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书》创办五年多来,一直保持着向上的势头。有些学者,愿意看、盼着读;一些青年学生对它有兴趣,愿意在菲薄的生活费中省出几元钱来订阅。这些都不能不首先归功于《读书》的作者们。他们把自己的思想精粹、著述心得,奉献给了这个园地。没有一大批优秀的、热诚的作者朋友为《读书》撰稿,要办好这个刊物是不可能的。以“刊格”来团结作者一个刊物,犹如一座桥梁或一条渠道。它的两端,连接着刊物的作者和读者。它依照自己的办刊宗旨,选择自己的作者和读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新闻出版局新近创办一个刊物——《书缘》。这个刊物以培养大众读书的兴趣,反映社会文化生活为己任。刊物要求以谈读书、写书为主要框架,希望贴近生活,贴近大众,希望大家都爱书。 《书缘》创刊号首页发表新风霞的文章,题为《以书结缘》,说一个读不起书的小女孩,学戏卖艺,心里却揣着一个美丽的梦想:找一个读书的人为夫君,以满屋子书为嫁妆。文中刊载新凤霞与丈夫吴祖光的大幅照片。刊物还刊登了刘心武等作家读书  相似文献   

3.
1979年4月,《读书》石破天惊地打着“读书无禁区”的旗号创刊了。《读书》编辑沈昌文和陈翰伯、陈原、史枚等人,谨奉“以书为中心的思想评论刊物”的办刊宗旨,力将《读书》做成“知识分子的高级休闲刊物”加之《读书》作者如丁聪、王蒙、费孝道、金克木、董鼎山、刘晓枫、辛丰年等国宝级学者参与,《读书》在当时延续了一代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梦想。  相似文献   

4.
新创办的书评刊物《读书》,即将由三联书店出版。《读书》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按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报道、评介、讨论古今中外的图书以及和书有关的人和事,重点在当代;以书为主也谈刊物。它的对象是读者、作者(著者、译者、编者)和出版工作者(编  相似文献   

5.
1928-1937年,国立北平图书馆处于发展兴盛时期,在图书馆界内以及近代文化史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其时,馆办刊物以种类多、内容丰富、层次高等特色在推动学术研究以及社会阅读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学界以及社会上都有着一定的知名度,《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图书季刊》、《读书月刊》、《大公报·图书副刊》(合办)四种刊物便是其代表.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6.
新创办的书评刊物《读书》即将由三联书店出版,第一期可于三月下旬与广大读者见面。《读书》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按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报道、评介、讨论古今中外的图书以及和书有关的人和事,重点在当代;以书为主,但也可以谈刊物。它的对象是读书人、写书人(著者、译者、编者)和出版工作者(编辑、出版、印刷、发行)。对读书人,它希望能提高读书的兴  相似文献   

7.
南有《随笔》北有《读书》──兼谈期刊的名牌意识单澍铭多年来文化界一直流传着“南《随笔》,北《读书》”的佳话,两刊在学人心目中享有极高的声誉,甚至被看成是南北文化的代表。说来也巧,两刊都创办于文{t复苏的1979年,装帧都为书籍化的大32开的中型刊物,...  相似文献   

8.
《书林》是评介图书、引导读书的书评性质的读书杂志,以广大读书爱好者为对象,内容为评介中外图书,交流读书心得,传播图书信息,丰富读书生活。《书林》创刊于1979年9月,原为双月刊,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应读者要求,自1986年1月起改为月刊。《书林》创办以来,始终以“绐人老老实实的知识”,“不语‘怪、力、乱、神”,不发假大空的文章”为自己办刊的宗旨。在刊物如林的激烈竞争中,有些刊物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竞相刊登一些格调不高的言情、武侠、  相似文献   

9.
王珺 《青年记者》2021,(2):61-63
本文以中国书评媒体(报纸读书版)的发展作为背景,观察大众阅读趣味、阅读习惯的变化,探讨新媒介时代"浅表化""碎片化"阅读盛行的成因。并通过对《新京报·书评周刊》的微观分析,思考"浅阅读"时代书评媒体如何引领"深阅读"风尚。  相似文献   

10.
编辑个性与刊物风格高勇期刊编辑的个性直接影响着刊物的形象、风格乃至生命。在隽永的《读者》、新潮的《女友》、儒雅的《读书》、温馨的《家庭》等风格各异的刊物背后,都有一群个性鲜明的编辑。编辑的个性塑造着刊物的风格,刊物的风格又制约着编辑的个性。其一,编辑...  相似文献   

11.
读了十几年的《读书》,思想上受益良多。近读沈昌文先生的文章《回忆〈读书〉》(《南方周末》2000年11月9日),又觉得我们这些办杂志的人还能从《读书》中得到不少编辑方面的启示。一、“三无”境界谈到《读书》成功的原因时,沈先生一再强调“自己的局限和无能”,“因一己之无能才能联络到那么多能人,把这么一个其内容远远超过我们知识水平的杂志有声有色地办了多年”。他的同事又在“无能”之上加了“无为”和“无我”,构成一个“三无”境界。办杂志不是武大郎开店,刊物的水平当然要力求高于编辑自己的水平,否则就没有意思了。刊物的水平取决于作者的水平而非编辑的水平。编辑的能耐  相似文献   

12.
《北京晚报》近日连续发表评论家孙郁的专稿——《’93中国文坛一瞥》,作者在评述近几年走俏的“文化散文”时,谈到“以《读书》杂志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人的精神园地,可以说是扭转当代文风的大本营。空洞的、教条的八股文最早在这里销声匿迹。看《读书》是难得的享受,在《读书》影响和启示下,一大批文化散文期刊在去年纷纷创刊。”评论作者还赞扬《读书》等刊物的编辑和作者们,“以颇有历史感和责任感而著称于世。”使读者会感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1995,(6)
精诚·自觉·超凡──《美文》办刊宗旨述评张国俊最近新闻出版界和文学界流行了一种说法:“北有《读书》南有《随笔》,西有《美文》。《读书》和《随笔》都是老刊物了,而《美文》从1992年9月创刊,至今才刚刚三个年头,时间这么短,就有了如此的殊荣和成绩,这在...  相似文献   

14.
说说《中国消费者》的特色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消费者》杂志的编辑,我有幸经历了刊物从 1997年发行 2万份、 1998年 4万份到 1999年 10万份,再到 2000年发行 30万份的发展过程。我以为,刊物的迅速发展是与“特色”经营分不开的。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第一,开掘品牌效应,用品牌优势确定自己独有的特色   《中国消费者》杂志是由中国消费者协会主办的刊物,是中国消费者协会惟一的一份媒体。这一隶属关系决定了《中国消费者》自一诞生就有着与众不同的品牌优势和影响力。在全国 8000多种刊物中,《中国消费者》无疑是一个“黄金品牌”。如果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图书评论》的文章以短小精悍取胜,篇幅一般在两个版左右,这很不错。现在看来,有些文章的份量不够。我个人的看法是,刊物的批评圈还没有建立起来。要有一批专家来写,提高刊物的权威性;男外,还要建立一支青年学人的队伍,培养一两个评论家,比如《读书》杂志就培养了像华东师大  相似文献   

16.
褚定华 《传媒》2023,(23):23-24
<正>主流媒体是新闻舆论工作的主阵地,更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主战场。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等主流媒体必须紧跟时代,大胆应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作为一家有着65年发展历史的党刊,《浙江共产党员》杂志集团(以下简称“杂志集团”)坚持改革创新、奋勇争先,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拥有《浙江共产党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反腐败导刊》《宣传半月刊》4本刊物,  相似文献   

17.
《书林》是评介图书,引导读书的刊物,创刊于1979年。九年多来,《书林》坚持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虽数经挫折,仍锲而不舍,其中甘苦,真是一言难尽。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结合读书正在思考许多问题。一些原来肯定的东西被否定了,一些原来否定的东西被肯定了;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人们迫切要求“知识更新”。读书生活正在发生愈来愈深刻的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书林》必须赶上时代的步伐,努力反映时代的新潮流、新观念、新信息;而要做到这一点,又必须贯  相似文献   

18.
我最初知道《图书馆建设》刊物,还是在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系读书期间的1983年,当时的刊名是《黑龙江图书馆》,实际上是这一刊物创刊的第四年。而对《图书馆建设》有更为详细的了解还是1988年以后,  相似文献   

19.
书情     
小约翰·肯尼迪于1995年秋天创刊的《乔治》杂志,于今春3月出版创办人纪念专号之后停刊。 《乔治》是一本“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刊物,出版5年中至少赌出4000万美元。1999年7月小肯尼迪和他的妻子因飞机失事殒命,《乔治》苦撑20个月后终于关门。 小肯尼迪从小不爱读书,大学毕业后当了4年检察官,不热衷时政,后来投身媒体,与朋友合办了融政治、娱乐和名流文化于一身的《乔治》杂志。他倒想把《乔治》办得与众不同,然因眼高手  相似文献   

20.
在网络等新媒介冲击传统图书的社会大环境下,如今国内读书类刊物生存艰难。综合性人文社科丛书《读库》已经连续出版了7年,并且影响范围逐年扩大。《读库》的策划、组稿、编稿、设计、印刷、宣传、发行各环节与网络自媒体时代特点相融合,在海量网络信息的不利条件下突出重围;同时丛书的主编以自己的高人气博客为基础,摸索出一套独特的传播策略——网络自媒体与纸质媒介交融互动,在丛书内容方面创立"编读共建"的新颖模式,在销售、品牌树立等环节,也充分借助了网络的力量,成功地把一本书做成了一个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