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台风季节,我们常常可以从电视新闻中看到诸如此类的画面:一位身材纤小的女主播伫立在风雨中,穿着雨衣,手拿话筒,腰上还系着一根绳子,语速急促:“各位观众,N 号台风即将登陆,我市普降暴雨,风力很大。我现在腰间还拴着一条绳子,感觉站都站不稳了……”乍一看到这样的镜头,我着实颇为感动。在台风与灾害面前,新闻记者追风赶雨,快速反应,深入防台抗台的第一线,及时报道台风动态,把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传达到千家万户,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为了增强画面的现场感与生动性,电视播音主持人栉风沐雨,现场出镜,实时播报防台抗台的最新消息,声像并茂,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2.
正镜头一:一根绳子难倒英雄汉。出版单位特别是北京的出版单位到异地参加书博会,常常因人生地不熟,而手忙脚乱。有人说,"最惨的一次因为会场比较偏远,一时买不到绳子,只能走遍会场向兄弟出版社借绳子搭展台"。镜头二:"撞车"。在某营销活动开始前,主办方某出版社发现在同一个时  相似文献   

3.
饶大师 《青年记者》2008,(15):63-64
苍南县地处沿海,是浙江的南大门,也是我国遭受热带风暴、台风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面对接踵而至的台风,苍南广播电视台按照"以人为本,科学防御"的抗台工作方针,建立了台风报道应急机制,专门制定了<抗台报道预案>,按照台风不同等级确定不同的报道方案,对宣传报道各项任务进行细分,把责任落实到岗到人.  相似文献   

4.
闻捷 《新闻实践》2012,(11):35-35
今夏,台风数次袭扰,急风骤雨中,记者在第一线发回了一个个生动的现场报道,受到了百姓的好评。可是第11号台风“海葵”过后,某电视台的一则新闻视频被一门户网站剪辑出来,放在首页醒目位置,引起了人们争议。视频拍摄于台风登陆前20分钟的宁波北仑区,一穿着雨衣的年轻女记者腰部栓着一根看似较粗的黑色绳子,在狂风暴雨中声嘶力竭地播报着台风即将登陆的现场新闻。一阵强风吹来,她甚至站立不稳,蹲下了身子,但仍未中断播报,现场清晰地听到呼呼的风声……新闻播报结束,一穿黑色雨衣的男同事走入镜头,一步步拉紧绳索将她抱住。就是这一段视频,引发网友争议。一部分网友钦佩女记者的敬业精神,也有感慨记者职业的辛苦。但更多的网友则是质疑电视台这样的做法不妥当,有作秀的嫌疑。  相似文献   

5.
记者在新闻报道工作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别的新闻单位的记者已抢先报道了某一件事,由于种种原因,自己还需要再做文章.换句话说,是要"吃"人家的"剩饭".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台风等热带气旋的命名1.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按其中心附近风力划分为6种类型:中心风力在7级和7级以下的称"热带低压",8到9级称"热带风暴",10到11级称"强热带风暴",12到13级称"台风",14到15级称"强台风",16级或以上称"超强台风"。这几种类型热带气旋在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随着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新闻单位在突发事件中越来越广泛地使用直播和连线报道方式,以实现最优传播,从而吸引受众、引导舆论。本文从公共突发事件中,抽出"台风"这一新闻事件,以"莫拉克"台风报道为例,对沿海城市台台风报道的对策与实践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浙江易受台风袭击,这是考验新闻工作者综合素质的时机.笔者在十几年新闻从业经历中,碰到过数十次台风影响,感觉基层新闻工作者,在台风面前有事可做. 台风登陆前,让"规定动作"软着陆 新闻报道有许多"规定动作",特别是在台风来临,当地党政主要领导赶赴基层组织抗台抢险,一天要跑十来个乡镇或易受台风影响的重点地段,他们讲的话也就那么几句,记者要完成几百字的稿子可能都还要"替领导讲几句".  相似文献   

9.
<正>第8号台风"莫拉克"是2009年正面登陆福建的最强台风。"莫拉克"台风于8月7日23:45在台湾花莲登陆,于9日16时20分在霞浦北壁沿海登陆(  相似文献   

10.
吴军 《新闻记者》2006,(11):39-39
今年8月中旬,各大媒体都在报道台风“桑美”袭击我国南部的消息。某日临近傍晚时分,我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视机准备看看相关的新闻。这时,一个画面紧紧抓住我的眼球,至今仍记忆犹新:在狂风暴雨中,一个年轻小伙拼命抓着一根电线杆,正在声嘶力竭地叫喊.他那瘦弱的身躯似乎马上就要被狂风卷走。因为是刚刚打开电视,笔者起初还以为是某一个不幸的人在回家的途中遇上了这场灾难,正在无助地呼救。最后还是呼喊者手中紧握的话筒提醒了人们:他是一个正在现场报道台风的央视记者!一些看过这条新闻的人对此大都表示反感。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题一"今天上午,‘森拉克’台风减弱为热带风暴"。这是电视晚新闻中明明白白的播报。然而让人横竖弄不明白的是,气象部门到底是怎么为这两个概念下的定义!在我们的汉语习惯中,难道"风暴"反倒比"台风"弱势?  相似文献   

12.
"笈"不同"籍"     
<三湘都市报>2006年3月10日A10版<传奇天门山>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鬼谷子还在天门山创立了闻名天下的‘鬼谷神功',并著有武林秘笈<天门三十六量天尺>."连小学生也会发现,句中的"笈"应是"籍".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某出版社有人寄来一本关于"高效阅读"的书,书中还夹着一张短笺,内称"要像宣传<学习的革命>一样"宣传这本书.我不禁莞尔:口气不小,然而这可能吗?!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酒的故乡,传说在神农、黄帝时便有了酒.据<太平御览>记载:"神农耕而作陶".而陶是用来盛酒的;<抱朴子>载:"黄帝造酒泉法.以曲米和成丹药";<素问>载:"黄帝命作汤液酒醴以为备."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史记·殷本纪>关于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的记载,以及<诗经>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和"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中推知,约在六千年前,人工酿酒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5.
通常的情况,记者是作为"局外人"的身份出现的,是以客观的眼光观察他人的社会生活,以"旁观者"的笔调描写出自己看到的一切.但是,现实工作中,还存在着另一种情况:记者成了"当事人".  相似文献   

16.
杨鹏 《东南传播》2017,(12):8-10
福建作为一个沿海的省份,台风多发,每年都会有较多的台风登陆,大风大雨影响了福建人民的工作与生活,大家众志成城,防抗台风。作为福建唯一的省级专业新闻频道——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电视新闻频道,在台风登陆的前前后后,打破常规,长时间不间断地利用各种传输设备、各种新兴媒体模式,对台风的路径以及福建省内各地市防抗台风的实时情况进行特别直播报道,让大家时刻了解台风动态。笔者很有幸的参与了这段时间的特别直播报道,本文以2016年第一号台风"尼伯特"、第十七号台风"鲶鱼"为例子,谨对这两次防抗台风直播报道进行一次深度的解析,探讨一下传统媒体的媒体融合发展,以及新兴媒体技术在传统直播中的融合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8月25日,根据新浪网科技频道新近开展的一项大型调查数据发现:在我国使用个人计算机的人群中,有2/3的人正在使用所谓"XP修改版"(其中20%以上使用番茄花园版)。调查还发现,人们对使用微软XP原版不以为然,反而对使用"XP修改版"有着相当大的偏好。怎么摆脱这种困局?  相似文献   

18.
勿忘人民1990年,我在翻阅《中国记者》第7期时,看到一篇《他爱那万顷麦浪》的文章,其中有几段是记述穆青对往事的追忆:"1966年初,他(穆青)曾去太行山区林县红旗渠工地,有个叫任羊成的同志,整天腹部捆着绳子,让人从山顶送到悬崖中间打炮眼,除危石.他的腰部被绳子磨出了血泡,一片血肉模糊.下来后,妻子一边帮他脱衣服,一边抹眼泪."  相似文献   

19.
在今年北京市的新闻高级职称答辩会上,有位评委问一位答辩人:"你们记者现在还采访吗?"这位答辩人回来纳闷地对我说:"评委怎么会有这种感觉?" 其实也不奇怪,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部门和单位已经越来越熟悉一些媒体记者的习惯,新闻发布会上拿了通稿就撤,网上扒个信息编编就发,再不就是几家媒体关系不错的几个记者凑一起"攒个新闻"充独家,打电话采访,那都算采访啦……  相似文献   

20.
本期是2005年上海书展特辑. 8月6日书展开幕那天,适逢"麦莎"台风袭击申城,上海展览馆外风狂雨骤,而展览馆里却是人头攒动,一场"阅读台风"呼啸而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