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教师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先让学生观察实物和图片,认识到生活中有些物体是对称的,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接着,教师提供了相关实物的抽象图形,让学生在进一步观察和操作中体会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适时揭示轴对称图形的初步概念:最后,让学生从学过的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并让学生举例说说自己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完"轴对称图形"这一单元后,学生总有一个绕不开的图形:平行四边形。因为是常见图形,很多学生特别容易认为它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对角线所在的直线。 为什么总有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呢?是不是在教学中忽略了什么?阅读相关资料后发现,对称图形,除了轴对称图形(线对称)以外,还有中心对称图形(点对称)。平行四边形就属于中心对称图形。  相似文献   

3.
教案题目:轴对称图形——活动课教学年级:五年级教学目的和要求:让学生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逐步建立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等概念;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能分辨轴对称图形和非轴对称图形,并能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自行设计轴对称图形、图案,从而欣赏数学美,增强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使学生感知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以及对称轴的含义,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引导学生领略轴对称图形的美妙与神奇,感受现实生活中丰富的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
正在教学完"轴对称图形"这一单元后,学生总有一个绕不开的图形:平行四边形。因为是常见图形,很多学生特别容易认为它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为什么总有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呢?是不是在教学中忽略了什么?阅读相关资料后发现,对称图形,除了轴对称图形(线对称)以外,还有中心对称图形(点对称)。平行四边形就属于中心对称图形。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只安排在三年级下册和四年级下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章“轴对称”共安排了三个小节和两个选学内容,主要内容是轴对称与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认识轴对称、轴对称变换及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理解轴对称的基本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章第1节轴对称,教材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实际出发引入问题,突出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让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入手,引出轴对称图形和图形的轴对称的概念,通过观察、探究、思考等一系列栏目,探索出图形轴对称的性质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通过丰富的实例认识轴对称,学生有真实感受,通过观察与思考,学生也能较好地归纳它们的共同特征,既欣赏了图形的对称和谐美,体会了轴对称的广泛应用,又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了轴对称的本质.在经历了观察、思考、分析、交流的过程后,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性思维得到了培养.第2节轴对称变换,教材通过观察一系列的图形以及让学生自己动手经历由一个图形得到与它轴对称的图形的过程,引出轴对称变换并归纳轴对称变换的特征.这样,学生既感受了轴对称变换这一运动过程,又自然地体会了轴对称...  相似文献   

7.
教材简析 <轴对称图形>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单元的内容.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第一道例题首先出示一组实物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并说说它们的共同特征,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这些物体都是对称的",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接下来,把上面的实物图片进一步抽象为平面图形,引导学生通过对折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描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接着安排了一道"试一试",让学生从一组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找出轴对称图形,以巩固刚才获得的初步认识.第二道例题则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不难看出,教材的编排正是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联系生活学数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认识,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形成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操作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法联系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所以,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应该是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是运用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去做轴对称图形.  相似文献   

8.
在《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针对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我精心设计了一场有趣的辩论赛,效果较好。第一教时,在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后,我让他们自己动手,利用轴对称知识剪出一个个美丽的窗花贴在了教室的窗户上,同时让他们把自己收集的一些轴对称图形贴到教室的角落,如蝴蝶、花朵、房屋等。在第二教时,我趁热打铁,依据我所创设的教室“轴对称图形”的氛围,我把学生分为两队,组织开展了一次有趣的辩论赛,主题就是———“轴对称图形美不美”。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相似文献   

9.
<正>一、教学目标分析本节主要介绍轴对称图形、图形的轴对称的概念、轴对称的基本概念等内容,通过本节的教学,要求学生通过丰富的实例认识轴对称,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它的文化价值,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欣赏、折叠等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能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对称  相似文献   

10.
六年级的《轴对称图形》一课我也讲过,前不久在一个国家级课题的现场研讨会上听了这么一节课,倍感亲切.教者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家乡标志性建筑入手,通过观察,初步体验轴对称,并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进而通过操作(剪小蜻蜓)让学生继续感悟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然后揭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接着验证所学的平面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最后自己创作轴对称图形.整个课上学生学的非常主动,但教者没能将一些问题进行到底,却有些大煞风景。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学习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理解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2.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的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2.
现象一:在一节"轴对称图形"课上,当学生通过"折纸—剪纸—观察"等一系列活动,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后,教师让学生从学具袋中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长方形、圆等8个已学过的平面图形,要求学生折一折,看能发现什么。学生通过独立操作和小组交流后,一致认为: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一般三角形、一般梯形、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从表面上看,教学效果不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这节课学生收获了什么?难道仅仅是判断某一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吗?  相似文献   

13.
张绪昌 《山东教育》2012,(Z1):73-76
模型1:轴对称教学内容:P2-P4简要分析:"轴对称"模型是概念模型。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建立这个模型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几何的必要基础,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初步概念,并能画出一个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本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模型建立过程中,教师要注意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2.使学生能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15.
教材简析《轴对称图形》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单元的内容。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第一道例题首先出示一组实物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并说说它们的共同特征,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这些物体都是对称的”,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接下来,把上面的实物图片进一步抽象为平面图形,引导学生通过对折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描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接着安排了一道“试一试”,让学生从一组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找出轴对称图形,以巩固刚才获得的初步认识。第二道例题则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初…  相似文献   

16.
轴对称图形是在学生学习了“对称现象“,认识了对称物体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课力求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经历轴对称图形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正确理解、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感受轴对称美,产生动手创造美的欲望.……  相似文献   

17.
《轴对称图形》一章是初中数学非常重要的内容,其中的很多知识点都经常出现在中考当中.这章是在小学阶段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对轴对称图形更深层次的学习(内容相对来说更加抽象,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已经从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过渡到了数学中的轴对称图形).本文从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以及习题演练三个方面阐述了初中数学轴对称图形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对广大师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六年级的《轴对称图形》一课我也讲过,前不久在一个国家级课题的现场研讨会上听了这么一节课,倍感亲切。教者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家乡标志性建筑入手,通过观察,初步体验轴对称,并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进而通过操作(剪小蜻蜓)让学生继续感悟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然后揭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接着验证所学的平面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最后自己创作轴对称图形。整个课上学生学的非常主动,但教者没能将一些问题进行到底,却有些大煞风景。师:同学们,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只小蜻蜓,看哪位同学能用最快的速度将这只小蜻蜓剪下来。师:大多数同…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轴对称图形”。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李辉 《江苏教育》2007,(4):38-39
现象一:照本宣科,闭塞生成一位教师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当学生通过折纸——剪纸——观察等一系列活动。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后.教师让学生从学具袋中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长方形、圆等8个已学过的平面图形,要求学生折一折、看一看能发现什么。学生通过独立操作和小组交流后一致认为: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一般三角形、一般梯形、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学生的发现是顺利的,教学效果看上去也不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顺利”的背后学生收获了什么?难道仅仅是让学生会判断某一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