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午间谈话     
这是一幅热闹的星期天画面——同学们各抒己见。“这两天补课没有语文课,好安逸呀!一上语文课,人总是摇摇欲坠,我被吹得昏昏入睡。”大家深  相似文献   

2.
持续几年的语文教育大讨论已经“冷场”了,但热闹过后似应有个沉淀,本文算一个不像样的答卷吧。  一、偏了语言学,应重视文学  多少年来,现代中国语文教育一直有意无意地躲避着文学,文学在语文教育中一直背着骂名。“把语文课上成了文学课”是流行于语文教育界的贬义语,语言(言语)学才似乎是语文教育的正统;“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的口号一直“广泛深入人心”。50年代语文教育的大讨论,似乎是“语言学”派胜利了,80年代的“语言文字训练”浪潮盛极一时,至今仍然热火朝天——这有对的和有效的一面,实际也是“语言学”…  相似文献   

3.
持续几年的语文教育大讨论已经“冷场”了,但热闹过后似应有个沉淀,本文算一个不像样的答卷吧。  相似文献   

4.
曾有专家指出:书声琅琅、议论纷纷的语文课是好课。但许多教师对专家的这一倡导理解上存在偏差,以为"热闹"就是好,因此在一些教学观摩活动课上,执教者一味追求热闹的形式。课上书声不断、小手林立,看上去热热闹闹,动感强烈,但学生的真正收获甚少。其实,课堂上要让学生  相似文献   

5.
持续几年的语教育大讨论已经“冷场”了,但热闹过后似应有个沉淀,本算一个不像样的答卷吧。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应急七法江苏袁洪明在语文课上常会遇到一些“冷场”,面对这些“冷场”该如何采取应急措施呢?现根据本人20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具体的做法,奉献给刚踏上教学岗位的新兵,愿它对你有所启发。一、刚走上讲台或上公开课时,心情紧张怎么办?这时如“旁若无人...  相似文献   

7.
《周易》有云:“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这反映到语文课堂中就是要求教师正确地处理好教学中的活跃气氛与静默沉思,使之有效地结合起来,动静相宜,张弛有度。但是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语文课堂越来越向“动态课堂”倾斜。各种研究性学习课、各级优质竞赛课,都是热闹非凡、动感无限:凡用多媒体,则求图文并举、声像并茂;凡诵读,则求书声琅琅、整齐洪亮;凡讨论探究,则求“一石激起千层浪”;凡合作对话,则求热烈活跃、高潮迭起。在语文课堂一派热闹喧哗的背后,应该出现一种“冷场”,一种静默,从而真正做到新课标所要求的让学生在语文课中“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其想象力和审美力”。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讨论式教学三重障碍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式教学往往出现以下几种情况:要么冷场,讨论不起来;要么少数人“参与”,多数人“旁听”;要么表面热闹,流于形式。反思这一课堂现象,笔者发现高中语文开展讨论式教学目前至少还有三重障碍:  相似文献   

9.
持续几年的语文教育大讨论已经"冷场"了,但热闹过后似应有个沉淀,本文算一个不像样的答卷吧. 一、偏了语言学,应重视文学 多少年来,现代中国语文教育一直有意无意地躲避着文学,文学在语文教育中一直背着骂名."把语文课上成了文学课"是流行于语文教育界的贬义语,语言(言语)学才似乎是语文教育的正统;"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的口号一直"广泛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跟风现象”较为普遍。前几年强调朗读训练,于是好多教师一味地朗读,不再顾及其他语文基本功训练。当专家说小组合作学习好,于是不少教师又格外关注学生合作,甚至忘却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得语文课的“语文味”淡了。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的春风给如今的语文课堂带来了不少的生机,原先课堂上的沉闷气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语文课开始变得热闹起来。可是,渐渐地,人们发现许多“非语文”“泛语文”的东西也开始充斥语文课堂,人们不禁感叹:如今的语文课不像语文课了,  相似文献   

12.
“什么样的语文课是好课?”目前,课程论专家、教材论专家、教育专家眼中的标准并不一致。在20世纪90年代对语文有工具论与人文论之争,进入21世纪逐步归结到课堂“以人的发展”为最高标准的口径上,在“综合”的旗帜下,许多语文课上得失掉了“语文味”,闻不到语文特有的气息。在我个人看来,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相似文献   

13.
<正>在科学课堂中,我们常常会看到热闹的探究场景。虽然很多教师认为"热闹"总比"冷场"好,但"热闹"并不意味着有效,探究活动是否有效要看学生思维介入的程度。其实,在热闹探究的背后可能往往是学生思维不够活跃、不够流畅,学生科学思维发展受阻。在科学教学中以下这些现象可能会给探究活动带来思维缺失的危机,我们教师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什么样的语文课是好课?目前,课程论专家、教材论专家、教育专家眼中的标准并不一致,可以说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20世纪90年代,专家们对语文曾有工具论和人文论之争,进入21世纪逐步归结为课堂“以人的发展”为最高标准的理论。在我个人看来,在新课程背景下,一节好的语文课应符合以下标准:  相似文献   

15.
“冷场”,是教师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尤其是公开课、比赛课上,教师就更加不愿意出现“冷场”。因为多年以来不少教师认为,课堂上出现“冷场”,哪怕仅有一次,就意味着这节课是不成功的。而在笔者看来,课堂的“冷场”是教学中的正常现象,有的“冷场”是可以预料和设法排除的,有的“冷场”是防不胜防的。但不管是可以预料还是预料不及的“冷场”,我们都无须害怕和慌张,只要做好了充分的课前准备,机智地对原来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灵活应变地驾驭课堂,“冷场”不会成为成功课堂的“大敌”。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一些公开课和赛课呈现出高要求、大容量、快节奏的特点,使我们的语文课上得特别热闹。其实表面上的热闹流畅不能表明这样的语文课堂就是高效课堂,高效语文课堂要适当地给学生留一片宁静的时空,让学生静静地默读,静静地思考,静静地感悟,静静地倾吐内心的话语。频繁的问答,难以达到对话的最佳效果。有时,一段冷场往往能绽放智慧的火花。课程、文本、课堂、思维……都需要有许多"留白",给不可预测的事件留下展开的契机,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同时也给教师留下发挥智慧和创造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口若悬河,提问不断,而学生却无动于衷,一脸茫然。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冷场”。教师自以为趣味正浓的教学在学生心灵却荡不起“涟漪”。这是怎么回事?笔者以为问题出在课前的备课上。我前后两次执教《自动人行道》,第一次也经历过课堂“冷场”,第二次上课前对备课设计作了改进,教学产生了好的效果课堂“冷场”与改进带给我两点启示,加深了我对备课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教育专家成尚荣先生提出:“语文还要再语文一些,要以语文的方式进行语文教育。”其中这“再语文一些”,就是指“语文味”,即语文课所特有的个性和本色。而现在无论是平时学校里的教研课还是对外展示的公开课,教师对课堂模式的建构越来越多样,运用多媒体,采取各种教法让语文课堂精彩纷呈,越来越热闹,但我觉得这热闹的背后语文味却在渐渐消失。那么,语文课如何体现“语文味”呢?下面结合我上的几堂教研课来谈一谈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听语文课,尤其是一些公开课,常听到一些称得上是“完美”的课:讲完最后一句话恰好下课铃响起,分秒不差;课堂安排一环紧扣一环,课堂提问一个紧接一个,没有丝毫的“冷场”;板书设计巧妙无双,绝无一个多余的字。赞叹之余,不禁疑虑渐生:这么“完美”的课能算是优质课、示范课吗?且不说这些语文课是否带有演戏的味道,我们只从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去衡量那些语文课,就会发现那些所谓“完美”的课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以教师为中心,一切都在教师的控制掌握之中。教案写得清清楚楚详详细细,教学过程早已烂熟于心,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20.
让真实、朴实的语文课精彩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出精彩的好课,是许多语文老师的追求。近两年,当大家对课改理念由外在形式的模仿进入内在实质的追求时,“精彩的语文课”已和“虚假”、“热闹”无缘,小语界如今吹起了追求真实、朴实的清新之风。这较之课改初期追求“浮华”、“热闹”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