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喧宾夺主”、“买椟还珠”两个成语,一般理解为本末倒置,把次要的事情当作主要的来办,而主要的却降为从属的地位。从哲学的角度讲,可以认为没有把握好“度”,过“度”会导致偏颇,打乱阵脚,达不到目的。退一步想,配角引起人们的注意,必定受到强调,得到特别的关照。如果处理得当,会出现烘云托月的效果,即使过度有时也不会把事情弄糟,反而有利,“围魏救赵”就是明显的一例。当时著名的军事家齐国的孙膑,没有派兵到赵国与魏国主力交锋,而是攻打魏国的国都,迫使魏国回兵自救,达到挽救赵国的目的。这一战事中,通过喧“宾”和饰“椟”,最终为“主…  相似文献   

2.
围魏救赵     
宋建平 《初中生》2006,(8):38-39
公元前533年,魏国攻打赵国.魏军围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市).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当时田忌原想引兵去救邯郸,以解赵国之围.孙膑却建议,魏国的精锐部队都去攻打邯郸,国内空虚,应当引兵去围攻魏国的大梁(今河南开封),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  相似文献   

3.
羊肠小道     
唐代诗人王维曾写过一首诗,诗中用"羊肠"形容那狭窄而迂回的山路,既形象又逼真.山西省晋城县南边的太行山坂道,萦曲迂回,自古就被称为"羊肠坂".据说战国时期,有一次魏国攻打赵国,由于首先切断了这条羊肠坂道,使赵国分为东西两半,从而很顺利地击败了赵国.  相似文献   

4.
三人成虎     
战国时代,边境相邻的魏国和赵国,订立了友好盟约。为了使盟约更有效,两国之间决定互换人质作担保。因此,魏王就把自己的一个儿子送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去做人质。为了儿子的安全,魏王决定派大臣庞葱陪同儿子前往赵国。  相似文献   

5.
三人成虎     
1.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各国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将本国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2.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国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他对魏王说:"现在有一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道:"我不相信。"  相似文献   

6.
原意:包围魏国,解除赵国的危难。揭秘:避开强敌的锐利锋芒,攻击他的虚弱部位,最终达到全歼对方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所树非人     
春秋时期,魏文侯在位的时候,有一个叫子质的人,因为做官犯了罪,文侯罚他永世不得踏入魏国半步。于是,他不得不离开魏国北上谋生,辗转来到了赵国。他觐见赵简子并说:"我算是看明白了,我以后再也不对别人施恩德了。"赵简子说:"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正记得那英的一首老歌:"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无论多调皮捣蛋的学生,总有他可爱的一面。只要老师们用自己的慧眼细心观察,多留心,就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爱,从而对症下药。老师还要善于从"不好的事情"中找到"亮点",然后,以此把"不好的事情"转化为"好事情",使本来的"紧张"转化为"和风细雨",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案例一】小华是个留守儿童。他贪玩、纪律松散,  相似文献   

9.
战国四君子     
《同学少年》2013,(6):53
战国时期,四位有名的公子皆以礼贤下士而闻名于世,他们分别是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和平原君赵胜,时称"战国四君子",亦称"战国四公子"。信陵君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嫠王的异母兄弟,为人仁厚,礼贤下士。魏安嫠王二十年,秦昭王进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王向魏国求救,魏王害怕秦国,  相似文献   

10.
作文时,因为"需要",学生会寻找表达内容,思考表达方法.其表达溢于情感.从"需要"出发,学生没有习作压力,不会把习作看成枯燥的劳动;从"需要"出发,真正让学生感到习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是教师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通用技术教师部分是由物理或化学老师转行而来,笔者就是化学老师转行,在化学的教学中做"实验"是经常的事情,但改教通用技术以后,之前做"实验",现在要改为做"试验",如果没有正确区分这两者的正确意义,就会把"试验"课上成"实验"课,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荀子出自赵国,少年立志,游学四方,返赵国助战议兵,主"一民"之道.荀学孕育于赵文化沃土,以"隆礼""重法"之特色而永垂史册.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心"是做好事情的必备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有心",就会发现许多教育问题,并能把这些教育问题巧妙地转化为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4.
陈丹凤 《考试周刊》2011,(93):160-161
凡事都有个度,把握住"度",事情才能办得尽如人意,过"度"了,就会从量变到质变。这个"度"在物理教学中同样适用。在有限的45分钟内,把住合理使用时间的度,把住教学容量的度,把住坡度、深度、难度,使他们"匹配",协调,才能创造出高效率,使学生轻负高效地学,游刃有余地学。  相似文献   

15.
一、精细化管理,是对现代化学校的深入要求,但不是"事事精细化" 一提到精细化管理,就容易让人想到,把学校中的大小事情,都进行全面的管理;要让学校中的大小事情,都尽可能做到精细的程度.这样理解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是片面的.不要说一所学校中的事情,就是家中的事,如果想把什么事情都做到位,也绝对是困难的,很多全日在家的主妇,也难以胜任这项工作.又如,学生把教室打扫到什么程度,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件小事,只要教室的清洁程度没有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就没有必要要求学生把教室弄到一尘不染的程度.学校精细化管理,并不是把学校中的每一件事都做到极致,而是尽可能地集中资源,把学校最重要的事情做好.所以精细化管理中的"细",并不是"细枝末节"的意思,而是"细分"的意思,也就是说,把重要的事情、不重要的事情,有发展空间的事情、没有发展空间的事情,在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区分开来,从而集中优势资源将其做好.  相似文献   

16.
做任何事情,没有兴趣那是一种被动的状态,只是停留在一种表面的、肤浅的过程当中.学习也是一样.如何变被动为主动,把"你要学"变成"我要学",是各科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  相似文献   

17.
化刀为刃——破有涯无涯之限而任逍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养生主>一文,庄子从"有涯无涯"的矛盾开始,指出以"道"为指引,教给人们如何养生.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人们事情背后所遵循的"道",只有遵循"道"这个"刃",才能如解牛一般逍遥自由.继而从"道"的角度理解"右师一足"和"秦失吊唁"的故事,可以得知只有超越差别超脱生死,视万物为齐一,才能安时处顺,自在逍遥.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竞争的日渐激烈,学校越来越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并把教师培训当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主要手段.然而,从实际操作过程来看,从"教师培训"到"教师继续教育",教师都没有摆脱被动的身份,主动选择的余地太小,始终处于被支配的从属地位.要实现教师发展,教师必须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由"他主"变成"自主",...  相似文献   

19.
"留白"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文学作品更是强调"无言恰是尽言"的"留白"艺术.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细读文本,寻找文本的"空白点",利用"补白"的教学艺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追寻文本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从而更深入地走进文本,走近作者.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一旦"补白"不当,就会画蛇添足,徒劳无益.  相似文献   

20.
情景想象,即将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用想象再一次呈现在读者面前,或者把还没有发生的事情,通过想象描绘出来,以达到写作的目的。使用情景想象法处理素材,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找准感情"交点",点燃激情,便于更好地表达主题。感情的"交点"是写好这种文章的重点,因此,必须找准素材之间有无相同或相似之处,只有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