪 5 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变革出发点在于解放农民 ,根本目的在于发展社会主义农业 ,主要实践活动是变革农村生产关系。其间有成功和经验 ,也有挫折与教训 ,它对于今天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全面奔小康,重点在农村,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的保障.目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有多方面的原因,为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业竞争力;加大政府投资扶持力度;发展非农产业,创造条件,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农民素质;改革税费制度,减轻农民负担;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从而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作为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但是在教学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要充分发挥好这门课程的作用,首先必须处理好"两个了解"与"三个选择"、课堂讲授的宏观叙事与历史史实的细微叙事、历史学科性质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利益问题.在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更应该切实维护农民的经济利益,维护农民经济利益是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是维护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莺等 《教师博览》2014,(5):23-27
<正>编者按:作为"社会细胞"的中国家庭正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宛如这几十年来在经济改革大潮中急遽变化的中国社会。最近,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在世界家庭峰会上表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调整使我国家庭的规模、结构、形式、功能等都发生明显变化,家庭发展面临一定挑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政治、经济领域的巨大变革,中国家庭呈现出五大变化: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结构核心化;家庭类型多样  相似文献   

12.
一“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因此,历来文学的变革,往往不仅受到政治经济变革的影响,而且与政治经济变革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中国近代进步文学,无疑它们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变化的现实基础上产生的,它们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和民主革命的历史面貌,作了相当深入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社区及共同体的转型与重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一定的认同和归属感是共同体的特征,也是其赖以存在的基础.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下,农村社区及共同体有着不尽相同的认同基础和特征.如果说传统家族主导的村落是建立血缘关系基础上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建国以后人民公社时期的基层社区则是一种"政经不分"、"政社不分"的经济共同体和生产共同体.随着农村改革及乡村社会分化,建立在集体经济及政治控制基础上的社区日益解体.在新的历史时期,依靠加强农村基层政治与行政管理以及经济的集体化或合作化都不足以重建社区和社会生活共同体,应通过加强农村公共服务,用服务将人们联系起来,在服务的基础上重建农民的社区及社会信任和认同,构建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对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论述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毛泽东同志依据国情,实事求是地提出了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著名论断,并指出发展国民经济必须重视农业;邓小平同志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认为农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还是中国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三农"思想;江泽民同志针对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承前启后,与时俱进,提出了有关"三农"一系列思想,他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坚持把农业放在首位,全面振兴农村经济;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这些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  相似文献   

15.
在1981年民兵组织调整以前,中国曾经是一个"全民皆兵"的时代,庞大的民兵人数,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变革,民兵制度也在发生转型,通过对组织的调整,人数的缩减,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民兵制度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体现,它作为我国国防体制的一部分,是要服从和服务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民兵制度的变革也会大大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文章选择改革开放初期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变革期,以武汉军区(1952—1985年)领导下的中原(河南湖北)民兵为切入点,来展现这一渐进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6.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村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也给现阶段农民增收带来深刻的影响.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这个基本特征出发,以全新的视角回顾中国社会转型以来农民增收的历史阶段,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现阶段农民增收的特点,进一步阐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农村政治发展是在农村特定的历史、社会、文化条件下,适应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农村政治民主程度的增加、农民政治参与的扩大、农村政治稳定水平的提高、农民政治文化素质的提升和农村社会自主性的增强,不断寻求农村政治进步的过程,以期实现农村政治民主、政治稳定和政治平等等政治目标。农村政治发展系统的各个要素在中国农村政治发展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既相互支撑,又相互冲突。基于中国农村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现状,政治稳定在农村政治发展各要素中处于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特殊的历史社会形态出发,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和社会性质作为历史断限标准的同时,兼顾英文"modern times"所表述的时间概念,1840年至1949年中国历史的最佳称谓选择是"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国发生、形成、衰落和转变的历史.1949年至今的中国历史称之为"中国当代史".中国当代史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和社会主义在中国得到确立、发展以及走向辉煌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科学而协调发展的社会,其中,政治与经济的和谐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本着历史、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关于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辩证关系的理论成果进行梳理,以推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苏南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农村经济结构、农民生活和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革,形成以工业为主、以集体经济为主、以市场经济为主的亦工亦农,亦城亦乡新格局.无锡乡镇企业成为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和支柱,成为解决社会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的重要途径.发展外向型经济,是苏南乡镇企业面临的新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