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宋朝对外交往文书中的称谓体现出丰富而复杂的形式。称谓的复杂性,体现了宋朝对外关系的独特性,而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既体现了历史的继承性,是传统“天朝礼治外交体系”的延续,又是宋朝在特殊的“国际环境”下对以朝贡形式维持的所谓“中国的世界秩序”的颠覆和瓦解。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是一个身份等级社会.公文中的称谓,因为能够直接体现出官署之间的尊卑高下,契合了等级政制的需要,所以历来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形成格式规范而被严加恪守.发展至清,其格式之繁已臻于极致.及至民国,复杂的称谓格式却逆转而下:渐趋简化,甚至解体.这个演变过程折射出我国公文"礼仪"让位于"效率"的现代化精神.公文称谓格式的演变,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公文称谓词语的简化,二是公文署衔程式的进化.下文试作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锣戏,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戏曲鼻祖",在历史文献中也称"罗戏"、"猡戏"、"逻逻"等,在民间也有"大笛子戏"、"大笛子罗罗"等称谓.它源于唐代宫廷音乐,成于宋朝,盛于元朝,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比昆曲还早.  相似文献   

4.
不平等条约与鸦片输华合法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庸赘言,鸦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对外战争爆发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正因此故,这场战争名符其实地被称为"鸦片战争".尽管某些西方人士不同意这个称谓①,但战争因鸦片问题而引发却是不容置辩的事实,于此,英国侵华军总司令朴鼎查在当年就曾供认,"正是鸦片贸易才产生了麻烦,最后导致了战争"②.  相似文献   

5.
"小报"是宋朝后期民众对与封建官报有较大差异的民间报纸的习惯称谓."小报"起始于北宋末年,流行于南宋,被当时的读者隐称为"新闻".到了南宋,人们开始把这类非法新闻称为"小报"."小报"记载的也是非官方发布的消息,它是我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由于这种报纸为读者提供了不少官报所不载的和官方禁止发表的文件和新闻,满足了他们对朝廷人事变动和政事活动消息的需求,成为邸报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时期""治理时期"四个阶段,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形态演变的历史脉络及其创新机制.通过对不同时期对外传播形态的考察,认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传播形态呈现出"对外宣传——对外说明——对外传播——公共外交"的变迁路径.对外传播形态演变是多种复杂因素动态交织的结果,具体体现为:国内政治需要...  相似文献   

7.
对于庭审涉及的犯罪嫌疑人,传媒的报道应该严格采用正规的法律用语,这不是形式问题,而是透过这种称谓形式体现法治。  相似文献   

8.
"软文"是业界的术语,用以称谓大众媒体中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发布的广告信息."软文"最早起源于西方,始自"有偿新闻",是企业或相关组织为了提升自己的形象和知名度,更好地与公众沟通而通过报纸等媒体发布的付费文章.  相似文献   

9.
对于庭审涉及的犯罪嫌疑人,传媒的报道的应该严格采用正规的法律用语,这不是形式问题,而是透过这种称谓形式体现法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嬷嬷"是古代戏曲小说常见的称谓,通常用于指称年长妇女.该词<辞源>失收,而<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二书在义项排列、书证的使用上均有不当.本文考证了"嬷嬷"称谓从元代以来数百年间所经历的由泛称到尊称,直至贱称的演变,并讨论了该称谓从获得亲嫡尊贵义到使用范围下移、亲嫡含义淡化,直至用于称妓院老鸨,称女仆等低贱称谓在文化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宜"文化中,包含了"因地制宜"的理念,对宋朝时期家纺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代家纺设计中较好地融入了"因地制宜"的理念,在屏风、毛毯、寝帐等家纺的设计中均体现了"因地制宜",这就更好地促使宋代家纺设计更具独特的艺术魅力,设计师们将"因地制宜"理念融入家纺设计中而创造了璀璨灿烂的家纺设计文化。  相似文献   

12.
宋朝的架阁库是以架阁形式保存文书档案的机构,也是宋朝对档案保管装具进行的重大改革.我国古代放置图籍典册常"藏于金匮",将档案封闭于容器内,不便于排列放置,不利于查找利用,而且容量小,不能适应档案日益增长的保管需要.架阁由数格构成,多层放置,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分门别类平面排列,既便于查找和利用,又大大增加了保存档案的数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体现"慎刑"思想和彰显刑事司法中的人文关怀,宋朝统治者对司法官员的渎职犯罪规定了较为严厉的惩戒措施,对司法活动中案件受理渎职犯罪进行严厉惩治。  相似文献   

14.
"××哥"是因网络上"犀利哥"而流行开来的一种语用形式,这种结构来源于"哥"表示称谓的常用格式,但在意义上只保留了"哥"原有的指称男性的语义特征,其具体用例是通过借代方式产生的,同时通过仿词手段产生了一些衍推用例。  相似文献   

15.
"特约评论员",是指新闻机构约请有关权威人士、专家、学者就某一重大理论或现实问题发表重要评论时所使用的称谓.较一般评论更为显著,是新闻机构对外发言的一种灵活方式,往往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反响.最近,两会报道中,央视新闻节目"杨禹快评"受到了大家关注,这是央视两会报道中首次以"特约评论员"为品牌的节目.随着节目的热播,"特约评论员"重新获得大家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6.
文中的称谓应当规范,这是编辑的常识.但是对于什么样的称谓才是规范的,语用学划定的范畴大大超越了语义学的范围.比如"我"、"你"、"他"其复数称谓是最为常见的,也最好确定的,可是在言语应用中,却有着大量突破语义"围城"的语例.  相似文献   

17.
过去对于里耶秦简"主"称谓的含义与性质的界定可再考察。列表对比秦始皇三十五年五月前后发文者称呼收文者的变化,具体分析县内或县际之间往来政务运作流程中政务涉及者与收文者所称"主"的对应关系,可证明:收文者称"主",实指冠于某官名的收文者个人或某机构的实际长官,体现的更多是其在政务处理上具有的权力,而不单纯是责任。正确理解"主"称谓现象,为探讨地方文书工作与政务运行机制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杨兴英 《兰台世界》2012,(36):18-19
本文在回顾宋朝经济实例基础之上,浅析了宋朝信用体系的初步建立,并从信用形式、信用工具以及信用管理三个纬度阐述了宋朝信用体系的发展,从而呈现出中国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9.
齐娟 《兰台世界》2013,(12):155-156
队舞起源于唐朝,在宋朝时成为宫廷乐舞的宠儿.宋朝的队舞,对于前朝进行了较多的保留与继承,并进行了发展与创新,更为注重避俗求雅,增加了大量的诗歌朗诵与对答,同时利用朗诵、歌唱、舞蹈等形式,有意识地加强故事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0.
今天被我们称作档案的事物,最初却被冠以别的名称,"商代叫'册',周代叫'中',秦汉叫'典籍',汉魏以后叫'文书'、'文案'、'案牍'、'案卷'、'簿书'等",[1]近代被称作"文件"、"图书"、"照片"等.对于这一现象,我认为不仅仅是称谓的不同,而档案和以上的称谓是不同概念,不同称谓表示其是不同类别的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