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所得F1代自交性状分离比为3∶1,测交性状分离比为1:1。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F1代自交所得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这些性状分离比只是在符合基因分离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的情况下成立的。自交或测交如果符合这些比例就可以判断遵循相应定律,如果不符合则是否能得出不遵循相应定律呢?例1: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  相似文献   

2.
掌握准确快速解决遗传学自由组合定律相关问题的技巧对教师和考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合并同类项"在巧推自由组合规律特殊比值中是一种好方法. 1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2对相对性状在后代中表现型以及测交结果的常规推导 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两对完全显性性状的等位基因,如甲性状(A、a)、乙性状(B、b).若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或为AAbb,aaBB),则F1基因型为AaBb;F1自交,则F2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9A_B_(甲显乙显)∶3A_bb(甲显乙隐)∶3aaB_(甲隐乙显)∶1aabb(甲隐乙隐),即9∶3∶3∶1;F1测交,即AaBb×aabb,则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1Aabb(甲显乙隐)∶1AaBb(甲显乙显)∶1aaBb(甲隐乙显)∶1aabb(甲隐乙隐),即1∶1∶1∶1.  相似文献   

3.
孟德尔通过8年的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在基因的分离定律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2表现出3:1的分离比,F1测交后代的比例为1∶1;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2表现出9∶3∶3∶1的分离比,F1测交后代的比例为1∶1∶1∶1.  相似文献   

4.
一、孟德尔定律中性状分离比实现的基本条件根据分离规律,具有相对性状的纯质亲本杂交,其F1全部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l.但是,这种性状分离比例的实现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是:(1)双亲必须是纯合的2倍体;(2)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属于完全显性;(3)F1产生两种类型配子,其数目相等,活力一样;(4)F1自交时,两种类型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均等;(5)F1自交后代全部处于相同的发育条件下,各种基因的个体成活率相同;(6)实验群体数量较大.  相似文献   

5.
基因的分离规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均是遗传的基本规律.对于由一对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通常可用基因的分离规律来解释,这类问题比较简单,这里不作研究讨论.对于由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控制的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通常可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或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来解释,此类问题比较复杂,特别是不完全连锁遗传中配子比例的确定.目前有些生物学教师尚缺乏良好的解题方法,采用试探法来解,不仅需要化费较多的时间,而且常常得不到确切的答案,笔者通过研究,根据有关遗传规律的实质,运用数学知识,找到了这一类遗传题的解法及解题"公式",现把它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2015·山东模拟卷中有一道遗传选择题,大多数学生第一次做的时候都觉得无从入手。下面我就此题提出两种解法。例题:(2015·山东模拟)已知水稻的抗旱性(A)和多颗粒(B)属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现有抗旱、多颗粒植株若干,对其进行测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抗旱多颗粒:抗旱少颗粒:敏旱多颗粒:敏旱少颗粒=2∶2∶1∶1,若这些亲代植株相互授粉,则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相似文献   

7.
尹鹏 《考试》2009,(11)
在基因的分离定律中,当后代的比例是1:1时,一般为测交。当后代的分离比为3:1时,则亲本必为显性性状,且亲本都为杂合体;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当后代的比例为1:1:1:1时,一般为测交,而当出现9:3:3:1时,则亲本必为双显性性状,且亲本必为双杂合体。上述分离比  相似文献   

8.
一、基因分离规律解题技巧六种基本类型①DD×DD②dd×dd③DD×dd↓↓↓DDddDd高矮高④Dd×Dd⑤Dd×dd⑥Dd×DD↓↓↓1DD∶2Dd∶1dd1Dd∶1dd1Dd∶1DD3高∶1矮1高∶1矮高①和②是纯合子自交;③是孟德尔试验中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产生F1代;④是孟德尔试验的F代自交产生后代;⑤为测交;⑥为杂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杂交,基因型分离比为1∶1,表现型不分离。把六种基本类型弄懂,看到双亲是杂合子,马上想到后代三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看到后代分离比为3∶1,马上知道双亲是两个杂合子。这样做题就非常方便,而且我们解题时大部分涉及④和…  相似文献   

9.
“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在解自由组合规律题时,有些同学由于方法不当,东拼西凑,结果是劳而无功。有的同学一见自由组合规律题目,就试图运用自由组合规律的分离比(如自交:9:3:3:1,测交:1:1:1:1等)解决问题。如果套用不上,就望题兴叹,无从入手。自由组合规律是建立在基因分离规律的基础上的。有些题目,若将各对相对性状分开,分别用基因分离规律去分析,便可化繁为简,迎韧而解。本文拟就几个代表性题目作一简析。一、以子代性状分离入手,判断亲代墓因型由基因分离规律可知,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A对a为显性),在遗传时,如子代发生性状分离,亲代必为  相似文献   

10.
安清侠 《甘肃教育》2004,(11):40-40
一、显隐关系的判断 1.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此表现型即为显性;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后代有性状分离者为显性。2.自交:有性状分离者即为显性。举例:小麦的种皮颜色有红色的,也有白色的,请利用两种颜色的品种判断其显隐关系。  相似文献   

11.
狭义的测交指杂种第一代与隐性亲本的杂交,而实际上,测交可以泛指隐性个体与各种相应基因型个体的杂交,在中学生物遗传规律的教学中,测交可谓点睛之笔,不可轻描淡写,泛泛而论。 一、测交的性质 1.测交后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基因型的种类及比例与被测交者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均相同。致使“三个相同”的原因是:隐性亲本产生的配子中,不带有显性基因,从而对被测交者配子中基因的表达没有遮盖作用。 2.测交后代表现型已知,则可确定其基因型。原因是:测交后代的1/2基因来自于隐性亲本,如果表现出隐性性状,当然是隐性纯合体,如果表现出显性性状,则一定是杂合体。 二、测交的应用 1.测交可测知生物未知的基因型 生物的基因型、配子的基因型,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能肉眼看到的只是生物的表现型,测交却能使我们透过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看”到测交生物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谁知生物未知的基因型。 例:在蕃茄中,缺刻叶和马铃薯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B控制缺刻叶,基因型bb是马铃薯叶。紫茎和绿茎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A控制紫茎,基因型aa是绿茎。现有表现型均为紫茎缺刻叶的三个蕃茄品种,  相似文献   

12.
由于细胞质基因与细胞核基因在细胞中分布位置不同,在细胞分裂时分配规律不同,所以在传种接代时细胞质基因表现出不同于细胞核基因的遗传特点:(1)母系遗传: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时,F1总是表现出母本性状的遗传现象。(2)2个亲本杂交,后代的性状都不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全日制  相似文献   

13.
1999年第10期《生物学教学》的“巧写YyRr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一文,介绍了巧写YyRr自交后代基因型的通式法、分枝法和组合法,以及巧记比例的方法,对教学确有明显效果。笔者在教学中,针对“棋盘法”存在的缺点,也进行了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乘法算式法”推导YyRr自交后代9种基因型及比例。 高中《生物》课本在讲述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时,把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看作两个一对性状的遗传来研究,基因的传递规律完全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两个相对性状的遗传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  相似文献   

14.
在连锁与交换规律的教学中 ,学生们常对以下一个现象疑惑不解 ,即在果蝇中 ,以具有能够真实遗传的两对性状的雌雄亲本杂交 ,再以F1中的雄果蝇 (BbVv)与隐性纯合的雌亲本 (bbvv)测交 ,其测交后代只有两种亲本的表现型 ,这属于完全连锁 ;假若以F1中的雌果蝇 (BbVv)与隐性纯合的雄亲本 (bbvv)测交 ,则有四种表现型 ,而且亲组合明显地多于重组合 ,这属于不完全连锁。雌雄的连锁不同 ,典型的例子除果蝇外 ,还有家蚕的遗传也是如此 ,不过它与果蝇正好相反 ,它在雌体表现为完全连锁 ,在雄体表现为不完全连锁 ,这种现象如何解释呢…  相似文献   

15.
例,豚鼠的黑毛(A)对白毛(a)为显性,毛粗糙(B)对毛光滑(b)是显性,根据下表中不同杂交组合情况,推知亲代基因型。 题目中已知子代表现型及其数量,反推亲代基因型的题型,题中虽有二对相对性状,但对每对相对性状来说(黑对白、粗对光),它仍然符合基因分离规律,指以首先应掌握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即①凡是子代(F)表现型只有一种的(?)亲代(P)一定是纯合体(AA×aa、AA×AA、aa×aa);②凡是F表现型数量比为3:1的(?)P一定为杂合自交(Aa×Aa);③凡是F表现型数量比为1:1(?)P一定为测交(Aa×aa)。然后组合成二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以下就是解题过程:  相似文献   

16.
<正>遗传学知识是生物学的主干知识之一,特别是自由组合定律在高考试题中涉及面广、难度大、分值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以两对等位基因为例,正常情况下F_1自交后代的遗传分离比为9:3:3:1,测交比例为1:1:1:1。但由于非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孟德尔遗传分离比9:3:3:1常被修饰,出现异常情况,测交  相似文献   

17.
<正>遗传综合题通常联系分子遗传学、变异和细胞增殖等内容,以基因互作、致死现象为背景信息考查孟德尔遗传定律及应用,如遗传类型、显隐性和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判断,遗传系谱图分析、遗传图解表述、概率计算及综合推理等。1突破策略1.1遗传定律本质和假说演绎法遗传综合题解答的核心知识是遗传定律和原理的应用,如Aa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1:2:1,表现型比例为3:1,Aa个体测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1:1,表现型比例为1:1。多对基因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的遗传情况可拆分成多个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然后运用乘法原则进行组合即可,如(3:1)×(3:1)  相似文献   

18.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常常分析考查的杂交组合为∶Aa自交后代A_∶aa=3∶1;Aa×aa→Aa×aa=1∶1;基因位于X染色体时常考查∶X^BX^b×X^BY→X^BX^B、X^BX^b、X^BY、^XbY,即雌性均为显性,雄性显性∶隐性=1∶1等.这些交配是群体个体间进行的交配.  相似文献   

19.
<正> 在生物学考试中,推亲本基因型是一传统题型,也是学生感到棘手的问题之一。我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推亲本基因型的五种方法,现介绍给读者。 1.原型启示法 所谓原型启示,是指推亲本基因型时,直接运用一对或两对相对性状的P_1自交或测交结果来推断,得出正确答案。常用原型有:Aa→显:隐(3:1),Aa×aa→显:隐(1:1),AaBb→4种表现型(9:3:3:1),AaBb×aabb→4种表现型(1:1:1:1)。 例1:大豆的花色紫(P)对白(p)为显性,紫花和白花作亲本杂交,后代有紫花32株,白花28株,写出亲  相似文献   

20.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试验,发现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分离定律。其实质是操纵性状的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成对的,当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使其产生的配子只具有成对基因的一个。无论是雌配子还是雄配子都是如此,并且它们结合的机会也相等。故当一对相对性状杂交时,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F1为显性,F1自交F2既有显性又有隐性,其比例为3∶1。这一规律的发现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