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十大假新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去年本刊评选出“2001年十大假新闻”,迅即为国内外无数媒体所转载。但作为新闻从业人员,我们毫无兴奋可言,却感到自责和愧疚,因为在我们的理念中,新闻和造假本是水火不容。原打算“十大假新闻”的评选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但是,2002年的传媒依然生产了为数不少的假新闻,使我们不得不改变初衷,再作冯妇。比较而言,今年的假新闻有几大特点:一是数量多,几乎涉及新闻报道的各个领域。因此,今年我们的“评假”活动与时俱进,有所创新,即在每个新闻类别中评选出一条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二是完全造假的少,更多的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让人莫辨真假;三是假新闻的背景复杂,有些假新闻甚至是由一些利益集团直接参与编造。就在本刊付印之际传来消息,一些媒体炒得火热的所谓“三亚有望成为公开品尝虎肉的城市”,纯属无稽之谈,有关主管部门认为,这可能只是一条“经过策划的假新闻”,可见新闻打假之难,更可见对新闻打假决不能有丝毫懈怠;四是上当受骗的多,如转载国外“造假专业户”制造的假新闻。当然,让我们感到欣喜的是,传媒能正视自己的错误,公开向读者致歉。如《家庭》《北京晚报》《扬子晚报》《华商报》等。同时,对造假者开始动真格,如《家庭》杂志解聘编辑,《华商报》开除记者……为了让新闻造假者遗臭万年,  相似文献   

2.
新闻报道应坚持真实性原则,这是新闻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也是新闻工作者应遵守的共同准则。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带来的社会变革和调整,由利益诉求带来的新闻失实问题显得更加突出;近些年,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新闻记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对新闻传播事业造成巨大冲击,同时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有些新闻记者经不起社会的各种诱惑,频频出现丧失职业精神和违背职业道德的现象,而假新闻的出现则正是记者职业道德与操守缺失的突出表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据《江南时报》报道,江苏省公安厅日前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警察扔一元硬币事件”,是一篇查无实据的假新闻。首家报道《一元钱刺伤一颗童心》“硬币事件”的是《××晚报》。新闻由头是几个小学生家长打电话至该报,对扬州市某小学里学生们传说,并回家再讲给家长们听的一个关于一元硬币的故事发表看法。接着就说这个故事是他们学校(具体哪一学校,没有讲,打电话的人的名字也没有讲)一名10岁学生在街上捡到1元硬币,交给正在值勤的民警手中,这位警察不屑地扔在地上。这名学生是谁,交给哪条街上的警察?没有明确交代。孩子的父母是“李先生”,新闻中也没有出现名字。这样一篇何时何地何人都不明确的批评稿件,见报前就应当打上几个问号。怎么竟  相似文献   

4.
《军事记者》2004,(8):1-1
提起假新闻,谁都深恶痛绝。然而,假新闻就像一个幽灵,只要一有缝隙,时不时就会冒出来,令人恶心一番。前不久,有家媒体称某名演员病逝,并组织连续报道“沉痛悼念”,逼得那位还活得好好的演员不得不上电视辟谣。还有一位社会名人胳膊上擦伤了一块皮,有媒体就报道说他从臀部割了一块皮补到了脸上。这种无中生有和添油加醋式的假新闻,引起了受众的强烈不满,也严重玷污了媒体的声誉。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的警觉,不能掉以轻心。要高度警惕,决不能让假新闻抬头。  相似文献   

5.
许可  王鑫 《今传媒》2012,(4):58-59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传媒技术与报道方式的改进突破,新闻记者队伍日益壮大。但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媒介商业化趋势日渐明显,媒介市场的激烈竞争与利益驱动,使得新闻记者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出现了偏离真相,有违新闻真实性的种种行为。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新闻记者》评选出"2010年十大假新闻"产生以及报道的特点,探讨新闻记者在工作中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为新闻工作与媒介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2006年十大假新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冬日的上海,阳光和煦,而我们心中,却尚有寒意。翻检着一年来收集的形形色色的假新闻,颇有不寒而栗之感。屈指算来,评选年度“十大假新闻”活动已进入第六个年头。这六年来,虽然我们曾被误解,虽然我们曾蒙受委屈,虽然我们也曾想偃旗息鼓,但是,眼看假新闻依然猖獗,仍时不时地出现在我们的媒体上,作为有良知的新闻人,羞愤汗颜、痛心疾首的同时,更坚定了新闻打假的信念。我们当然知道,假新闻始终与传媒如影随形,但是,这决不能成为我们容忍、姑息它的理由。  相似文献   

7.
遭遇假新闻     
听朋友说,如今假新闻不少。开始我还不大介意,但亲身经见了,领教了,才终于有了切身感受。在下时常写点被称为杂文的玩艺,而写杂文,则免不了要“据报载”之类。这是多年来的一种惯常战法,不想问题也就出在这里。1999年某月某日某报载:兰考县县委书记宗家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信口雌黄,说“焦裕禄精神我一听就烦。”此事引起人们强烈不满,所以宗家邦很快被开封市委摘了乌纱。于是,我据此写了篇题为《假如焦裕禄地下有知》的杂文,刊发在一家刊物上。然而,不久有家报纸登出一条新闻,称某报原来报道的宗家邦一事有很大出入,还…  相似文献   

8.
2007年十大假新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者按: 又是年终岁尾时.每年此时,正是我们深感无奈、痛苦难熬的时光.本刊的新闻打假已历经7年,虽然使我们的神经多多少少有些麻木,但面对又一个年度里如此众多的假新闻,作为传媒人,我们仍然痛并羞愧着.这样的"年度十大假新闻"评选何时是尽头?  相似文献   

9.
贾亦凡  陈斌 《新闻窗》2010,(2):28-32,20
近日.重读著名学者甘惜分教授的名著《新闻理论基础》,颇有感慨。关于新闻真实性问题,甘惜分教授认为:“每条新闻所反映的事实必须是完全真实可靠的。”在他看来,“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新闻理论基础》121页)或许,在甘教授那个年代,做到这一点的确不难,但在今天的新闻界,却是天下第一难!本刊评选“年度假新闻”九年.但新闻打假依然长路漫漫。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十大假新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十大假新闻”从候选的数十件篇目中票决产生.排名不分先后,按造假时间顺序排列。根据专家评选,“180万买辆宝马砸着玩”荣膺“2004年最假新闻奖”,、同时,我们还很遗憾地发现,年未岁尾,还不时有假新闻冒头,比如,《新京报》发表“神州电视台”挑战央视,广电总局立即对此予以否认、我们真诚地期盼着来年,在我们的传媒上假新闻无立锥之地.至少也能收敛一些.让我们在年终评选“十大假新闻”时犯难,以致每年这项痛苦的评选活动收摊打烊。  相似文献   

11.
新闻事业快速发展,记者队伍不断壮大。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对新闻传播事业造成巨大冲击,同时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有些新闻记者经不起社会的各种诱惑,频频出现丧失职业精神和违背职业道德的现象。假新闻的屡屡出现就是突出表现。本文将分析假新闻形成的原因并且探讨防止假新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季文龙 《新闻传播》2009,(7):117-117
新闻事业快速发展,记者队伍不断壮大。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对新闻传播事业造成巨大冲击.同时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有些新闻记者经不起社会的各种诱惑。频频出现丧失职业精神和违背职业道德的现象.假新闻的屡屡出现就是突出表现。本文将分析假新闻形成的原因并且探讨防止假新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近日,我看到一篇名为《2003年假新闻回放》的文章(见2004年第2期《新闻爱好者》)。文中不仅列举了2003年的重大假新闻,还分析了其影响。其中包括了“比尔.盖茨在洛杉矶被暗杀”,让央视名主持王小丫大叫“晦气”的假“车祸”,还有差点毁灭一个微波炉行业的假新闻《微波食品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14.
董国栋 《青年记者》2004,(11):57-57
现在假新闻不少,有的宣扬伪科学,有的专门揭丑,有的追求轰动效果,有的专揭明星隐私……此外,还有一种“弘扬主旋律”的假新闻。  相似文献   

15.
一、美国校园枪击案凶手初步认定为中国留学生 【刊播媒体】中新网 【发表时间】2007年4月16日 【作者】邓悦 刘小青 【“新闻”】今天发生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特大枪击案凶嫌身份初步认定:该行凶男子是一名持学生签证来美国就读的中国留学生,现年24岁。但警方称他不是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学生。消息源《芝加哥太阳报》透露,他于去年8月7日乘坐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航班飞机从上海出发,在加州旧金山登陆美国,持学生签证入境。  相似文献   

16.
艾宁 《新闻与写作》2004,(1):33-34,36
2003年初,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追踪临汾矿难瞒报真相》的报道,揭开了山西临汾市尧都区阳泉沟煤矿特大矿难瞒报死亡人数的内幕。作为揭露此事件内幕的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记者曲长缨,在为真相奔走的过程中,抵御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引诱,不屈不挠、坚持原则,以事实说话。由此而获得了“2003年中国风云记者”的称号。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十大假新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两年前,一个寒冷的深夜,一次心血来潮的突发奇想,催生出“2001年十大假新闻”。原本只是游戏之作,偶尔为之,谁知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此后本刊又相继评出“世界杯十大假新闻”、“2002年十大假新闻”,简直成了打假专业户。原以为假新闻从此销声匿迹,然而不曾料到,如同打开了 “潘多拉魔盒”,假新闻如雨后春笋、越打越多。于是,心灰意冷,退意萌生。转眼,又近年底,新闻界的不少朋友希望我们继续评选“2003年十大假新闻”,认为这项工作虽然艰苦,却很有意义。既然社会需要,同行欢迎,读者爱看,我们也就义无反顾,只有将新闻打假进行到底了。  相似文献   

18.
董媛媛  赵夏 《今传媒》2014,(5):11-13
在当今传播媒介迅速发展的巨大压力下,新闻媒介由于不同原因而出现的新闻涉假现象对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主流媒体对重大事件进行报道时也常常因为“抢新闻”而忽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造成报道失实。本文一方面对2008至2012年《新闻记者》评选出的“十大假新闻”涉假现象及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另一方面对主流媒体在重大事件报道中失实的原因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9.
崔文斐 《青年记者》2007,(12):27-27
2007年第一期《新闻记者》盘点了2006年十大假新闻,新闻的真实性的问题又摆到了所有记者的面前。 再谈新闻的真实性,确是老生常谈。但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应该是记者心中必须时刻绷紧的弦。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的日益丰富,中国的新闻市场也越来越活跃,新闻报道的内容渐趋多样。  相似文献   

20.
“十大假新闻”从候选的数十件篇目中票决产生。排名不分先后。按造假时间顺序排列。根据专家评选。“180万买辆宝马砸着玩”荣膺“2004年最假新闻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