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在是体育的春天。中国女排又勇夺世界冠军。今天,你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春风?”《中华武术》要创刊,想请您题”这也是春风!”我访问萧军同志就是这样开始的。萧老是个地道的武术爱好者,他今年75岁,还是拳不离手,武术成为他每天的必修课。说到这儿,他高兴地走向两大摞书前说:“最近我整理了一下书籍,这些都是武术方面的,还真不少,其中有的可能还是孤本珍品呢。”萧老说:“武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份遗产之所以宝贵,并不完全是因‘古’。古的东西不一定都好,有的古玩艺儿虽好,但也不是人人有用,人人能用。秦始皇兵马俑…  相似文献   

2.
四“牛”之一,夏伯华夏柏华,1937年3月出生,安徽郎溪县人。自幼习武.1957年考入北京体育学院武术本科专业,受教于张文广教授。196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本科、青训队和院代表队的教学与训练工作。历任班主任、级主任、教学组长和教研室副主任,并担任两届硕士研究生导师。25年的教学历程积累了丰富的教学与训练经验,培养出一批批武术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入选“中华武林百杰”“十大武术教授”以及“中国武术八段”称号。 《四牛武缘》按照夏柏华的人生经历顺序,着重突出描写了夏柏华武术业务能力以及对武术散打项目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阮纪正 《武当》2008,(10):28-31
(接上期) (1)武术本来不是体育 体育学名“身体敦育”,概念源出于卢梭的《爱弥儿》,法语原文为“Education Physiquw”,英语表述是“Physjcal Education”,不包括高水平竞技运动“Top Level Sport”。现代人一般把武术归于体育,并把它定位于一种“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确实具有不少体育属性,  相似文献   

4.
2003年10月25日,北京武术界的老字号——北京四民武术研究社为他们的老社长牛宝贵先生举行了七十寿辰庆典,表彰了老人五十年来为武术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为继承、发展、振兴四民武术社这个百年老社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袁铁军,湖南省湘中武术院院长。袁铁军受爷爷和父亲的影响,从小苦练武功,年轻时曾多次在全国、全省各项比赛中获奖。袁铁军说:“练武术练了这么多年,慢慢地觉得自己一个人练武术不过瘾,应该把自己多年来学到的本领、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别人,使更多人掌握武术。”于是,袁铁军开始筹划他的武术院。1989年,湖南省湘中武术院正式成立。袁校长介绍,学校除了教学生练武术之外,着重培养学生全方位的素质:文秘.电脑、汽车驾驶……只有让学生成为综合型人才,才能适应现代社会日益激烈的竟争。出许正是这种实用的课程安排使湘中武术院从建…  相似文献   

6.
于志钧  于敏 《武当》2003,(5):30-32
中华武术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功夫,它给人的观感是“神”而“玄”,俗话说,就是“神乎”,“玄乎”。我们曾看到过一些武术表演,一掌把人打地跳起来,飞出十来米远,打地真漂亮。可是,当人们冷静下来,又觉得“太玄了!”于是就怀疑“这是真的吗?!”西方人大概也是出于这种心境。一位中国医生到美国教授过太极拳。他说:太极拳的健身养生价值,美国人是接受的,然而他们不相信太极拳能对付  相似文献   

7.
盛松芬 《精武》2009,(9):74-75
我自幼随父习武,后又拜在几位老师门下研习武术,断断续续已有四十多年的时间。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使我无论在拳术上、还是理论上,总感觉有学不完的知识。平时我喜欢记笔记、写感想、搜集有关武术方面的资料,如今我喜欢在博客中释放自己习武、教武的感悟。武术这一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一直让我对她“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8.
<正> 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开始实施了。在贯彻新大纲中,不少教师对如何完成各年级民族传统体育教材(以下简称武术教材)的教学任务感到为难。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体育教师没有受过武术系统训练,即便学过,也是短期突击。所以教师自身动作不规范,动作做出来不是“那个意思”,教起来怕出丑,因而感到为难。 我的体会是,如果能很好地掌握与运用武术教材“三先三后”的教法特点,还是可以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  相似文献   

9.
求解“何为武术,武术何为”的元问题,需在文化自觉语境中,由中国文化轴心时代的文武分途而教出发,发现当代武术发展的历史根源以及武术人“锻炼行道,练以成人”的文化实践。研究认为,武术人将动作作为求道对象,不仅将拳区分为4种类型,并探索“改变常人拳,三节四梢微观化透视,时空之练”的求道路径,而且在改造身体时变化了气质,终以“武德和功夫”作为“练以成人”的体现。武术人的“锻炼行道,练以成人”不仅完成其“由社会人而武术人”的成人,而且还以其区别于常人、军人、文人的动作方式,作为文化标识之所在、文化认同之基础。  相似文献   

10.
肖灿 《中华武术》2000,(6):52-52
我看了第4期“武友沙龙”栏目中陈伟同学的自述,很为她决定远离武术感到惋惜。 我以为,其实有很多热爱武术的人都是在忍受着寂寞与孤独的。星光下,刀冷剑寒,子然一身。或许,若有掌声、喝彩和月桂树的花环,就不会再孤寂了吧?可事实总是“知青少,弦断有谁听”。我也好害怕独自练武,终落个“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很小的时候,我就被武术那种气壮山河、势冲霄汉的气势吸引了,但直至入大学,才有机会与武术结缘,被选入校武术队。不久,我参加了省大学生运动会的武术比赛。当时,队友们捷报频传,我却战绩不佳。之后,…  相似文献   

11.
当时有两个项目引起我较多的注意,其中一个是武术。武术队和棋类队住得最近,因此我们经常看到武术队员们训练。我对武术队之所以感兴趣,一方面是由于刀、枪、剑、戟这些兵器吸引人,更重要的是武术和围棋尽管一个是武、一个是文,一个是动、一个是静,但都有数千年的历史,都是祖国的传统项目,都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所以我对武术的感情从一开始就不一般。  相似文献   

12.
全民健身的大潮席卷全中国,在体育产业欣欣向荣的今天,作为中国人骄傲的国宝——中华武术,却被许多国人淡忘了。与之相反的是,跆拳道等洋武术却让广大的青少年和成年人趋之若鹜,武术专业学校开起了跆拳道课,武术馆里教起了跆拳道、空手道。连外国人都拍手叫好的中国功夫,现在却被我们一些自己人看不起,我为中华武术鸣不平。  相似文献   

13.
名家信箱     
《中华武术》2002,(4):54-55
本刊从今年第一期开始设立“名家信箱”栏目后,陆陆续续接到许多武术爱好者的来信。这些来信除了表示欢迎建立这样一个和武术名家沟通、联系的园地外,并提出了许多问题。有些武术爱好者还提出,希望能颂这些武术名家的通信地址和联系电话。当我们把这些问题反馈给武术名家们后,他们为广大武术爱好者的习武热情深深感动,表示愿意解答武术爱好者们的问题,帮助武术初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促进学生武术核心素养的培育,针对我国武术教学中存在套路内容“繁难”、教法单一、重“形”轻“击”、重知识灌输,轻自主性培养、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学生不喜欢武术课”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有效促进武术认知、武术运动能力、武术人格培育的原则,基于此原则,对“化难为易”策略、“化浅为深”策略、“化无趣为有趣”策略、“化技术为实践”策略、“知新温故”等策略进行了具体探索性设计,并对上述策略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了阐述,为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提供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是中国古代的先人们长期积累的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武术套路作为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到今天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和特点。而这种中华民族的国粹要得以继承发展,在中小学校中开展武术套路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大力开展武术套路教学,不仅是出于对教学对象自身的考虑,也是延续我国传统文化的需要。文章通过对杨浦5所中小学20名体育教师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访谈学校领导和武术套路教育方面专家,从而揭示上海市杨浦区中小学校武术套路教学的现状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围绕武术的社会认知、信任、形象危机与武术教育“去身”“去心”的教育问题,利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对先秦武术教育进行深入探析,并从中获取启示经验,以期消解武术社会信任与教育问题。先秦武术教育内涵主要体现在:1)“以礼见天”的等级规范教育;2)“乐舞之和”的制敌武德教育;3)“射以观德”的内外不伪教育;4)“御以载道”的天下治理教育。启示:1)将“以礼始终”的观念贯彻武术教育全过程;2)让“寓教于体”的身心教育,成为武术教育的主体内容;3)整合与开发武术的“技术之乐”,提升学生、大众对武术的喜爱。先秦武术教育作为武术教育的源头,探源与汲取先秦武术教育中的内涵价值,对武术面临的社会认知、信任、形象危机与武术教育的“体教分离”具有借鉴与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由于武术套路是由许多单个动作组成的,方向多变,路线复杂,并要神形兼备,所以很多教师感到武术“难教”,学生感到武术“难学”,学会后又“忘得快”。为了克服“难教、难学”和“忘得快”的现象,提高武术教学质量,笔者积30年教学经验,从示范角度出发,打破一般项目的常规教法,对提高武术教学质量起到了明显效果。 1.异速示范法:这是根据教学任务、教学步骤及不同的时机确定的不同速度的示范方法。例如:第1节课可采用正规  相似文献   

18.
从“体教结合”转向“体教融合”,对学校武术发展现有的价值定位和把握学校武术发展未来走向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归纳分析等研究方法,深度探究目前学校武术发展的模式和路径轨迹,为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推动学校武术协调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和内涵,以展现学校武术发展和建设的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我区中小学校在体育教学中,为了上好大纲的武术教材,首先抓了武术操比赛。1982年以前,我们调查了全区120多所中小学落实武术教材的情况,有10%左右的学校安排了武术教时和教材;40%左右的作为机动内容,近50%的学校“搁浅”不教。原因之一是许多教师不会武术。当时,我们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搞以武术为基本内容的教学研究课,组织大家看武术教学方面的电影,但收效甚微。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 首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过1982年全国武术工作会议的传达,明白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编选的武术,不仅可使学生学到锻炼身体的方法,有防身、健身  相似文献   

20.
陶仁祥 《体育科研》2003,24(5):52-55
身体,是人的生命活动主体,也是武术运动的主体。武术运动,是一项徒手或手持器械,以肢体各部位体势运动变化,与意念、呼吸、劲力相结合形式的综合性全身性运动。武术套路的势式动作和技法变化,都是由肢体体势动作变化而成。因此,武术运动对身体各部位体势,都有严格的要求――如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等方面。行势走架,动静、开合,站立、走转,进退、起落,闪展、腾挪等,都有严格的体势变化要求。要想练好武术,教好武术;要想提高武术技艺,就必须十分清晰了解身体各部位正确体势的要求与运用。这就是武谚所说的“明三节”,同时武谚还用“三节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