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缔造取向课程实施的理念与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其取向主要有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和缔造取向三种类型。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蕴涵着富有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它秉持人本主义的经验课程观,强调对实施主体的人文关怀,关注“实然”的课程问题,主张对话与合作的主体交往方式。课程实施走向缔造取向,从学校内部来看,需要重建学校的价值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  相似文献   

2.
课程实施取向是人们基于不同的课程观、变革观、知识观等思想观念而形成的对课程实施的总体认识,表现为人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不同倾向.本文将通过分析两种课程实施取向理论,以及我国新课程实施的策略,明确新课程实施的取向要求,包括课程实施研究和课程实施实践两方面.  相似文献   

3.
党辉 《成才之路》2010,(24):22-22
有学者分析和理解课程实施的取向时将其分为以下三种:忠实取向、互相调适取向和缔造取向,这三种取向各有其区别于其他两种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适合我国当前教学实际的课程实施取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实施取向是课程实施首先要面对的问题。三种课程实施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和课程创生取向各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以及与其相适应的课程类型。对这三种取向进行认真分析,并选取适合我国教学实际的课程实施取向有助于新课改少走弯路从而达到预期效果。根据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实际,当前新课程应采取相互适应取向的课程实施取向。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基础课程改革,课程实施成为了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课改的重中之重是对课程价值取向的讨论,课程价值取向主要有忠实价值取向、相互适应价值取向和创生价值取向。这三种价值取向体现了国家统治阶级对课程实施不同程度的控制方式,国家控制方式主要有外在控制和内在控制、强行控制和软性控制、显性控制和隐形控制。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对这些关系的把握有利于我国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基础课程改革,课程实施成为了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课改的重中之重是对课程价值取向的讨论,课程价值取向主要有忠实价值取向、相互适应价值取向和创生价值取向.这三种价值取向体现了国家统治阶级对课程实施不同程度的控制方式,国家控制方式主要有外在控制和内在控制、强行控制和软性控制、显性控制和隐形控制.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对这些关系的把握有利于我国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课程实施取向有三种: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创生取向。对此,应从复杂思维的角度去认识:课程实施取向的各功能之间是互为补充的;课程实施取向的选择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同步的过程;课程实施取向的转换是一个后者对前者的超越过程。有鉴于此,在新课程改革中,要允许课程实施取向选择的多样性;倡导以相互适应取向为主导的多种取向并存是当务之急;通过教师的专业发展引导教师向更高一级的课程实施取向靠拢。  相似文献   

8.
一、复杂性思维下的课程实施解析(一)课程实施的内涵及取向课程实施,就是把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或者说把书面的课程转化为教学实践的过程。同一个课程方案,对于不同的实施者和不同的条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正是由于人们对课程实施的本质认识各不相同,导致人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同实施取向选择。根据美国学者辛德尔、波林和扎姆沃特的归纳,课程实施有三个基本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和“创生取向”。  相似文献   

9.
倡导创生取向课程实施,是对传统课程实施观的一种超越。只有我们明确课程实施中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课程实施中的资源,确定课程实施中教师、学生、课程研制者之间的交互对话协商关系,保证课程实施具有动态生成性,在评价方法上强调多元性和形成性,解决了这几个关键性问题之后,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才会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10.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 ,课程实施取向决定了课程实施的实际形式。明确课程实施取向的研究意义 ,了解教师遵从或恪守、修改或适应、漠然或抵制的三种课程实施取向 ,探讨影响教师课程实施取向的主观与客观诸因素 ,这对当前的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