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教学做合一一”的涵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学、做三者,做是中心。他曾多次强调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教学做合一”是培养具有创造性才能的一代新人的正确途径,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光辉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2.
“教学做合一一”的涵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学、做三者,做是中心。他曾多次强调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教学做合一”是培养具有创造性才能的一代新人的正确途径,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光辉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3.
“教学做合一”是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创建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富有建设性、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支理论.“教学做合一”含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下面本人就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谈一谈对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4.
一、教与学关系的和谐 教学过程包括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这两方面只有和谐统一,才能形成有效的教学过程。对此,陶行知指出,教师不能把学生当成容器,要看成是一个个的活生生的“人”,要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基础、技能状态、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等方面出发,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把教与学统一在“做”上,“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下工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  相似文献   

5.
(接上期)(二)实践是攀登技能高峰的缆绳“实践出真知” ,“读书千遍 ,其义自见”。这些名言 ,都概括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人民教育家陶行之很看中教学实践 ,他提出了一个“教学做合一”的原则 ,他解释说“事怎么做就怎么学 ,怎样学就怎样做 ,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 ,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学做是一件事 ,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 ,要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 ;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先生拿做来教 ,乃是真教 ;学生拿做来学 ,方是实学。不在做上下工夫 ,教固不成为教 ,学也不成为学。从广义的教育观看 ,先生与学生…  相似文献   

6.
尹侠 《贵州教育》2010,(16):39-40
陶行知先生曾在1919年发表的《教学合一》一文中指出:“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依我看来,教学合一,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  相似文献   

7.
“教学做合一”思想是陶行知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来的,是他“生活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陶先生把“教学做”看成一件事,他提出“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法、学法、做法应当是合一的”,对传统教育重知识灌输轻知识获得、重本轻实践、重接受轻创造、重占有轻思考、重考试分数轻知识运用,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做”一体化其实就是陶行知先生说过的“教学做合一”。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主要包括三点:一是“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重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二是“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依据这一观点,陶行知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其实就是告诉教育工作者要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9.
“教学做合一”顾名思义就是把“教、学、做”三者结合成一个整体,这三者在陶行知先生看来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他认为:“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在此背景下,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需要强化分层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分层,同时要切实融入目标分层、方法分层,从而体现分层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以“教学做合一”为基础的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方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做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纵观当下的语文教学,“教学做”是分离的,学生在“做”上学得不够,很多学情没有真正地呈现出来,而教师的教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教与学没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基石之一。陶先生认为:“教的法子是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做,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它启示我们幼儿园的所有教学应该围绕如何让幼儿“做”而展开。同样地,让幼儿“做”应成为数学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2.
孔令艳 《宁夏教育》2013,(12):51-51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他提出“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的思想,要求“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认真学习了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再回顾自己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愈发觉得语文教学中当努力践行“教学做合一”。  相似文献   

13.
刘艳慧  唐烨 《教书育人》2001,(21):24-26
陶行知先生建立了“生活教育”理论,这一理论对当今推行素质教育的改革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一)坚持“教、学、做合一”,尤其要重视“做”“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部分。关于“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是这样解释的,“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陶行知这一思想的形成是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实践中体会和出来的,曾受到毛泽东同志的充分肯定,称其“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教学做合一”——教师继续教育的最好形式江苏省泰兴市师范学校王德明“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提出来的实践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他说:“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陶先生的这一教育思想,对坚持理论联...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含义是:“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具体做法带有当时社会大环境下的时  相似文献   

16.
<正>陶行知先生是这样解释"教学做合一"的:"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和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根据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开展实施"教学做合一",争取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在做中教:改变传统授课方式,更新教学观念目前科学学科教学还存在传统的"教"的现象,大家都在  相似文献   

17.
1郾教学内容的资源库。“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已成为教师备课的三部曲,但对如何备学生还停留在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上,也就是仅仅考虑学生已学了哪些知识,而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思维方式、学习类型等考虑甚少。这说明我们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风格,千万不要“学的法子”跟着“教的法子”,“教的法子”跟着“考的法子”,否则这样的老师就是“拿书本来配学生”的老师。陶行知指出“依据生活来教育”、“过什么生活用什么书”,因此教学要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才能对学生成长起到指导作用,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8.
“教学做合一”.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造性地提出的教育命题。在陶先生看来.“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教”与“学”之所以能统一.就是统一在“做”上。只有在“做”上教的才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才是学生。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  相似文献   

19.
<正>陶行知先生指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么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他还进一步指出:"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新课标推崇的"以学定教"教育理念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非常吻合,而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以及孟子"自求自得"的学习主张更可以说是"以学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认为:"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须是教学做合一."他是这样解释的:"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陶行知的这一教学思想博大精深,对我们当下新课改仍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段文字可以换成数学课程标准的语言更合适)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本着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