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色》是美国黑人作家爱丽丝.沃克最成功的作品,通过对种族问题和性别歧视问题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女性自立自强走向新生的历程进行的社会现实写照,描述了女主人公茜莉的成长历程。本文通过分析茜莉从缺乏自我意识的黑人少女到具有独立人格的新女性的成长过程,探讨该书作为一部成长小说的主题和特征。  相似文献   

2.
凯瑟琳.安.波特的短篇小说创作在南方文学史上名噪一时。《被抛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从心理活动描写与女性意识觉醒的角度刻画、诠释了老妇人韦瑟罗尔不平凡的一生,探讨了生与死以及南方女性从丧失自我到寻找自我、发现自我的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3.
《推销员之死》(Death of a Salesman,1949)是美国著名剧作家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1915~2005)的代表作品,也是美国戏剧史上最具影响的剧本之一.米勒通过表现主义、象征主义、意识流等文学创作手法,结合灯光、音乐等舞台手段,将过去与现在、虚幻与现实有机结合,凸显了一个家庭成员之...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美国作家凯瑟琳.安.波特之作《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为例,从主题人物刻画、环境烘托、写作手法以及创作视角等方面分析了欧美成长小说之不同。主题上,欧洲经典成长小说以乐观的态度和完美结局来表达成长主题,美国成长小说充满悲剧色彩;人物刻画上,欧洲经典成长小说主人公都是在向社会"妥协"中达到同化的,美国成长小说非常注重"自我"的表现和人生目标的实现;写作手法上,美国成长小说更加多样化;创作视角上,由经典成长小说的全知视角向多视角的转换也是其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5.
乔伊斯在小说《伊芙琳》采用的自由联想,内心独白,时间颠倒三种写作技巧,为解读意识流小说的写作特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乔治·奥威尔的《1984》是著名的反乌托邦、反极权的政治讽喻小说。小说深刻地反映出极权主义对人性的摧残,充满了作者对未来社会的忧虑之情。象征手法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和可读性,不仅有利于揭示作品主题,还能增添读者的审美愉悦。本文拟通过分析文本中典型的象征物来展示《1984》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托妮·莫里森的《宠儿》通过一个黑人母亲杀婴、婴儿还魂的故事,抨击了美国蓄奴制对黑人奴隶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残,为处于“失语”地位的黑奴找到了声音.作者在书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使作品主题更加明确,人物性格愈加鲜明.通过分析红色、锡烟盒、树木的象征意义,深入探讨隐藏于这些象征意象背后的深层次主题和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8.
乔伊斯的巨作<尤利西斯>作为最杰出的意识流小说典范广泛采用了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手段--时空交锚--心理时间运用,以及感性印象、声音节奏和散文文体,令我们广大文学爱好者更加清楚对于意识流小说的解读应重点放于以意识流的完整性对抗和理解意识片段的零散性,进而做到从整体上对小说的意识及其流程进行把握,最后联系生活实际,引发我们深刻的自省.  相似文献   

9.
屠格涅夫散文诗中相当数量的女性形象象征着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艺术观。象征手法是表现作者内心世界的恰当方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和他的中短篇作品《死者》,正如在他的其他大部分作品中一样,乔伊斯在《死者》一文中也使用了意识流的文学手法,而这并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点缀,是有其作用和功能的。本文简要分析了乔伊斯对主人公加布里埃尔意识流的描述在文中的三大作用,并得出结论,意识流的描写在《死者》这部小说中意义重大,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小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周大新小说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是一以贯之的,《湖光山色》围绕着楚暖暖这一女性人物形象展开,将女性的成长从个体意义延伸到了社会层面,女性在与男性、权力、金钱等的不断碰撞中成长,反映出当下乡村世界改革与发展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同时,作者通过女性成长叙事这一母题,凸显了当下女性的现实境遇与男权社会制度对女性的压制,及女性对现有生存机制和生存秩序的挑战和反抗。  相似文献   

12.
<百舌鸟之死>是美国南方女作家哈帕·李的唯一一部小说,作品一经发表就众口交誉.小说象征手法的运用对烘托主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试从部分场景,人物和小说题目中分析作品的象征手法.  相似文献   

13.
成长小说作为以叙述人物成长过程为主题的一类小说,主要反映主人公在经过一系列重大变故与转折事件之后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心路历程.论文从出走、引路人、成长仪式、精神顿悟、个人主体意识建构等成长小说的多个结构要素对《飘》这部文学作品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女主人公思嘉逐步走向成熟的精神成长历程,进而总结成长小说所具有的模式特点.  相似文献   

14.
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红字》,是一部关于北美殖民时期恋爱悲剧的罗曼史。《红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对人物、情节、语言展开隐喻式的设计想象,呈现出较为浓烈的浪漫主义风格。本文主要探讨《红字》象征手法的运用,《红字》象征手法在人物心理描写、直觉描写、冲突描写中,有着较为细腻与深刻的刻画。  相似文献   

15.
美国当代女作家雪莉·杰克逊的著名短篇小说《彩票》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含义深刻的作品,作者巧妙运用象征手法,以一篇小说为载体,讲述了两个故事。探讨了人对传统的顺从,揭示了女性做出牺牲和长期受歧视的社会现实,更触及到人性最深处的原始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在中西文明史上,女性长期处于被压抑、从属的地位。很多文学作家在创作中思考、探寻解决妇女问题的办法。美国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在《店员》里塑造了一个敢于在困境中努力追求女性自我和理想的女性形象,值得读者沉思和借鉴。只有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才能构建和谐进步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18.
在《红楼梦》中 ,沉睡了几千年的女性主体意识觉醒了。首先是女性自身的“人”的意识的觉醒 ;其次是女性的自由平等权利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女性审美意识也开始突破封建的“妇容”观 ,蕴涵着男女平等的可能 ;崭新的爱情婚姻观念大胆突出自由选择与“先情后性”的立场 ,冲决着传统的两性伦理秩序 ,饱含着女性自由发展的向往。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问世以来,对它的主题的探讨众说纷纭,其中也不乏真知灼见,但是,却并没有一种学说能够完全地说服读者。笔者以为,《西游记》的主题是人的成长这一永恒母题,小说通过孙悟空形象的塑造,真实再现了个体生命成长历程中的种种困苦磨难,主要是以唐僧为代表的成人世界为他设置的各种成长考验和对他施行的强制性规范化教育。对于成人世界,孙悟空经历了由反抗到被迫接受,再到自觉认同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一文写作手法的分析,展示了一代大师福克纳运用象征主义写作手法的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