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张彤小学语文第12册《奇异的琥珀》一课,重点是让学生认识“琥珀”,了解琥珀“奇异”在哪里。难点是让学生知道“琥珀形成的过程”。我们巧用多种媒体,突破了这个难点,具体做法如下:一、素材。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为基...  相似文献   

2.
浙江特级教师张化万阅读教学课《奇异的琥珀》赏析广西小学教育研究中心黄亢美1997年4月,在杭州举行的“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名师精品课观摩大会”上,浙江杭州市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特级教师张化万上了《奇异的琥珀》一课,其精湛的教学受到了听课者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选用了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此文的末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此处",闲人"二字的注释是"清闲的人"。"清闲"意为"清静闲暇",苏轼自称"闲人"是说自己和张怀民都很清闲吗?  相似文献   

4.
《琥珀》一文,从一块琥珀的发现,推测出约一万年前琥珀形成的过程。细悟全文,豁然可现,字里行间显现着“奇异”。形成巧而“奇异”。形成琥珀的前身松脂球,有两组条件必不可少:一是太阳与松脂,二是苍蝇与蜘蛛。试想,四个条件中那怕有一个发生变化不到时机,也不会形成松脂球。太阳的火热,松脂的滴落,苍蝇的专注,蜘蛛的贪婪,一切都是那么“巧合”,由此写出琥珀的“奇异”。  相似文献   

5.
田华 《中小学电教》2011,(12):127-127
一、教学过程设计 1.谈话导入,拓展思维。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学了《琥珀》一文,对琥珀有了初步的认识,那想不想对琥珀有更多的了解?多媒体课件出示琥珀的图片。(图片内容:琥珀形成的简介、琥珀的各种颜色、琥珀做成的饰品。)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文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此文在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基础上,展现了宋朝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几个重要方面,涉及的内容广义上属"文化"范畴,  相似文献   

7.
西汉初年陆贾《新语》最早以译音方式记载"琥珀",东汉班固《汉书》意化为"虎魄"。魏晋《名医别录》进一步解说"虎魄",并附会出"虎死,精魄入地化为石"等各种本土民间文化期许。由译音无义的"琥珀"而变为译意特称"虎魄",尚有"虎珀"中间语言变体的长期存在。随魏晋六朝引入域外"琥珀"特别是"虫珀"风尚日炽,加之其时道教学者对"琥珀"成因、品种的研究,人们对"琥珀"的认识不断修正,并凝固为《隋书》泛称的"兽魄"。此外,揆诸文献,"育沛"、"遗玉"、"顿牟"、"江珠"原本或皆非"琥珀"别称。"琥珀"一词的书写流变,反映出中华民族吸收融合外来文化之后所发生的文化互动直至本土化的变异历程。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收录了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读来备受感动,问过许多学过此文的中学生,他们也道出了同样的感受,认为课文所揭示的人间真情质朴而动人。许多语文教师也把这一主题当作重点来教,亲情意识便成为了这篇文章的艺术特色。笔者认为亲情固然是文章的底色,但文章的深层意蕴却是生命意识的萌芽与成长。这种萌芽、成长通过儿童的视角来展现,并在"悲凉"话语风格下愈显沉重。  相似文献   

9.
从儿童文学视角探讨《镜花缘》的奇异世界,从而揭示作品中蕴含的奇异和有趣的儿童文学特色.从奇异世界之奇和奇异世界之趣展开论述,揭示《镜花缘》吸引历代儿童读者的原因,以求拓展《镜花缘》研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动物笑谈》是人教版新教材中的新课文,这一课教学基于创新理念开展了大胆实践,由"一个词"到"一篇文",由"一篇文"到"一本书",由"一问题"到"一任务",由"一节课"到"一理念",努力把快乐、思维、成长的必经之路还给语文课堂,还给每一位学生。  相似文献   

11.
樊玉惠 《教师》2010,(23):128-128
《与朱元思书》一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述说行旅见闻的书信,是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文,它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奇异的山水,使人读后确有悠然神往之感。吟诵此文给人美不胜收之感,令人叹为观止。在对作者笔下所展示的奇山异水产生无限遐想的同时,让我们共同来领略一下文章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2.
<正>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一个词语:琥珀。谁会读?你们见过琥珀吗?谁来说一说。(课件出示琥珀图片)这就是琥珀,谁再来形容一下?那你们了解琥珀吗?学生交流。(板书:奇异,理解意思)。补全课题,齐读。二、检查预习1.读词语:琥珀、松脂、渗出、包裹、澎湃、黏稠、详细。2.指导书写:"澎湃"一词。书写时注意什么?学生交流。3.抽读课文3、4、5、7、8、10、11、18自然段,思考课文主要讲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早已不再陌生,经过几年来的学习思考与反复实践,渐渐从摸索中走向成熟。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古诗教学的特点从总体把握,不久前我执教了《黄鹤楼送别》一课,努力做到新教材使用新模式,新模式产生新课型,新课型带来新效益。一、"诗情画意"的导入法《黄鹤楼送别》是五年级教材中一篇饱含深情的"文包诗",其主要特色就是能够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从人物的语  相似文献   

14.
武际金 《科学课》2009,(8):38-41
教材分析 《奇异的病毒》是《科学》六年级上册中的一课。本课包括四个板块: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自由活动、拓展活动。活动准备以“抗击‘非典’的场景图”为背景,提出了两个活动准备指向:1.调查了解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教师》在2006年第9期上刊载的《无批评的教育是伪教育》一文,引起了我校教师的关注,因为我校一直在倡导"无批评教育",而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文在肯定惩戒教育时,却否定"无批评教育",认定其为"伪教育"。我认为有失偏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琥珀》一课时,我凭借教材设计了三次表格练习,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培养了思维的品质。一、通过联系类比,培养思维的变通性。课前,我让学生回忆《黄河象》一文的写作思路,出示第一次表格练习,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填写;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的课文要采取不同的教法,这句话无疑是正确的。但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一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一篇课文拿上来,总是教字词、初读课文、分段、逐段讲读、概括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二套程式教法,缺乏应有的变化,学生感到没有兴味。近年来,我们就在讲读教学中如何打破逐段讲读这一程式化教法做了一些尝试,现介绍如下: 一、从释题入手。 文章的题目,往往就是课文的中心所在,教学可以直接从释题入手。如《奇异的琥珀》一文,教师在帮助学生搞清楚:“琥珀”和“奇异”这两个词的意思和“奇异的琥珀”的含义以后,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一段是着重写这块琥珀的“奇异”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奇异”在哪里?学生通过仔细阅读、讨论得出: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趴着”,可以看见它们  相似文献   

18.
《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是高一必修1第三单元首篇。笔者听过几位老师讲授此文,无论是分析讲解句子"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还是分析文章的结构内容,学生们都是昏昏欲睡,精神萎靡。"鲁迅的文章太难""学生没有亲身体会、理解能力偏差"等等都成了借口。笔者认为,高中语文课堂,如果能够利用辩证思维,那教与学的很多难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一、设立矛盾角色,激发学生课堂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选录了西汉政论家贾谊的文章《过秦论》上篇,此文正如贾谊所说:"野谚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他写这篇《过秦论》就是在探究秦之"过",引起后世借鉴,而对一篇之"文眼"的"仁义不施  相似文献   

20.
这块奇异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看谁最先找到答案。一节语文课上,我按照教案正在讲授《奇异的琥珀》,教室里安静极了,学生们都在看书、思考,在书上写写画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