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说不尽的阿Q还能说些什么呢 ?又怎么说呢 ?本文参照鲁迅有关论述 ,微观入手重读《阿Q正传》文本 ,试从发现文化—心理深层结构给定和支配阿Q性格系统的“阔”的“原型”出发 ,揭示阿Q性格系统建构的核心 ,针对以往研究中一些颇有代表性的相关结论 ,重新对“精神胜利法”与“革命”及其关系进行新的定性、定位阐释 ,从而对阿Q典型系统整体及其之所以被说不尽的谜底给予新的阐发。  相似文献   

2.
本以全新的视角解读《阿Q正传》,从革命是《阿Q正传》典型环境的基调;“革命”是完成阿Q精神典型的点晴之笔和阿Q“革命”的独特精神价值--“臆想革命”三个方面,初步论述阿Q“革命”在小说中的真实意蕴,在阿Q的典型形象完成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提出新的命题:“臆想革命”,不仅可以为解读分析《阿Q正传》提供新论点,还为诠释历史与现实提出了新观点。  相似文献   

3.
典型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型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被广泛地应用于语言学的各个领域。它确定了范畴内成员的地位不是平等的,而是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这一理论的意义非常重大。论从范畴化开始,对比经典理论,阐述了典型理论形成的过程,典型在认知事物中的完形感知作用以及典型和图示的关系,以期对典型理论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和介绍。  相似文献   

4.
对说不尽的阿Q还能说些什么呢?又怎私说呢?本文参照鲁迅有关论述,微观入手重读《阿Q正传》文本,试从发现文化-心理深层结构给定和支配阿Q性格系统的“阔”的“原型”出发,揭示阿Q性格系统建构的核心,针对以往研究中一些颇有代表性的相关结论,重新对“精神胜利汪”与“革命”及其关系进行新的定性,定位阐释,从而对阿Q典型系统整体及其之所以被说不尽的谜底给予新的阐发。  相似文献   

5.
关于阿Q ,自他诞生以来的 80年间 ,人们说得太多、太细、太深了。你几乎再很难找到新的话题和切入点。我想从人物类型———即阿Q是一个什么样的典型的角度 ,谈谈自己的想法 ,看能否谈出些许新意 ?对于阿Q这一形象 ,已有许多权威的评论。这些论述排列起来 ,就构成了一个阿Q形象的接受史 ,反映了我们对阿Q形象认识的不断深入。 1 92 2年初 ,鲁迅的《阿Q正传》还没有在《晨报副刊》连载完毕 ,沈雁冰 (茅盾 )就认为 :阿Q“他是中国人品性的结晶”“阿Q所代表的中国人的品性 ,又是中国上中社会阶级的品性”(《小说月报》1 92 2年 2月第 1 3…  相似文献   

6.
鲁迅以小说《阿Q正传》这一名篇奉献给中国人民的不朽的艺术典型阿Q,问世以来已经六十多年了,几十年来,中外学者研究它、评说它的文章数也数不尽,而且,我想,在人类的未来,还要永远研究和评说下去,如同“说不完”的莎士比亚一样,阿Q也是永远说不完的。然而建国以来,特別是最近,对阿Q这一艺术典型的研究,似乎并没有取得多大的进展。近来有的同志试图用现代方法诸如系统论、信息论来对这一艺术典型做出评价,尽管开拓了一定的新路,但总觉得离阿Q仍旧很远。我们认为,阿Q首先是  相似文献   

7.
典型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被广泛地应用于语言学的各个领域。它确定了范畴内成员的地位不是平等的,而是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这一理论的意义非常重大。论文从范畴化开始,对比经典理论,阐述了典型理论形成的过程,典型在认知事物中的完形感知作用以及典型和图示的关系,以期对典型理论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和介绍。  相似文献   

8.
读中学时,阿 Q 是个什么典型,胡里胡涂;教《阿 Q 正传》,照参考书说,“阿 Q 是落后农民典型形象”,嘴里说着,心里一点也不踏实。这是因为:从当时的社会实际看,就算一个落后农民,存在着严重缺点,但也不至于如阿 Q 一样,一丁点好的地方也没有:欺软怕硬,自高自大,自欺欺人,精神胜利,现实失败,愚昧麻木,敌友不分……阿Q 的“革命”,也只是为自己得到元宝、洋钱、宁式床和女人……总之,从阿 Q 身上找不出中国农民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阿Q正传》、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都有很重要的地位。阿Q、陈奂生这两个艺术形象虽然都是农民,但是他们生活的时代不同,就又使他们各有特点了。成为两个不同历史时代的缩影。阿Q是典型的旧式不觉悟农民形象,性格中带有极深的奴性,“精神胜利法”是其性格的主要特征;陈奂生是走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上,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但精神生活却极度贫乏,憨直、朴实,又带有点“阿Q气”的新时期典型的农民形象。他们性格中落后的东西都因袭了历史重负的缘故,但阿Q性格中的“精神胜利法”与陈奂生性格中的“阿Q气”又是异中有同,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10.
陶陶 《培训与研究》2007,24(3):1-6,17
小说典型理论在明清时代经过了从朦胧走向明晰而至成熟的一个发展轨迹。从李贽提出了典型的共性与个性的“同而不同处有辨”的思想,到叶昼提出典型的多层心理分析,到金圣叹揭示的典型之“同中之异”,到毛宗岗的典型和类型的区分,到张竹坡典型的“犯而不犯”、“尚有典型”的理论思维,终至成熟。而后,脂砚斋对典型的二重性作了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因此,中国的典型理论形成了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美学思想和学理渊源。  相似文献   

11.
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在小说《金色笔记》中深刻探讨了爱情悲剧这一主题,以该小说中的两对情侣的情感历程为基础,试以原型理论和施虐一受虐的两性关系模式的视角对当时英国社会人们的情感世界进行精神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2.
赵秀丽  陶阳 《海外英语》2014,(18):236-237
There is a long history of animal images in literature. What we have known about animal literature is confined into the Greek mythology, Aesop’s Fables and some fairy tales. But in the 20 thcentury,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literary which focuses on the real animals is great. The Call of the Wild by Jack London is a representative work of describing real animals.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wo different images of Buck by means of two archetypes based on Archetype Theory of Carl G. Jung, shadow and hero, in order to study how Buck changed from a dog to a wolf.  相似文献   

13.
从圣经原型这一崭新的视角,探究福克纳如何借用或再现圣经原型来塑造人物。结合典型实例,论证福克纳对神话原型模式运用的独创性:他成功地将圣经原型与美国南方社会现实巧妙地结合起来,批判了美国南方种族冲突、等级制度对人性的摧残和践踏,从而导致美国南方的衰落和颓废。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美国南方文化和我国湘西文化的探索,福克纳与沈从文形成了对各自地域文化的独特看法。本文以分析心理学原型批判理论为工具,分析了福克纳和沈从文代表作中的典型意象,阐述了福克纳和沈从文二人的地域文化观,进而研究了形成二人地域文化观的时代因素及其必然性。研究结果表明。福克纳和沈从文二人试图从农业文明中寻求对都市的文化救赎,二人的地域文化观则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在"五四"特定的历史语境下,苏雪林的代表作品《棘心》深受西方宗教文化影响,引发了她的精神同构。她把慈爱、忠贞与牺牲精神融入对母亲形象的塑造中,使其充满性灵之美。从原型理论角度探讨《棘心》中的母亲形象,可以发现其中蕴涵了圣母、受难者和救赎者等多重宗教意蕴。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深化对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中,理论界有部分学认为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并试图另起炉灶,重建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论或代之以“整体劳动价值论”、“社会劳动创造价值论”等。章在坚持“劳动价值论”没有过时的基础上,对种种“过时说”进行批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作用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再到中共中央新的领导集体,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粗到细”、“从西到中”、“从传统到现代”、“继往开来”、“以史育今”6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都随着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的进步得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新视角下的剩余价值理论发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理论过时与否一直是理论界的争论热点之一,作为马克思理论发现之一的剩余价值学说也受到诸多质疑。剩余价值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崭新的经济土壤中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在劳动者本身同时变为资本持有者的今天,其劳动创造的价值的分配已不能过多取决于劳动量的多少,而资本在分配中的比重会有所上升,这恰恰是剩余价值理论本土化的新鲜表现形式。正确地再解释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对消除人们因当前按劳分配比重下降造成的认识歪曲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永明声律论的出现,实现了从自然声律向人为声律的转变,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从它出现之时起,历代士对其评价褒贬不一。进入20世纪后,随着西方新思潮及新的学研究方法的涌入.对永明声律论的研究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综观20世纪对永明声律说的研究,在四声究竟肇始于何人、四声与五音之关系、四声八病产生的具体时间以及“八病”的具体内容等问题上,仍存在诸多的分歧,需要对其进行归纳梳理,以期明其源流,究其原因,推动未来的永明声律说研究。  相似文献   

20.
原型范畴观是一种在语言研究中有深远影响力的概念构建模式。本文选取道歉言语行为为研究内容,旨在把握道歉言语行为的原型范畴特点,将原型范畴观运用于对言语行为的实际探索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