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社会教化是书院重要的社会功能。一、从书院的产生看,社会教化是其天然的功能。二、书院的社会教化功能是推动书院在宋代以降兴盛发展的强大力量。三、书院的社会教化功能决定了书院学术研究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古代书院在知识教育的同时,非常注重通过挖掘儒家经典道德教育内涵、发挥书院教师道德示范效应以及体现书院环境道德育人功能来进行道德教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育效果。挖掘古代书院道德教化途径,对于当前我国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清代初期反思明末心学空疏之弊,提倡躬行实践,推尊程朱理学为正学。而程朱理学的崇尚,主要通过学校、书院的教育加以实现。故此际书院多以理学为宗,而且承继传统讲读方式,教化的目的比较突出,应试科举反在其次。其间,理学名臣汤斌、陈宏谋、张伯行辈均热衷倡建书院,施行教化,而尤以张伯行创建福建鳌峰书院、苏州紫阳书院,成效最著。乾隆以降,理学书院日益与考课式书院合流,沦为课试时文帖括的科举附庸,逐渐淡出学术的视野。于是,提倡经古实学的书院应运而生,且蔚成风气。  相似文献   

4.
书院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独立于官学体制之外,在传统中国社会呈现出多样性、灵活性的办学。明清时期书院面对社会大众、民间社会,从唐宋时期建立之初的私密性向公共性转变,从纯学术走向世俗,承载着精神气质和文化传承使命,大众化、多元化、开放性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从而辅治教化,移风易俗,振兴地域文化,服务地方社会。  相似文献   

5.
校园环境作为教学活动的空间载体,涉及师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以及环境情感体验。近年以规模扩张为主导的大学城校园建设导致大学校园逐步丧失其文化传承与环境育人功能,而沦为了一般性的教学空间。观今宜鉴古,我国古代书院建筑在环境育人方面独具代表性,它集建筑空间与环境育人于一体,教育内容之"礼"与建筑形制之"礼"相得益彰,贯穿于整个选址、布局、装饰过程之中,教化于无形。研究书院建筑之"礼"的实现途径,对我国当前大学校园育人环境的营造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书院是中国教育史上一朵鲜艳的奇葩,到宋元时期,书院已经形成一种制度化的教育机构,它不仅在人才培养、文化传承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通过御赐图书和院额、讲学活动和德行考核、学规的制定和祭祀活动等形式发挥了巨大的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7.
书院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在宋元时期,随着书院的不断发展,这一制度化的教育机构在保持其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基本功能的同时,也通过御赐图书和院额、讲学活动和德行考核、学规的制定和祭祀活动等发挥着巨大的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8.
发达国家的社会道德教化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它的良好效果得益于两种机制和多个途径、载体的综合运作。文章区分了他系统与自系统机制在道德教化中的相辅作用,探讨了道德社会化的不同途径,并认为西方发达国家道德教化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它可以提高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对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书院历时千载,声名远播。它不但是阐明义理、讲学论道的重要机构,也是生徒修身养性、砥砺品行的精神家园。本文以道德教育为切入点,从严格择师、德行考察、教育环境影响等几方面探求书院的成功经验。继承书院优良的道德传统,对现代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漫谈书院     
河边 《中国考试》2006,(4):53-57
书院简史书院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机构和形式之一,是教育、学术研究的主要场所,是进行文化传播、普及文化和宣扬教化的基地。宽泛地说,春秋时期孔子办私学,可视为书院的起源,而汉唐时候的精舍,可以说是书院的前身。  相似文献   

11.
中国书院在一千余年的发展中,在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程度三个方面具有着丰富的层次性,能够满足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不同的文化教育需要自成一体,成长为一个涉及不同的教育领域、不同教育层次的可以独立运作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作为中国书院的一个缩影,在清末民初南通教育转型的艰难历程中,书院的作用不容忽视。首先,由书院脱胎而来的学校,经民国初年之发展,逐渐成为当地普通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其次,书院公产为南通新式教育的兴办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经费;第三,部分新学化书院的肄业生为南通新式教育的创办做出了重要贡献;第四,大批新学化书院的肄业生任教于新式学堂,并从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名家,其中不乏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据一席之地者。  相似文献   

13.
古代书院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形成了其独有的教学研究特色。师徒之间、生徒之间活跃的学术交流,形成了一个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团体,为当今大学学习型班集体的建设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以书院的这些教研特色为参照,以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为分析框架,探讨如何创建当今大学学习型班集体。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学术界关于书院名称始见时间的分歧、关于具有教学功能书院起始时间的分歧、建立在雕版印刷技术发明这一生产力基础上的书院与科举、关于书院发展的阶段和若干里程碑、关于书院办学性质的争议、关于书院办学程度的争议、古代书院有无教授管理、书院"制度"、书院的现代意义等九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常州书院源远流长,本文叙述自宋至清常州地区之书院创建、变迁情况,清末武进、阳湖两县知县捐廉助学、民间集资办学情况,以及名儒私人办学情况.  相似文献   

16.
省级书院出现于嘉靖、万历年间,清代雍正时正式建立省会书院。省会书院由于经费充足、频受皇帝关顾,生徒筛选严格等优势和特点,成为各省教育、文化与学术中心。清中后期,省级书院中又增设了一批富有特色的新生代书院。  相似文献   

17.
考察清代的扬州书院教育是探索扬州党派的一个切入口。扬州安定、梅花、广陵三书院的掌院中,有些人又是盐商的上宾,盐运使的幕府中,有些人是著名的学者。扬州书院的经费,有两淮盐政、盐商的资助,束修、膏火皆优于其他书院,吸引了著名学者来扬执教,优秀学子来扬求学。这样难得的历史机遇,是扬州学派产生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晚清时期,在社会变迁、教育转型的时代潮流中,苏南的传统家族书院在单一"应举—经学型"模式的基础上,通过重建、改建和新建等方式逐渐分化出了国学专修、综合改良、家族教化等不同类型的近代书院。相当数量的苏南家族参与了家族书院的分化进程,一些工商实业家族更主导了这一进程,并对此产生了微妙的影响,作出了颇具深意的探索。苏南家族书院随着分化与演变也经历了历史的选择,其中大部分实现了历史转型,融入了近代教育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9.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学界出于对新式教育形式的反思,开始探讨书院这一传统教育形式。此后,书院研究连绵不断。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书院研究走过了七十年,其间虽经曲折,但学者们在书院文献整理、书院史、书院制度研究、书院与文化研究等方面,依然取得了较多成果。尤其是近二十年来,受社会学、人类学等社会科学理论的影响,书院研究推陈出新,在学术观点、研究方法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但从整体上来看,书院研究依然面临一些问题,需要引入社会科学理论,拓展研究视野,增强问题意识,以推进书院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