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日出例1 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的日出时刻实际存在大气层的情况相比( ). A.将提前B.将延后C.不变D.在某些地区将提前,在另一些地区将延后  相似文献   

2.
《物理教学探讨》2002,(1):69-71
1、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的日出时刻与实际存在大气层的情况相比A、不变;B、将提前;C、将延后。D、某些地区将提前,另一些地区将延后;  相似文献   

3.
’99年高考物理试题中的第5题是这样的: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日出的时刻与实际存在大气层的情况相比(A)将提前(B)将延后(C)在某些地区将提前,在某些地区将延后(D)不变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现象,图1画的是来自一个遥远天体的光穿过地球大气层被折射的情景.覆盖着地球表面的大气,越接近地表越稠密,折射率也就越大.在这种密度不均匀的介质里,光并不是直线传播的.我们可以粗略地认为地球表面上的空气是由许许多多水平的气层组成的,每一层的密度都不相同,星光从一个气层进入下一个气层时就要折向法线方向.结果我们看到的这颗星星的位置,总比它的实际位置要高一些,这种效应越是接近地平线就越明显.我们看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说“太阳东升西落”,即以日出地平线的一点代表东方,日落地平线的一点代表西方。也就是说在习惯思维上,我们把太阳的出没点作为判断地面东西方向的标志。然而,严格说来,仅把太阳的出没地点作为地平面正东、正西方向的判断标准是不准确的。因为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在地球表面上,同一季节的不同纬度地点或者同一纬度地点的不同季节,太阳在地平线上东升西落的出没地点均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不可能各地总是在固定的正东点和正西点。教学中很多学生认为,北回归线以北地区阳光不会从北面的窗户照射进房子,南回归…  相似文献   

5.
由光谱知识可知 ,太阳光谱是吸收光谱 ,是太阳内部发出的强光经过温度比较低的太阳大气层时被大气中相应的元素吸收后而形成的 ,通过光谱分析发现在太阳大气层中含有氢、氦、氮、碳、氧、铁、镁、硅等几十种元素 .光谱分析是高考中的一个考点 ,在进行高考复习时 ,我们将 1 994年一道高考题修改如下 :太阳的连续光谱中有许多暗线 ,它们对应着某些元素的特征谱线 ,产生这些暗线是由于 :(A)太阳表面大气层中存在着相应的元素 ;(B)地球表面大气层中存在着相应的元素 ;(C)太阳表面大气层中和地球表面大气层中各存在着部分相应的元素 ;(D)太阳…  相似文献   

6.
例题在新世纪来临之际,我国天文工作者通过计算确定了我国新世纪第一道曙光的到达地——浙江省温岭的石塘镇(天文上规定:太阳发出的光线与地球相切于A点的时刻,就是A点的日出时刻,如图1所示).但由于地球大气层的存在,光线会发生折射,因此,地球上真正看到日出的时刻与天文上规定的日出时  相似文献   

7.
月球,这个地球忠实的伴侣,以它多姿的面貌,陪伴人们度过多少难忘的夜晚。不知你想过没有,在月球上的一天是何景象呢? 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它在环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因此,月球上也有大阳东升西落的景象,但是与地球上所看到的“日出日落”的情景却大不一样。在地球上,清晨,太阳还没有升上地平线之前,人们已感觉到天亮了;傍晚,太阳已落到地平线以下,人们仍没有感到完全天黑,总还有一段时间天空呈现鱼肚白色。我们称这种日出前和日落后天空发亮的现象为“晨昏蒙  相似文献   

8.
第Ⅰ卷(30小题,每小题3分,共90分)火星是目前人类重点探索的一个星球,下面是金星、火星与地球的比较资料,阅读资料回答1~2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火星与地球的距离总是大于金星与地球的距离B.美国的“勇气号”和“机遇号”探测器已探测到火星表面有大量的液态水C.假设有人在火星上进行跳跃,跃起高度大于其在地球上跃起的高度D.火星表面呈橙红色,表明其表面温度比地球高2.按地球的有关概念,将火星与地球比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太阳直射点在火星表面移动的幅度(指纬度)比地球大B.火星的极昼极夜范围(指纬度)比地球小C.火星的季节变…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体验到错觉.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太阳或月亮在地平线上时看上去要比在高空中大得多.古人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是太阳或月亮在地平线上时更靠近地球.在有了正确的天文知识之后,就  相似文献   

10.
太阳的怪事     
材料和用具水、有盖的瓶子、若干本书、1盏台灯。问题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来前几分钟,我们就能看见它;太阳落山后几分钟,我们还看得到它,你相信吗?实验游戏把瓶子装满水,旋紧盖子,不让水流出来。把瓶子平放在桌上的一堆书旁边,台灯则放到书的另一侧,正好与瓶子相对的位置。书的高度要刚好能挡住灯光,以免照射到瓶子上。现在,走到瓶子的一侧,从不同的高度看灯。会发生的现象即使书比台灯的位置高一些,你却仍然可以看到另一边发光的灯泡。原因圆形的瓶子有点像地球的大气层。大气层会折射光线,让你看到光线的影像。日出或日落时,…  相似文献   

11.
一题一议     
试题一:读图1冬季、夏季太阳的方位示意图,回答1~2题:1.房屋一定坐落在( )A.东半球B.西半球C.南半球D.北半球2.北半球夏至日时,该地的日出方位为 (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太阳视运动是高考的重难点知识之一。本题主要考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人教社版)第53页图5—7(太阳光在大气中的传播路径是弯曲的),本人认为将太阳的视位置与太阳的实际位置相差太远。因为当太阳光斜射入大气层时,由于大气层对太阳光的折射,我们看到的太阳的位置总比它的实际位置高一些。并且越接近地平线越明显。同一时间,我们看到靠近地平线的太阳下缘的位置要比它的实际位置高37′;太阳上缘的位置要比它的实际位置高31′左右。而太阳直径对眼睛的张角约为32′,所以太阳视位置的下缘与实际位置的上缘相差约5′。即太阳的视位置在地平线附近要比它的位置高太阳直径的1 1/6另外,太阳在初升或将落时看起来扁些,也是由于大气层对太阳上缘和下缘发出的光折射的程度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茫茫的太空有“天气”变化吗 ?回答是肯定的。太空并不单纯 ,就像地球大气层会发生风云突变的气象变化一样 ,太空中也时常会出现灾害性天气。太空天气学就是预报太空的“天气”状况的科学。太空天气指太阳系内行星空间的天气。对地球或航天器影响最大的是太阳的变化。太阳表面常有一些亮度相对较暗的被称为“太阳黑子”的区域。伴随黑子的出现 ,常有日震、耀斑等现象 ,例如 1 996年 7月 9日 ,人们从一颗太阳观测卫星中了解到 ,太阳发生一次强烈的日震 ,使太阳表面形同向池塘丢进石块引起涟漪一般 ,产生了高达 30 0 0米的波浪 ,扩展范围相当…  相似文献   

14.
这几年,世界各地的人们普遍感觉到一年四季的气温总是偏高。冬天暖和,夏天更比以前热。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全球气候变暖”也叫“温室效应”,被列为本世纪十大环境问题之首,引起了各国政府和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上,地球的气候发生过显著的变化。一万年前,最后一次冰河期结束,地球的气候相对稳定在当前人类习以为常的状态。地球的温度,是由太阳辐射照到地球表面的速率和吸热后的地球将红外辐热线散发到空间的速率来决定的。从长期来看,地球从太阳吸收的能量必须同地球及大气层向外散发的辐射能相平衡。而大气中的二氧…  相似文献   

15.
从太阳到九大行星,从带电球壳到地球大气层……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有关球形物体的问题,求解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  相似文献   

16.
对于去年高考试题“估算地球大气层空气的总重量(最后结果取一位有效数字)”的答案,现在存在着广泛的争议。其中争论得最激烈的是“大气层空气的总重量是否为零?”。由于在争论中涉及到对一些最基本的、也似乎是最简单的概念,例如重量、总重量、重力、合力概念引入的条件……等等的理解,因此,澄清这一争论就不再是简单的解一道试题,而是澄清一些基本概念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地球会尖叫     
天文学家发现地球能“叫”,如外星人存在,很可能听到这种类似汽笛的刺耳短促高音。 这种声音是一种射电辐射,形成于地球上空,因太阳光的带电粒子与地球磁场发生碰撞,与极光有密切联系,被称“极光千米辐射(AKR)”。它被封锁在大气层之上的电离层,无法抵达地球表面.对地球无害处。但如抵达地球表面.将压制地球所有无线电台,是当前最强军事信号强度的1万倍以上。  相似文献   

18.
正要落下地平线的太阳呈显著的椭圆形,其竖直直径比水平直径短11%(见封底画)。椭圆形是由于进入地平线附近的大气层的太阳光的折射差所引起的。由于从太阳下缘来的光线比从上缘来的光线折射后向上的程度大,太阳的竖直直径看上去比不受大气层影响的水平直径来就显得短了(见文中的光路图)。这个现象能用斯涅尔(Snell定律的微分形式作定性的解释,为此,我们研究一条从真空进入大气的光线。当然大气的密度以指数形式不断地增加,但为简单起见,我们认为真空到空气的转变是在一个球面上“突然”地转变的。对于这种情况,斯涅尔(Snell)定律是:  相似文献   

19.
畸形落日 在日落时,鲜艳夺目的太阳光盘不总是椭球形,有时也会发生畸变,呈现出四方形、三角形和面包形等奇形怪状的样子。有时已沉入地平线之下的太阳忽而又跳出来。苏联宇航员格·姆·格列奇科乘“礼炮——6号”轨道站飞行时,两次观察到从地球后面跳出的太阳圆面。  相似文献   

20.
周太红 《物理教师》2000,21(9):38-39
古时候有一则“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一个说早上的太阳距我们近,因为早上的太阳看起来大;另一个说中午的太阳距我们近,因为中午的太阳更热些,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也经常碰到学生提出一些类似的问题.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宇宙空间,看一看这些问题的成因吧!1 早晚的太阳为什么看起来较大? 我们知道在地球的表面存在着一层疏密不均匀的大气,当光线通过地球大气层射向地球表面时,由于高空的空气比较稀薄,而地表的空气比较稠密,光线经过这样不均匀的介质时,由于折射作用方向会逐渐改变,向下弯曲.地球周围的空气介质就好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