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解读】《沁园春·雪》作为现代诗词经典,是师生都十分熟悉和喜爱的名篇。本词是毛泽东按照“沁园春”的词牌格式填写的一首时代色彩浓烈的词。全词分为上下阕(片)。上阕侧重写“北国风光”,借助长城、大河、山、原等意象组合,通过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及时空结合等手法,  相似文献   

2.
王君 《语文天地》2013,(5):28-29
古今诗词文学凡成功之作无不在"意象"上做足文章。"意象"囊括了象和意两个部分,象指的是作为创作主题的主观物象,而意是指创作主题的思想情感。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人的主观物象与思想感情的融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意境,意境是意象的升华,它是意象经创造性的组合所形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纵观《沁园春·长沙》全文,这首词不仅在内容上丰富多彩,在画面上也是意境高远,在气势上更是大气磅礴、意象壮美。如果能够从意象  相似文献   

3.
爱米莉·狄金森的诗短小精悍 ,据弃当时流行的书卷气的词藻 ,用明白易懂的日常口语透过一幕幕简短的情景折射出诗人对自然、爱情、生命、时间与空间 ,以及永恒的领悟和冥想。在她的诗中 ,一切都是鲜活的 ;一切都仿佛在内省与探索中寻求存在的意义。而这种“思想知觉化”的写诗法为 2 0世纪美国现代派诗人所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中的不朽名篇。现有教参资料以赏析意象的典型性为主。该小令在意象组合顺序的安排上也是别具匠心的。作品中的意象组合不仅是能够遵循韵律上的格式需要,具有音韵上的美感,而且"昏鸦""人家""瘦马"这三个处在句末位置上的意象更具有突显作用,它们的有所归依和词人的无处安身进行对比,这样更加反衬出断肠人颠沛流离的境遇以及悲凉凄苦的心态。  相似文献   

5.
英国作家劳伦斯小说《狐》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探讨《狐》这部小说中语言的意象化特征和象征手法的运用,解读并赏析这篇小说对认识劳伦斯及其作品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化对生命的理解,盖不离天人合一、宇宙混成,唐人韦应物的《滁洲西涧》对此进行了别样的阐释。在诗歌中,绿、黄两色的运用开辟了诗歌的另一番意趣,各种线条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力和意象的独特组合展示了生命的存在和本真。  相似文献   

7.
荆博 《现代语文》2007,(12):88-89
2006年收视十佳电视剧《玉碎》借玉的意象酣畅淋漓地展现了个人的荣辱得失与国家的兴衰成败之间的关系。本文就剧中的意象选择进行了解读,对剧中选择"玉"作为中心意象以及其它具体意象的选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一、解读文本定目标《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围绕"生命"这一主题展开。课文通过飞蛾求生、瓜苗抗争、静听心跳三个小故事展示了生命的意义。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  相似文献   

9.
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是一曲生命的颂歌。文章借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来感受自己的生命这些寻常小事,形象地阐发了让生命在奋斗中闪耀光彩的哲理,歌颂了执著的生命追求、顽强的生命意志和伟大的生命力。文章高远的境界,源于作者对人生、命运等的深层思索。其实,作者就是一位努力抓住生命纤绳的强者。作者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不断恶化,在与病魔搏斗中始终笔耕不辍,用行动诠释了生命的本质,演绎出了一曲动人的生命乐章。人生在世,每天都要在平凡琐屑的生活中与生老病死…  相似文献   

10.
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是一曲生命的颂歌。文章借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来感受自己的生命这些寻常小事,歌颂了执着的生命追求、顽强的生命意识和伟大的生命力。文章之所以显得境界高远,积极向上,源于作者对人生、命运等的深层思索,它既是作者的生命宣言,也是作者自我独立性格及人  相似文献   

11.
时间与历史的交织,水意象与生命的焦虑、人生的情怀合为一体.毛泽东诗词中的水意象内涵主要是在三个方面:一是表现时光流失与历史变迁,显现出一种向前看的时间观念;二是表现理想障碍与生命激情,显现出强烈的御物性和个人生命气息;三是表现心情的舒畅与欢快,展示出对自然美的欣赏.《沁园春·长沙》中三个意义交织,水带来了自我的消逝,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借助认知语言学中的合成空间理论对中国典型意象诗<天净沙·秋思>的诗意生成过程进行解读.研究对于古诗欣赏和诗歌翻译过程中的原诗解读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诗歌意象丰富含蓄,聚焦《子衿》,对培养学生诗歌的审美能力进行探索,基于情景教学,以微电影的活动创设勾勒画境,从意象的色彩、人物角度、画风背景等元素丰富诗歌的象外之象,境外之境,从而让学习真正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神思”在我国文艺美学中一直倍受关注。刘勰的《神思》篇作为历史上第一篇全面而系统的艺术构思专论 ,不仅对艺术构思的“神与物游”的基本原理和特殊规律、“秉心养术”的条件与方法作了深入、理性的阐述 ,还立足于“立象以尽意” ,提出了“凭虚构象” ,即虚构想象 ;特别是明确提出“意象”说 ,更深入地接触到了艺术创作的审美本质 ,为意境说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苏轼的《水调歌头》渗透了他对生命的理解.它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对个体得失的反省,而将思考的对象指向了生存的本质.天上与人间这两个意象的对比实际上是出世与入世之间的两难选择.在“酒”的消解作用下,苏轼最终肯定了在人间生存的意义,表明人无法克服来自于自身的对爱的需求,对群体的依赖.  相似文献   

16.
学界对郁达夫《迟桂花》的评论有争议,本文把小说主人公"莲"看做一个内涵复杂的意象,借助叙事学理论细读这篇小说,还原其以女性形象塑造为支点、宣泄心灵压抑、寻求人性升华的叙事思路,指出小说叙事强调男性的反思和升华,女性仅仅承担了引发反思的中介功能,这既可以看作郁达夫的一贯的叙事策略,也体现了其小说创作的某种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永远的尹雪艳》是以揭示命运为主旨,具有现代寓言的外壳,蒸腾着浓烈的象征意义的小说。作者白先勇通过对处于时空和命运交叉作用下人的生存状态深度的把握和艺术的表现,显露了“欲望”和“命运”永远是人类无法摆脱掉的精神枷锁,折射出了白先勇对自己、同类、人类的理解和顿悟,表现出一种博大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18.
这篇散文文笔优美,主题鲜明。遮过对石缝中顽强生存的小草的描绘,歌颂在艰难困境中坚韧不拔、顽强生存的精神,即坚强的品质。仅靠些许的光线和点滴雨星,从石缝中钻出的小草有着强烈的求生欲和非凡的毅力。这种对生命的珍视和坚毅的品格正是当下许多青少年所缺乏的。当看到赢弱的小革尚能拼命地从石缝中挤出,乐观地生长着,我们是否会有些感动.是否会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呢?  相似文献   

19.
悲剧《哈姆莱特》中笼罩着死亡的阴郁氛围,全剧以鬼魂复仇开场,预示了结局的悲剧性。主人公宿命般的死亡结局渲染了丹麦王国的腐朽,揭示了人性的蜕化,宣扬人应该保持向善的情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艺术理论中有自己的艺术意象理论,它是在汉民族独特的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充分体现了《易》所代表的“一气运化”的生生大意。并且,由于历代理论家、艺术家的深切感悟,充实了艺术意象这一范畴的内涵,既有哲学的深遽,又有艺术的诗性,表现了哲学与诗学的综合,体现了华夏美学鲜明的民族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