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卡波特是美国非虚构小说的领袖人物,其代表作<在冷血中>昭示着非虚构小说这一革命性的文学形式的最高美学成就.本文从恐怖气氛的真实记录、叙事手法的惊世骇俗以及人物描写的大胆革新等方面入手,解读了该部非虚构小说的艺术成功之因.  相似文献   

2.
小说教学对“虚构”知识的运用存在“简单化”和“误用”问题,这是因忽视其复杂内涵而造成的。“虚构”的复杂内涵需要从阅读行为、小说材料来源、创作结果、创作行为过程、虚构的本质等几个视角来揭示。将“虚构”从静态的内容性知识转化成动态的阅读方法知识,有利于提升小说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恐怖小说是许多读者喜闻乐见的一种小说类型,其魅力就在于它带给我们强烈的、刺激的阅读感受。对现代读者来说,阅读恐怖小说的体验也许类似观看一部惊悚影片。正好比导演需要调  相似文献   

4.
自从1966年,杜鲁门.卡波特用非虚构小说一词描绘他的小说《冷血》以来,非虚构小说就从美国流行开来。时至今日,40多年过去了,非虚构小说在中国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不如它在国外发展迅速,成绩骄人。但自2010年第2期开始,《人民文学》开辟"非虚构"新栏目,陆续刊发十几篇作品,在文学界引发了一场关于非虚构小说的新一轮讨论。笔者拟从非虚构小说产生的背景、非虚构小说的定义、非虚构小说与其他纪实小说的关系、非虚构与真实的关系、关于非虚构小说的理论研究、非虚构小说存在的问题及意义几个方面展开,力图为非虚构小说研究勾勒出一个较为完整的图像,理清其新时期以来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5.
论宋代小说的“由虚入实”之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虚”而宋“实”是后人对唐宋小说实际现象及各自特质的揭示和评价。造成宋代小说“实”之状况的原因有这样几点:晚唐小说由虚构铺衍向征实补史演变给宋代小说发展定下基调;宋人小说观念有浓重的求实意识,唐代小说“假小说以施诬蔑之风”助长了宋对前代小说盛行的考据求实之风,在对唐小说虚构成就认识不足的情况下,以偏概全,误将虚构当做虑幻加以攻击;宋代统治者对小说既以之消遣,又斥其不实;宋代史学发达,取小说入史,宋人更强调了小说以补史为标准,以纪实为手段,以鉴诚为目的;宋代党争激烈,文网日张,给小说的虚构以沉重打击。  相似文献   

6.
小说的本质是虚构,虚构的故事由谁讲述,故事的场景和人物行为、对话、心理活动,是谁的眼睛在看,借助这种追问窥见作者的用心,是理解小说、进入文本最切近的方式。文章以《哦,香雪》和《百合花》为例,探讨小说阅读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正>小说这类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文学形式,如果千篇一律地按照小说"三要素"进行教学,会贻害无穷。我们可以通过"虚构和叙述"来解构小说,虚构让其成为小说,叙述又体现着作者生活经验;虚构与叙述,充满了张力,让小说既摆脱了无趣的平庸,又拥有了美丽的真实。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小说呢?毕飞宇认为,"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大’的问题,一个是关于‘小’的问题,也就是我们  相似文献   

8.
小说是一种叙述性的文学样式 ,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 ,通过叙述故事和环境描写 ,形象而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艺术虚构和创作典型是小说和叙述文的根本不同之处。而我在讲解小说课文的教学中 ,采取的第一步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特点———抓住三要素进行阅读 ;第二步是在分析人物形象时 ,欣赏角度要有所侧重 ;第三步是比较阅读法。以上三点即为我在应用《中学语文教材教法研究》以来指导小说这种文体教学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9.
青年学者摩罗近日在一场名为“虚构文学作品在学生阅读结构中的地位”的演讲中说,年轻人尤其是我们的中学生应该多读虚构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他说小说是现当代文学的主流文体,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世界精神文化在小说中表现得最充分;同时小说也是两百年来虚构文学的主流文体,人类精神、情感、想象、幻想的最微妙之处,最多地表现于小说之中,个体生命最深刻的活力,最本源的创造力,跟人类的想象力、幻想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前一段时间,国家新闻出版局明确规定,禁止以《鬼吹灯》为代表的盗墓小说和以《诛仙》为代表的玄幻小说出版。但是,现在看来,这类小说不但没有消失的迹象,相反还愈演愈烈,甚嚣尘上。看来学生喜欢阅读恐怖小说的问题已不仅仅是一个阅读的兴趣趋向问题,它正折射出青少年的阅读心理出现了某些病态。  相似文献   

11.
前一段时同,国家新闻出版局明确规定,禁止以《鬼吹灯》为代表的盗墓小说和以《诛仙》为代表的玄幻小说出版。但是,现在看来,这类小说不但没有消失的迹象,相反还愈演愈烈,甚嚣尘上。看来学生喜欢阅读恐怖小说的问题已不仅仅是一个阅读的兴趣趋向问题,它正折射出青少年的阅读心理出现了某些病态。  相似文献   

12.
一、小说教学 “小说是虚构的”.这是小说作者与读者的“默识”.也是小说进入阅读时的特定情形。这种特定情形.决定了作者创作小说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创作追求.决定了读者对待小说的基本态度.也决定了小说阅读的基本方式:读者阅读小说,不仅关心小说写了什么.更关心小说是怎么写的。如果我们把“小说写了什么”称为“故事”的话.那么“小说是怎么写的”则可以称为“叙述”。  相似文献   

13.
美国畅销书作家斯坦是当今美国最受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家,他所创作的小说多以恐怖、惊险、扣人心弦见长。继“鸡皮疙瘩”系列之后,斯坦的“幽灵街”系列也将登陆中国。“幽灵街”与我们主流的儿童小说不大相同。它不太注重细节的刻画,而是着力渲染气氛。在斯坦制造的超现实空间里, 充满了刺激的冒险、紧张的节奏、绝妙的悬念和令人毛骨悚然又有惊无脸的恐怖气氛,这些都较好地迎合了儿童的阅读心理。比起成人的恐怖小说,它没有过分渲染恐怖,而是非常周到地照顾了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有的阅读审美。  相似文献   

14.
小说虽为虚构,但不是无源之水,其必定是作者基于特定的时代和生活背景,再根据自己情感表达需要进行艺术提炼和加工而成的.因此在进行小说阅读时,不能脱离创作时代和读者所处的时代及生活,并将小说中的人物和自己比照,方能读懂、读透小说的精要,塑造自我人格,迈入深阅读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作为虚构制造者的人"是库弗众多作品不断探讨和深入的一个核心概念.文章以其创作早期的短篇小说<电梯>为例,从人物分析和作家虚构手法入手,例证作家如何融合不同风格不同视角的叙述,塑造出一个忙于虚构生命的意义的角色.而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玩起了虚构小说的游戏.  相似文献   

16.
桑塔格的《恩主》是一部写得别具匠心,但却不符合传统阅读习惯的自我反映式的实验小说。小说文本中的自我暴露叙述和虚构的痕迹以及滑稽模仿等元小说叙述手法使小说具有浓厚的自我意识。该艺术表现手法是探讨桑塔格小说风格的重要基点。  相似文献   

17.
“作为虚构制造者的人”是库弗众多作品不断探讨和深入的一个核心概念。文章以其创作早期的短篇小说《电梯》为例,从人物分析和作家虚构手法入手,例证作家如何融合不同风格不同视角的叙述,塑造出一个忙于虚构生命的意义的角色。而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玩起了虚构小说的游戏。  相似文献   

18.
近读<中学语文教学>第4期,注意到了关于"小说"是否可以定义为"虚构的文学体裁"的争议(见杨先武<小说是虚构的吗>).有争议是件好事情.因为争议往往是接近真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阅读历史题材小说的时候,不少读者将历史小说混同于历史,这和我国历史小说形成的渊源和传统文化特有的思维方式分割不开。然而,历史题材小说中的历史,已经不是一般的历史,它被虚构和审美化了,这决定了读者在阅读历史题材小说时应有这样的态度:必须要对历史题材小说中的历史,进行审美观照,否则,读者将无法真正进入历史小说建构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20.
肖献军《湘妃怨》,团结出版社2014年出版. 对于历史小说的写作与阅读,我总是持敬畏的态度.由于描写对象是历史上或多或少留有痕迹的人物,心理上难免有先入为主的印象,正史所述的那些事迹和人物评价已经成为固有,在小说中加入自己的创造力虚构描写,要获得读者的认同真的非常之难.尤其是那些历史上的名人轶事,将其逸闻轶事改写成小说那就更难了,因为虚构的小说情节与留存的历史史料难免有冲突.这就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更精心贴切的“虚构”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