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德育、高校德育以及艺术教育概念的表述,探讨德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指出德育需要艺术的滋养,艺术需要道德的支撑;艺术教育具有特有的德育功能;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德育的发展;德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德育能确保艺术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德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德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会增强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可持续发展。应在高校艺术教育课程教学与实践中融合德育,促进大学生的人格健全与心智成熟。使他们成为知识结构合理、心理健康的社会群体。  相似文献   

2.
正大规模征集大学生入伍,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着眼于国家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随着国家教育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大学生已经成为适龄青年的主体,是征集高素质青年入伍的关键群体。保卫祖国、奉献国防是热血男儿的历史担当。鼓励高校大学生入伍服义务兵役,是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维护国家稳定、加快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源泉,蕴涵着丰富的价值内蕴。在高校德育思想工作中,应注重以国学中的民族精神、诚信观念和仁爱追求,培养和提升大学生优秀的民族情怀、行为准则与道德精神。同时,在高校德育实践中,要注重通过国学教育对高校德育教学体系、高校德育教育模式及高校德育生态环境的有机渗透与融合,不断提升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4.
一、高校国防教育与德育融合的现状分析大学生国防教育是国家为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的具有特定目的和内容的教育活动。高校德育,作为高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塑造大学生灵魂的系统工程,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在相当程度上体现着国家、社会和人民的期望与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5.
一、高校国防教育与德育融合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国防教育是国家为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的具有特定目的和内容的教育活动.高校德育,作为高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塑造大学生灵魂的系统工程,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在相当程度上体现着国家、社会和人民的期望与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显性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思想政治教育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隐性德育课程往往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发挥着显性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和影响。因此,探究隐性德育课程的价值功能,注重显性德育课程与隐性德育课程的融合与渗透,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可培养大学生国家安全观,培养大学生忧患意识,抵御不良思想文化渗透,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文章针对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部分高校安全教育滞后于国家发展需要、教育方法单一、高校安全教育表面化与形式化、安全教育机制不健全和思想政治教育与安全教育的整体协同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等问题,提出高校应强化顶层设计,注重安全教育主体的整体性协同;推动教育方法多样性,打造网上网下相融合的协同模式;创新安全教育形式,增强教育效果;健全长效机制,深化教育成果;注重安全教育与思政课程的整体协同,使其同向发力,以此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要求高校德育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人文关怀是高校提高德育实效的终极目标。目前高校德育人文关怀不够,应在科学性观的指导下,通过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大学生的个性化思想教育、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关注和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德育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此,本文首先讨论了创业教育可以成为提升高校德育的一个突破口,接着分析了全球道德观可以成为提升高校德育的一个突破口、生命教育可以成为提升高校德育的一个突破口、生态文明教育可以成为提升高校德育的一个突破口和感恩教育可以成为提升高校德育的一个突破口,最后研究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可以成为提升高校德育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浅析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在大学生德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德育过程中,高校辅导员将自身的人格、情感、意志等因素高度融入德育的方法和内容来影响大学生,使德育的过程成为主客体高度融合的动态发展过程,以实现其教育目的。因此,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及其对于教育方法的选择是德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它将直接影响受教育者作为德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影响德育过程的状态及德育的实效性。本文对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在大学生德育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积极入伍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为部队提供优质兵员,国防教育的加强能促进大学生征兵工作;而退伍大学生又是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入伍后经过部队培养,能造就和谐的身心和优良品格,提高知行合一能力,促进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大学生入伍也能促进高校与部队的协同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把退伍大学生作为高校国防教育的有生力量,充实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丰富国防教育的形式与方法,提升国防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精神,贫困地区高校需整合资源、注重实践、创新发展,全面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大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13.
高校通过各种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意欲将大学生在德育中长期失落的"主体人"归位,但却遭遇大学生主体沉默的回应.原因在于高校德育内容偏虚、道德体验与道德实践不足,无法与大学生"主体"产生共鸣.只有重新定位高校德育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德育观,优化德育内容,注重道德体验,强化道德实践,加强大学生道德智慧的培养与生成,才可以使高校主体性德育真正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4.
高校德育在教育效果方面上存在着“瓶颈效应”。要突破高校德育效果的“瓶颈效应” ,就必须要转变德育教育者的观念 ,把道德教育的目标与大学生追求发展、追求成功的需要结合起来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充分发挥网络在高校德育中的积极作用 ,注重榜样示范教育 ,为人师表 ,强化道德实践教育 ,增强道德教育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重点讨论在以人为本的时代德育主流基础上,大学生在网络德育的主体地位及主体性发展问题。一方面,大学生是网络德育主动学习的主体;另一方面,大学生还是网络德育自我教育的主体。因而,在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德育工作中,必须确立大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原则,顺应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尊重并提升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活动,在满足大学生的成才需要、服务辅导大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德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田增润 《天津教育》2022,(19):22-23
<正>近年来,在国家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背景下,我国各高校对于创新创业与思政教育课程融合的重视程度已从尝试探索阶段向高水平发展阶段迈进。对于高校创新创业与意义的理解程度,是搞好这项工作的关键。教育工作者在提高对思政教育课程融合意义理解的同时,更要在执行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尽可能地找出解决创新创业目标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方式方法。一、高校进行创新创业与思政教育融合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浅议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德育必须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左蔚琳 《科教导刊》2020,(2):170-173
新时代背景下,部分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既有区别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应充分发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功能的实现一方面能够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人格健全发展,另一方面将有效提高高校德育的教学效果,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新时代背景下应采用"医学+德育"混合双模式;心理发展和心理补救两手抓;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营造良好校园环境;做好心理危机干预、跟踪以及监控工作;加强心理咨询工作者队伍建设;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调研工作的方式来保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随着高校大学生生员结构的不断变化。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和德育建设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德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兴衰、社会的稳定及其发展,德育不是可有可无的,必须把德育工作提高到战略任务的高度来常抓不懈。高校德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在高校德育建设中,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研究高校德育建设中的大学生心理教育导向,探讨德育教育工作者在实施德育教育中的心理引导作用,做…  相似文献   

20.
当前,网络生态危机使高校德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网络虚拟信息致使大学生主体性散失,黄色信息损害大学生身心健康,垄断信息弱化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加之由于观念滞后等原因导致高校传统德育收效甚微,因此以网络为载体开展隐性德育,是解决高校网络生态危机的一条有效途径。具体来说,要转变德育理念,积极创设网络化人文关怀的教育情境;完善育人机制,注重他律与自律的结合;强化职业道德操守意识,加强网络德育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