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鱼人 《钓鱼》2007,(3X):20-21
为了便于钓手学习比较,掌握更多的浮漂使用原理,本文结合了一些在钓界有争议的观点,对容易让钓手产生错觉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和评论,对错与否,有待广大读者和钓手评断。  相似文献   

2.
王鹏 《钓鱼》2007,(8S):58-58
海上夜钓能够变得非常轻松,充满乐趣,同时也能够成为一段极其惨痛的经历。两者的不同之处就在于,钓手如何为夜钓之旅做准备。我曾经无数次地进行海上夜钓,所以也多少积累了一些夜钓的经验和知识。  相似文献   

3.
4.
汤昕东 《垂钓》2008,8(2):8-10
从字面上理解,手竿竞技钓法理所当然是应用在竞技池钓赛中的。其实不然!目前,绝大多数钓鱼爱好者都已将竞技钓技术灵活运用于休闲钓中。掌握了竞技钓基本功课。不论是竞技比赛,还是休闲垂纶,都能使你更加游刃有余。因此,在化绍新钓鱼学校的第一堂必修课,就是——  相似文献   

5.
徐刚  张小峰 《垂钓》2008,8(6):12-14
不少初涉竞技的钓手常认为:只要运气好,抽个好签,管你是大师还是高手,一样把你干掉。这显然是对竞技钓鱼最粗浅的理解。尽管受赛制的制约,竞技比赛的的确确存在运气因素,但是若想时常打出好成绩,没有扎实的技战术功底,就相当于痴人说梦。因此,对于竞技钓鱼而言,当真是——  相似文献   

6.
浮钓杀手锏     
汤昕东 《垂钓》2008,8(2):15-17
随着竞技钓法的迅猛发展,浮钓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一些大型比赛中,浮钓术常成为钓手们斩金夺银的杀手锏。  相似文献   

7.
张炎冰 《钓鱼》2011,(14):8-9
鱼咬钩慢的原因很多,如诱鱼不到位,密度低,就那么几尾,前一拨钓完了后一拨还没有来;鱼的泳层变了、乱了,钓手尚未察觉,钓棚与泳层脱节,诱钓两层皮;伤嘴鱼、回锅鱼、健康鱼挤在一起,明知窝里有鱼却等不来有效鱼讯等等。可是变招虽多却无一胜招,充其量管得了一时,之后就没用了。  相似文献   

8.
昕东 《垂钓》2008,8(6):22-23
很多资深的竞技钓手都说过:竞技,玩的就是心态!从表面上理解,这句话告诉我们心态决定着竞技状态。但,如果将其细细剖析,我们还会发觉另一层内涵——心态左右着我们的竞技钓鱼观。  相似文献   

9.
王亮 《中国钓鱼》2005,(12):22-23
我们习惯上把经常参加各种垂钓比赛的钓手称为“竞技”钓手,把酷爱垂钓,以钓江、河、库、塘为主,极少参加比赛的称为“休闲”一族。那么休闲钓手若想在短时间内步人竞技钓手的行列,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笔者将这些年在赛场上的心得体会推荐给大家。  相似文献   

10.
何丁 《钓鱼》2007,(3S):11-11
这里要分析的空竿现象,是针对具有一定竟技的鲫鱼水平的钓手而言,指鱼确实吸饵入口,浮漂也有准确及时地表达出下顿信息,但提竿不能中鱼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金丽新 《垂钓》2005,5(6):8-8
谈到钓鱼,很多人都认为只要有竿、钩、线就可以了,只要往水边一站,谁都能钓上鱼来——低手和高手的差别只是钓多钓少罢了。话是没错,可大家要知道,这个“钓多钓少”里面可是有许多说法的。尤其在竞技垂钓活动中,选手们比的是综合实力的发挥以及或多或少的运气。  相似文献   

12.
翟少明  王乐 《垂钓》2001,(12):68-69
我参加过许多钓鱼比赛,在比赛中钓技是必不可少的,但决定成绩的并不完全是钓技。影响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有:钓手对比赛场地的熟悉程度、水的深浅、风向、鱼的生活习惯等等。  相似文献   

13.
张炎冰 《钓鱼》2011,(10):21-11
1999年6月,距翟少明创造时速265尾的中国吉尼斯钓鱼纪录才一个月,开封钓手李冬又在该年度的“好运杯”钓鱼比赛中创造了时速339尾的速钓新纪录。自此由“台钓”形成的钓对象鱼时尚进入“钓快鱼时代”,并在练竿中超过时速400尾。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规的竞技钓赛始于1985年的第一届全国钓鱼比赛,后经1989年海峡两岸钓鲫对抗赛的推波助澜,竞技钓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直至今天竞技钓赛的火爆场面。我本人从1990年学习台钓以来,也有过几次参加省级及以上钓鱼比赛的经历,从中获益匪浅。在耳闻目睹今天的竞技钓赛以后,又发现目前的竞技钓赛存有某些弊端,现就这些弊端谈点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刘定龙 《垂钓》2004,(4):44-45
如果你是个钓鱼人,就一定用过商品饵;如果你对竞技钓鱼感兴趣,就一定不会对“开饵”这个概念陌生。  相似文献   

16.
李懿 《钓鱼》2007,(2X):12-13
竞技比赛钓手对“雾化”一词耳熟能详。所谓雾化,指饵料入水后在运行的过程中,饵料中的细小颗粒脱离饵团主体,逐渐融散于水,并在鱼钩的运动轨迹上形成一道由上而下雾状的现象,就是俗称“尾巴”的雾状微小颗粒。  相似文献   

17.
钓饵秘奥技     
汤昕东 《垂钓》2008,8(2):13-14
钓鱼人常说:一分运气、两分钓技、七分钓饵。由此可见,钓饵在垂钓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竞技比赛中。当彼此钓位、钓技不分伯仲时,钓饵往往是一决胜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张小峰  昕东 《垂钓》2007,7(8):37-37
滑鱼在竞技池普遍存在,其特点是涮口现象严重,令钓手很难区分真假鱼讯。滑口鱼的另一个特点是吃口经常发生变化,它们觅食时而活跃,时而沉闷,让你搞不清它们到底爱吃些什么。对付滑鱼的招术有很多,每人都有一套办法。比如说我在钓滑鱼的时候,通常都是钓水的两头,就是要么选择钓水皮,要么坚决打底。观标方面,大家都知道主要是看小口、抓小信号,  相似文献   

19.
刘保顺 《钓鱼》2007,(2S):10-11
2006年10月22日,济南市钓鱼协会在秀丽的美丽湖垂钓基地举办了一次团体对抗赛,共34个队,136人参赛。经过一天4场(每场90分钟)的激烈竞争,以4场共11分的成绩获得个人冠军的竟然是一位第一次参加竞技大赛的休闲钓手——刘诚。比赛成绩一公布,所有参赛选手一片哗然,不少竞技高手不得其解。一个从不知名、从没到垂钓基地练过竿又是第一次参加竞技赛的休闲钓手怎么会技压群雄,一举夺冠呢?  相似文献   

20.
徐刚  昕东 《垂钓》2010,(7):20-22
都说在竞技比赛中是“一寸长一寸强”,所以你会看到好多人都伸着胳膊使劲儿往远处够。然而世事无绝对!拿比赛来说,钓近,有时候就是取胜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