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输》     
教学目的1.揣摩人物语气,体会人物思想感情。2.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掌握部分实、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3.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理解人物智勇兼备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语汇,掌握文言句式用法。2.了解墨子的反侵略思想,理解人物性格特点。3.学习在说理中运用排比句式,加强语言气势,增强说服力的说理方式。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诵读法。(解说:诵读应作为学习本文的主要教学手段。可以范读、领读、跟读,可以默读、朗读,可以自读、齐读、分角色读。做到读熟读懂。)2.质疑法。(解说:引导学生根据…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课本注解(11)“(请献十金)请(让我)奉送(给你)十金。请,和下文‘请说之’,‘吾请无攻宋矣’的‘请’都是敬辞”欠妥当。“请”,在古汉语中不一定都是歌词。应该说,它含有谦逊的语气,表示的意思有两点:一、意愿,二,请求。“请献十金”。译成“我愿意送给你十两黄金”为妥。因为“墨子曰:……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所以只能按“有钱能使鬼推磨”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公输》中,有一些词语编者没有注释,或许编者以为它们跟现在的意思差不多,其实不然。因此,有必要补充注释。例如“短褐”一词。原文说“:邻有短褐而欲窃之”“,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课本只注释了前一句中的“褐”为“粗布衣服”,而没有注释“短”。  相似文献   

4.
一、“然,胡不已乎?”课本注:“然,这里表示近于‘那么’的语气。”案:“然”作“如此”讲,不作“近于‘那么’”讲。如果把这句说成“然则胡不见我于王”, “则”才作“那么”讲。“然”是指示代词,“则”是承接连词,二者并不是一回事。这句译文是:“(既然)如此,又为什么不停止呢?”二、“虽然”,课本注:“‘虽然’,虽是这样,但是。”案:“虽然”等于“虽则如此”,它本身并不具备“但是”的意思,译成现代汉语也尽  相似文献   

5.
《当说必说》是一篇针砭时弊,言简意赅的好文章。由于作者是站在“真正的革命者”的立场上,以“对于人民、对于革命事业”的态度如何来判定是非的,这就确定了这篇文章坚定的原则性、思维的明晰性,和尖锐泼辣的战斗风格。文章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的观  相似文献   

6.
《当说必说》补注江苏陈友宝《当说必说》一文中最突出的引用,莫过于那则墨子的寓言故事。但遗憾的是,文中缺少有关该寓言的必要性注解,多数同学因此多有不明。现就其中两个必要的地方作一补注。一、关于该寓言故事的作者:同学们通过读文中的预习提示,以为作者就是墨...  相似文献   

7.
[总体阅读思考] 这篇课文是针砭时弊的议论文。读时,要弄懂如下问题: 一、作者对“说”所持的态度是什么? 二、从哪里看出作者在立论的角度上与众不同?但为什么又说“言行一致”、“多做少说”和“切勿‘口惠而实不至’”全然在理? 三、作者是怎样亮出观点的?有什么好处? 四、作者给少说为佳的好好先生画了一幅什么像?意在说明什么问题?对文章有什么作用? 五、这篇文章是怎样从正、反两方面对照进行论证的?这样论证有什么好处? 六、这篇文章在论据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语  相似文献   

8.
《公输》篇主要是讲述墨子所谓止楚攻宋的故事。近半个世纪以来。《公输》篇广泛的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在文学界,它被多次选入古代散文的选本,以及大学、中学的课本,特别是鲁迅先生据以创作了著名的历史小说《非攻》,使它赢得了亿万读者。在史学界,许多知名学者,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据以高度的评价墨子的人格及其思想。  相似文献   

9.
(译文)魏国的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也是魏国安厘王的同父不同母的弟弟。昭王去世之后,安厘王继位,封无忌为信陵君。无忌待人心肠仁慈,而且能够谦逊地对待士人。只要是士人,无论才能高的或是差的,他都谦虚而且有礼貌地接交他们,不敢倚仗自己的富贵去骄傲士人。因此方圆数千里的士人都争着归附他,他招来了食客三千人。在这个时候,诸侯因为无忌贤能,食客多,不敢用兵  相似文献   

10.
11.
“孝致祥”是曾国藩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他强调事亲以孝、祭祖以孝、健身以孝、兄弟孝悌、移孝作忠。他认为凡人只须具孝于心,谋事则无不祥瑞。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第五册《公输》一课有这样一句话:“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对这句话中的“所以”,各种资料的解释不尽相同。课本是这样注释的:“[所以]用什么(方法)。和现代汉语里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所以’的用法不同。”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古诗文对照注释》认为:“‘所以’:所[助词],以[介词,用]。‘所以距子’中的助词‘所’,先与介词‘以’相结合,然后再与动宾词组‘距子’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这里表示公输盘将用来对墨子的方法,可译为‘……的方法’。”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文言文语言分析》:“‘所以距子’,用来抗拒您的方法,‘所’字词组,作‘知’的宾语。‘所以……’表示‘用来……的方法’。‘所’,特殊指示代词,加上介词‘以’,同后面的动宾词组‘距子’组成一个名词性词组。‘所’字指代介词‘以’所介绍的对象。‘所以……’,表示用来‘距子’的方法。古代汉语里的‘所以’,跟现代汉语的‘所以’用法不同。现代汉语里的‘所以’是一个因果连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自《墨子》。《墨子》一书,为墨翟、墨家弟子及其后学所作。它记载了墨家学派的思想和言行,是我们现在研究墨子及其学派的主要著作。墨子(约公元前480—420年),姓墨名翟(dí),鲁国人(一说宋国人),春秋战国之际的哲学家、政治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针对当时各国诸侯相互兼并残害人民的现实,倡导“兼爱”、“非攻”,主张爱无等差,反对进攻性的战争。这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但他不区分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一律加以反对,不分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主张“兼爱”,也是不对的。《墨子》文词质朴,不重文采,但说理逻辑性很强。  相似文献   

14.
《当说必说》是一篇熔思想性、艺术性为一炉、文质兼美的杂文。文章自发表以来,方家多有述评。笔者只想对文章篇首引文略陈管见,以窥作者调度点化引文的艺术匠心。  相似文献   

15.
我教《当说必说》石家庄市第二中学谷震需每一篇文章、作品,都是作者思维的成果。作者按照一定的章法将自己的思维形诸文字,读者也应透过文字、章法窥见作者的思维。唯其如此,才能通过阅读把握文章、作品的要旨,吸取作者思维的经验;也才能从实质上而不是仅从概念上、...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围绕“登轼”即“凭轼”这一新解之辨正,首先着重考明往昔对古轼制的误解以及古轼真形,论定古轼之可登与易登;接着说明“凭轼”即“伏轼”,与文中叙写远眺的“登轼而望”相互矛盾;之后,否定了“曹刿是坐乘于车”与“手扶轼木观望”之说,从而辨明了“登轼”即是“登履轼上”的意思。最后连带说到上句:“下视”又指“下车观看”;下句“轼”词动用特指“伏轼致敬”,“登轼”无此用意,不能点开释之。  相似文献   

17.
一、十金这个词,一般的书无注释,翻译只照原文。“十”这个数词后没有量词,孙诒让在《墨子间诘》中将“十”改作“千”,中学语文教材只把“金”注为“铜质的货币”。这样教师和学生颇费解,对这个词还有研究和商榷的必要。金,究竟是指“铜质的货币”,还是“铜质合金”的青铜呢?抑或是真正的黄金呢?这个问题解决了,“十”这个数词和省略的量词也就好办了。在我国古代的“金”最早是指铜锡合金,即是青铜的专名。黄金原名为(汤玉),其美者谓之璆,《尔雅·释器》“黄金谓之(汤玉),其美  相似文献   

18.
《公输》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言记叙文。它的鲜明特点在于在记叙人物言行时,着重记叙的是人物的说理活动。一般来说,教学本篇往往把重点放在讲析人物的说理特点上,如果不注意,很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这是一篇议论文的错觉,而从论说文的角度去理解、学习本文。因此,学习本文,首先必须指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全篇,使学生明确这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初四册课文《公输》中有这样一段话:“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教材对“知而不争”的注释为:知道这(道理)而不(向楚王)据理力争,意思是不劝阻楚王。《教师教学用书》对该段话的翻译为:“懂得这个道理,却不据理力争,不能说是忠诚。争论而达不到目的,不能说是坚强。”据此,教材编写者对句中三词“争”、“忠”、“强”的解释分别为“据理力争”、“忠诚”、“坚强”,笔者以为这种解释有待商榷。先看“争”这段对话是以楚王与公输间的君臣关系为前提的,“据理力争”隐含着“坚决,不退让”的情感态度,若公输因与楚王意见…  相似文献   

20.
一、短褐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课文未注,教参照字解为“粗布短袄。”“短褐”不是偏正词组,而是并列关系。“短”通“裋”(shù)“褐”本身含“短”义,无需再用“短”修饰。“裋”是粗布衣服,“褐”是粗毛或粗麻织的短衣。同是膝盖以上的短衣,都为贫者所服,只是质地稍异。《汉书·贡禹传》:“妻子糠豆不赡,裋褐不完”。颜师古注:“短者,谓僮竖所著布长襦也;褐,毛布之衣也”。《史记·秦始皇本纪》“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用“裋”而不用“短”。“短”、“裋”皆从“豆”得声,同属上古“侯”部,故得通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