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从人的全面发展、人才的“又红又专”、干部的“四化”标准等方面强调了“以德育人” ,江泽民同志从加强思想教育 ,调整社会利益关系的角度提出了“以德治国”。“以德治国”是对“以德育人”思想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是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框架下的一个重要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2.
今天的“以德治国”,追根溯源是对儒家“德治”思想中以民为本,立身惟正,举贤任能,教而后刑等积极合理因素的深刻借鉴和继承,包容了儒家“德治”智慧的深厚底蕴。“以德治国”与儒家“德治”在性质和内容、主体和目的、实施时的地位和方式等方面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和不同。“以德治国”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思想的发展和升华,是新时期对国家管理机制进行理论探索的结晶。  相似文献   

3.
“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21世纪初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它是对我国传统“德治”思想的批判继承并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成果。实施这一方略必须把“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以德治党,以德治政,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历史上,法治和德治一直是治理国家的两种根本手段,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对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德治”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天我们所说的“以德治国”.并不是只有中国传统的儒家“德治”思想这一理论来源,不应谊把今天的“以德治国”看成只是对古代儒家“德治”思想的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提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既要抓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抓好精神文明的建设,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江泽民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重视精神文明的思想,在坚持依法治国的同时,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并把它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明确提出要“以德治国”。“以德治国”既是邓小平理论的发展,也是对儒家传统德治思想的批判继承,是江泽民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是形势的需要、时代的产物, 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超越,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关于“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 ,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国安邦的基本方略的精辟概括 ,是对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深刻总结 ,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高校作为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实现以德治教尤为迫切和重要。一、“以德治国”与“以德治教”的关系“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以德治教”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只有把“以德治国”的方略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各部门以及每个公民身上 ,才会产生巨大的治国效应。1 .“以德治教”是“以德治国”的基础。“以德治国”是靠人来实现的 ,而人则有道德高尚…  相似文献   

8.
论张栻的"德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为"东南三贤"的张栻以宋代理义之学为基础,提出了完整的德治思想.他以理义之学作为治理天下的理论根据,主张帝行德治要正君心,要给人民休养生息的权力,要以德为本,以刑为辅.深入研究张栻的德治思想对我们当今推进以德治国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德治国"思想的科学内涵及精神实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思想。此后,思想理论界对此给予了广泛的关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一、提出“以德治国”的背景及意义为什么我们党在提出“依法治国”治国方略之后提出“以德治国”方略,这是学术界着力探讨的热点,也是弄清楚“以德治国”思想精神实质的关键。学者认为,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以德治国”思想是在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基础上提出来的,反映了我们党和政府的一贯主张。社会主义既是一种…  相似文献   

10.
朱熹理学对当官“为民“思想的阐发,丰富了儒学“民本“、“为政以德“、“官为民役“的内涵,一朱熹的“为民“思想和为官实践,闪现出朱熹理学的人民性光辉,是朱子思想精华之一,它对徽州出为仕宦者的影响,造就了一大批当官为民的理学名臣,成为徽州文化的又一个亮点.朱熹“为民“思想至今仍有借鉴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治国方略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这一重要思想,是我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认真0学习、坚决贯彻这一思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契约伦理的视域看“以德治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从契约伦理的角度论述了古今“德治”之划界以及在现代民制度下实现“以德治国”的问题。孔子从“性本善”的人性论假定出发,以德治、民本和礼治三统一建构了传统中国社会道德理想主义的基本理论框架,但孔子德治思想的存在背景是私民社会,现时代德治思想的指出背景则公民社会。私民社会是个无契约的社会,公民社会则是个契约社会,只有在契约伦理的视域中才能正确理解以德治国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是对古今中外法制和道德自律思想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它根植于中外优秀思想而有所超越。  相似文献   

13.
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也是在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等学校,要根据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治国方略的要求,立足校园,以建为本,搞好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和校园公共场所公德建设。  相似文献   

14.
“法治”、“德治”是加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保持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两条重要途径,本文着重讨论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由此提出了如何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5.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问题,自古以来就是社会治理中人们特别关注的问题。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上提出"以德治国"的方针。那么当前在我国,到底是实行法治更为适合还是德治更占上风呢?抑或是德法结合呢?本文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入手进行探讨,并尝试对"德性法治"的构建问题进行了浅谈。  相似文献   

16.
本在理解、浅析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基础上,论述了高等院校实施“以德治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对构建新型高校德育体系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17.
“德主刑辅”是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它对中国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在孙中山、毛泽东等领袖人物的政治思想中均有明显的体现。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政治空们提出了治理国家的新思路:以法为主和德法并举。“从德主刑辅”到以法为主,再到德法并举,这既体现了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轨迹,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精神文明的自然承 续。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中国正处于一个社会全面发展的转型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依法治国”,“以德治国”,为当前的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试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加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创新,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贯彻“以德治国”的方略,要立足于我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站在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高度,实施以德治校、以德育人、以德修已,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系统性、层次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