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从管理学和政策学的视角,探讨了公立学校教师薪酬改革的问题.文章在回溯了教师薪酬制度历史沿革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教师薪酬体制的结构及其对个人和组织层面的消极后果.作者认为,绩效工资改革是增强学校效能、促进学生成绩提高的有效途径;改革的未来取决于一系列多变因素之间的复杂互动,而系统的整合与协调是确保绩效工资计划有效并持久推进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教师绩效薪酬制度改革是当前高校人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关键路径。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相继进行了岗位津贴制度的改革探索,初步形成了"以岗位为基础、以绩效为主体、以奖励为重点"的多元化的教师绩效薪酬制度,建立较为合理的激励分配机制,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薪酬结构的保障性因素减弱、薪酬的形式过于单一、量化评价易造成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等问题。通过对高校现行绩效薪酬制度的模式、特点的概括,分析了绩效薪酬制度实施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高校教师薪酬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毕妍 《上海教育科研》2012,(3):47-49,60
实施绩效工资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及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美国近年来绩效工资改革的成功典范——科罗拉多州丹佛市教师专业薪酬制度的设计理念、实施方案和成功的原因,探讨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4.
高校教师薪酬制度的现状及改革措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集权  焦伟 《江苏高教》2007,(1):126-127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教师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的原则和措施.高校教师薪酬制度要打破按统一的工资标准发放工资的形式,建立起以职位工资为基础,突出能力工资和绩效工资的薪酬模式,为高校教师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实现学校与教师个人双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H职业技术学院从2003年开始即实施全员聘任制度和绩效工资改革.论文简述了H职业技术学院的基本情况和薪酬改革历程,客观分析了薪酬改革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绩效工资制度的优化措施.为当前全国范围内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当前丹佛市实施的公立学校教师专业薪酬制度被誉为美国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典型代表。丹佛的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的主要原因是获得了教师工会的支持和参与,并且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制定出了较为科学、完善、公平的绩效评估方案。丹佛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方案中对我们最具启发意义的主要有:注重团队绩效、既关注学生学业成绩也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绩效工资可升可降等。  相似文献   

7.
关于高校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7月,我国事业单位实行了工资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它是一种以岗位聘任管理为核心的较为健全的薪酬体系,是岗位激励、资历激励、能力激励、绩效激励、考核激励、保障激励、工作特殊性激励的综合体现.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作为高校薪酬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贯彻实施人才强校的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师绩效薪酬制度改革是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高等学校知识产出的重要动力。当前中国高校绩效工资制度运行出现了制度设计的价值导向歧途,滋生“谋生学术”的思想行为;制度设计出现薪酬结构失衡,违背绩效薪酬改革目标;缺少增量绩效工资的保障机制,造成高校“内卷竞争”恶化等问题。因而需要高校教师绩效薪酬制度改革强化制度顶层设计的合规律性与合价值性;坚持高校自主与政府调控相结合,优化高校绩效薪酬制度内容;衔接绩效薪酬制度改革与人事制度改革,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适应职业院校教师分配制度改革的需要,建立健全绩效薪酬的课时工资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本文拟通过对课时工资制的界定,探讨实行课时工资制所应具备的条件和实施的基本形式,从而提出课时工资制度是一种绩效与能力结合的薪酬模式。  相似文献   

10.
薪酬是激励教师科研积极性、推动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河北省X学院为例,通过对薪酬制度、薪酬满意度、薪酬激励效果三个方面问卷调查分析发现:现行薪酬激励制度存在教师整体薪酬收入不高,高层次人才难引进;奖励绩效差距不明显、激励效应体现不充分;教师存在职业惰性,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难等问题.因此,应从提高校内绩效标准、...  相似文献   

11.
在"无处不网、无人不网"的环境下,要做好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结合学生特点和需求,加强隐性教育,激发教育客体的自主性,同时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丰富教育形式和内容,增强服务性,教育主体不仅需要主动深入网络而且能够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有效引导学生,及时解决问题,并开展抛题式教育实践,将学生有效引向思政教育网站,达到增强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绩效工资改革,是公办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公办高职院校绩效工资改革须处理好几种关系,并注意把握岗位设置管理、绩效考核评价、薪酬制度设计、绩效工资激励、思想政治工作等工作环节,以达到改革目标,对薪酬分配改革顺利进行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大学精神,对于大学和社会,有着独特的熏陶同化和教育引领功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存在的根本。在学生工作中发扬创新精神、坚持科学民主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守学生工作者的独立人格,是大学精神传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发展,体系日趋完备,结构更加合理,课程设置更趋科学。始终体现鲜明的政治方向、始终结合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始终立足大学生思想发展的新实际,始终依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历史发展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5.
魏书生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涌现的著名教育家,他提出的“自主创新+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既有个人的独特风格,又体现了时代的特点。他走的是一条“自我发展,追求卓越”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工学结合探索;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优化工学结合环境;进行制度创新,保证工学结合的有效实施等方面,对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开发基于工怍过程的学习领域的课程,加强校企合怍并进行制度创新,是开展“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传统数学教育模式的弊端和数学建模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上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将数学建模融入到各门数学课程教学中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殊不知,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内在发展和各方面的追求都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点。以人为本,这个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我们生活和工作各个方面的理论准则同样适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的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historical ontology, as one form of reflexive critique, is an instructive research design for making sense of the political and historical constitution of the Academic Language and Learning (ALL) educator in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 The ALL educator in this paper refers to those practitioners in the field of ALL, whose ethical agency has largely been taken for granted since their slow and uneven emergence in the latter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Using the lens of governmentality, genealogical design and archaeological method, the historical ontology proposed in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how the ethical remit of the ALL educator to ‘make a difference’ to student learning is not necessarily a unifying construct providing a foundational moral basis for the work, but a contingent historical and political effect of the government of conduct in liberal society. The findings of this approach are not intended to undermine the agency of the ALL educator, but to assist in making sense of the historical conditions that frame and complicate their institutional intelligibility as ethical agents in the academ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