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古代的诗人词客,常常只要有一二名篇佳作,有时甚至只要有一联或一句堪称佳妙,就能流传当时,传诵后世。随着这种“诗”的流传,诗人词客也往往被人赋以和“诗”相关的雅称美名,这就是“以诗名人”现象。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吴丹 《凯里学院学报》2008,26(5):125-128
在中国古代十大才女中,薛涛榜上有名。她活跃于中唐诗坛,是唐朝女诗人中的领军人物。她虽沉沦为地位低下的乐籍,但才华横溢,深得当时诗人、名士、官吏的赞赏。她的诗既有作为女性诗人少不了的柔情缱绻,但又能用诗发豪迈之音,论及家国大事起来丝毫没有柔词软调,字字铿锵。薛涛的诗情引得许多文人与她诗歌相酬,流传下来众多佳作。在浩如烟海的唐代诗歌中,男性诗人的诗歌占绝大多数,以薛涛为首的女性诗人却在他们的光环下大放异彩,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3.
王辉斌先生是活跃于唐代文学研究界的知名学者,已有《孟浩然研究》、《李白史迹考索》、《李白求是录》、《杜甫研究丛稿》、《唐人生卒年录》、《唐代诗人婚姻研究》、《唐代诗人控赜》等多部专著问世,引起学界同仁瞩目。最近又有新著《唐宋词史论稿》面世。全书新见迭出,不少观点是词学研究的突破。如在第一章中,作者明确指出,词起源于“中唐诗客”,戴叔伦的《调笑令》(边草)可能是现存最早的一首文人词。初盛唐的所谓“词”,全部是一些声词与乐歌。理由是:严格意义上的“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音律(音乐),一是声律(平仄),不符合平仄…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十大才女中,薛涛榜上有名。她活跃于中唐诗坛,是唐朝女诗人中的领军人物。她虽沉沦为地位低下的乐籍,但才华横溢,深得当时诗人、名士、官吏的赞赏。她的诗既有作为女性诗人少不了的柔情缱绻,但又能用诗发豪迈之音,论及家国大事起来丝毫没有柔词软调,字字铿锵。薛涛的诗情引得许多文人与她诗歌相酬,流传下来众多佳作。在浩如烟海的唐代诗歌中,男性诗人的诗歌占绝大多数,以薛涛为首的女性诗人却在他们的光环下大放异彩,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5.
作为台湾女性文学的奠基人,林海音拥有北平和台北双重故乡,她集闽、客和北京生活经验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呈现出多元的文化背景和现代女性意识。独特的人生经历及女性身份使她将写作的目光投向了时代变迁下的女性命运,婚恋小说创作成为她解读女性命运的一种途径。透过不同时代下的女性命运悲歌的书写,林海音对于女性乃至整个人类命运的关怀与思索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6.
荷花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原型意象。自《诗经》开始,荷花频频出现在诗人词客的笔端,无论是纯以咏物、或借以抒情,还是托物言志,都为古代诗歌增添了美艳芬芳的色彩并蕴寓着极丰富的内涵。荷花意象在古典诗歌中既与美相关联,又与爱情相交通,还与理想相契合,并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她仅仅是一个女子,一个清冷而高傲的女子。她的矜持与那华丽的楼阁显得那么不协调,因为她不属于那里,她是一株旷世的仙草。她不知道什么叫做代价,她不知道自己为了报答一块顽石的恩情,竟然要赔上一生的眼泪。一颗敏感的心忍受着高处不胜寒的寂寞,一首《葬花吟》又能唱出多少悲欢离合?面对眼前缥缈的幸福,她犹豫着,彷徨着,问路在何方。面对命运,她想潇洒却无法潇洒。她选择了命运的死角,而这,成了她永恒的悲哀,也是对她致命的打击。  相似文献   

8.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著名作品《约客》。历来人们大都认为该诗主题反映的是诗人与友人约会而久候不至,以致产生孤寂焦躁、苦闷无聊的失望情绪。权威的《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对这首诗的鉴赏也作如是阐释。笔者认为这种理解并没有触及到《约客》诗的真正意韵。既然“过夜半”而“有约不来”,诗人的焦急与无聊是理所当然的了。这样的理解乍看似乎合情合理,但又总让人觉得与该诗的本意还隔着一段相当大的距离。因为从全诗看,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是清新、静谧、…  相似文献   

9.
翟永明的诗歌对女性命运的书写,有一种超越个别直入整体的力度。这种特征使她显得比其他女性诗人更为深刻地把握女性生命的本质和命运。首先表现为她对女性整体命运深沉的神启般的体悟,其次她着力在两性关系中揭示女性的处境。她还在对母亲形象的观照中,从历史角度揭示女性命运的重复和承续。  相似文献   

10.
<正>旅次朔方刘皂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这是唐代诗人刘皂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写诗人离开家乡后长期客居并州,又北渡桑干河时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自身命运无可奈何的惆怅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未用任何渲染之笔着意描写,而是以倾诉的方式直抒胸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的前两句写久客并州的思乡之情。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师》2015,(Z1):181-182
<正>"创客"这个词是这两年从国外流行起来的,第一次听到是在北京市东城区三维设计教师培训班上,于是我也尝试在课上给学生介绍"创客精神",那时学生感觉既陌生又新鲜。在2015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创客"一词,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和了解了这一概念。"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是坚守创新,  相似文献   

12.
正王晓霞是诗人、词作家,因为工作关系,写了许多优秀歌词。我听过她写的歌,读过她写的诗。由于我们都是满族,交往起来有特殊的感情。近日读王晓霞发表在《民族文学》上的一篇散文《金川梨花称世外》,又看到诗人写散文中的诗情画意。诗人作为"多民族作家金川行"的一员,终于有机会踏上金川之旅。位于川西北高原,阿坝藏族  相似文献   

13.
“春花秋月何时了”古往今来,“秋月”是一个吟不完的话题,牵扯多少诗人的情丝,引起多少词客的偏爱!这里,我们从古诗词的天空中撷几缕云彩,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在古典诗词中诗人常常运用比喻的修辞格,这种辞格,我们往往容易辨认,可在有些诗人笔下,为了强调本体的属性,故意把它同喻体颠倒过来,如果不注意就难于辨认,其实这就是古诗词中的另外一种修辞格——倒喻。这种手法在古典诗歌里不乏其例。孔绍安在《落叶》中写道: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秋天到来,西风一吹,树叶飘零;然而又上下翻飞,不肯落地。为什么?因为树叶也依恋生它长它的故树啊!这是一首描写客中望归的诗作。无知的树叶尚且知道“惜故林”,作为有感情的人又怎能不思故乡呢?这首诗就用了倒喻的手法:诗人不用飘飞…  相似文献   

15.
"细读"是教师全面深入地把握文本的必要途径。教师只有深刻地领会一首诗的背景、意境,乃至字、词、句的精妙之处,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举重若轻,游刃有余。一、了解诗人文如其人,诗也如其人。一首古诗,要么是诗人的托物言志,要么是诗人的触景生情,诗人性格、命运的差异对他  相似文献   

16.
每当翻开那古色古香的文学遗产时,吸引我的常常是那些诗词。除了音美、调美外,更有“花”美。既有用花点缀的意境美,又有渗透于花间的情感美。这些花经常被诗人词客用来咏叹人或事,读来令人拍案叫绝。 比兴、寄托是我国诗词的优秀传统之一。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用今天的话说:比是比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的永恒魅力不仅仅因为她是悲剧美的集大成者,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她是任情美的代表人物。林黛玉与生俱来的悲剧命运带给人强烈的震撼;林黛玉“孤高自许”、多愁善感而又诗才横溢的悲剧气韵打动人心。林黛玉性格的缺憾也是一种美。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和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两位优秀的女作家,两人都因为政治和个人遭际的变化致使创作上发生了变化。但因为两人对待这一变化的态度不同,导致两个人作品境界截然不同。变故发生后,李清照能够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使她后期词有了更深的意蕴;而张爱玲则置国家于不顾,丧失了一位作家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后期的创作几乎毫无社会价值可言。本文通过对两位女作家后期创作的比较研究,在作家的创作动机中,探寻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从大陆迁台的作家,席慕蓉始终有一种怀乡情结,而作为一个感情细腻懂得感恩的女性。她的作品处处透射爱的光芒、睿智的火花、宽厚的心绪。乡情、亲情、友情、爱情各种美好的情感均来在于她内心的爱与信仰。爱与信仰构建了她作品的全部。因为爱与信仰.她对故乡才念念不忘。才会为那片土地的未来命运而四处奔走;因为爱与信仰,她笔下的文字才能显现人性的光芒,才不断地打动现代人近乎麻木的心灵。而这些爱与信仰,不只是体现作家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理念,更升华成了对民族命运的担虑,升华成了对人类命运的沉思。  相似文献   

20.
《云南记》是雷平阳云南特色的"地域性写作"的又一文本。他从书写诗人个体孤独入手,刻画个体在云南山水间的所见、所闻、所感,尤其凸显农业文明遭遇工业文明、消费文明体现出的无力和溃败。诗人把对个体命运、乡村命运的思考融入诗歌创作中去,通过诗歌写作完成对故乡的叩拜,表现出诗人的触觉与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