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书馆浩瀚的书籍海洋往往是文学爱好者的摇篮,它留给我温暖的回忆。有两位图书管理员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如果说,我在文学创作上能取得一点成果,是跟她们的帮助分不开的。初中,我在家乡山镇的安流中学度过。普通的校舍丛中有一个别致的小平房,那就是学  相似文献   

2.
学步一得     
人生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小时候,我羡慕作家,艺术家,却从没想到自己也会“舞文弄墨”。可不到十六岁时,《北京文学》发表了我的处女作《工业气压》,却给了我勇气和信心。尔后,我又和妹妹合作发表了中篇小说《恰同学少年》,并获得“《当代》文学奖”。我感到高兴,但更多的是惶惑。我需要加倍刻苦努力,而不可希冀天赋与运气。我马上就要高中毕业了,中学六年的生活历历在目。记得刚上初中时,许多事情与我想象的大相径庭。我疑惑不解,便把这些飘忽的思绪零零散散地记在日记本上,以期得到解脱。在我上小学时,课外活动很多,我学木琴,做  相似文献   

3.
《出版广角》2013,(5):89+85
我学鞋匠只有两个月。初中毕业,父亲说我肯定考不上高中,不如赶紧去学个手艺。我觉得他讲得很对。中考前一个月,我还在课堂上抄一本借来的《唐宋词选》。老师把父亲喊到学校。这一次父亲没有打我,  相似文献   

4.
我和姐姐、大弟弟同在一个学校读书。姐姐、大弟弟的功课都很好,姐姐尤其好,几个学期都是全校前三名,好几次得了市里的奖学金。我的功课就不行了,对数学总没有兴趣。开始学珠算,还觉得有点意思,而且在班里比赛打算盘,得过一次第三名,这大概是我学数学的经历中最光辉的一页了。但对语文、文学,我却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用现今时髦语言来说,这可能就是我有某种文学“基因”吧!上小学前,跟母亲学了许多汉字。那是一种一面是文字、一面是相关图画的方块读物。上学前我大概已能认得二三百个汉字了。因此上语文课并不太费力。记得二三…  相似文献   

5.
白向锋  马素福 《大观周刊》2011,(39):117-117,118
为什么很多同学在初中学得不错,上了高中却学得很吃力呢?那就是用初中的习惯,学高中的知识,当然吃力。  相似文献   

6.
罗奕行 《大观周刊》2012,(4):182-182
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分层教学可以说是大势所趋。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初中学生经过小学的学习,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差异,再加上初中数学考察学生的抽象思维的知识逐渐增多,学生间的差距就更容易拉大。  相似文献   

7.
这两年,我对上高中的儿子,在学业上的解惑空间日渐萎缩。数理化早在初中时就拱手相让,现在语政外也节节败退。倒是儿子,成了我“五十岁学吹打”,按弄鼠标的老师。尽管我不是一个很传统的人,但这种“父为子纲”亲子关系的“颠覆”,还是会让人感到难堪。  相似文献   

8.
我是个17岁的农村女孩,从小就酷爱文学。初三毕业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职高文美班,进入了文学与艺术的宫殿。可是,不仅家里人极力反对,左邻右舍也议论纷纷,认为我学了门  相似文献   

9.
周良梅 《大观周刊》2013,(6):221-221
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斗就栽在数学上。对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进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缕受挫折.我想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同学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得法,从而造成成绩滑坡。  相似文献   

10.
《译介学》增订本主要关注的是翻译研究不能只停留在“怎么译”的问题上,也不能停滞在两种语言翻译的问题上,而要更加高瞻远瞩地从文化层面上展开对翻译的结果、翻译的传播与接受等的研究。该书的研究为译介学和翻译文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开拓了国内翻译研究的新领域,加速了翻译文学走向世界的进程,并为翻译文学找到了归属。  相似文献   

11.
郭昱 《大观周刊》2012,(45):365-365
我从事政治课的教学已有多年.在课余时间与学生学有生交流发现,许多学生认为学习初中政治不是背就是记,枯燥无味,所以使很多学生对学习失去了新鲜感,那么怎样改变这种现象呢?我认为关键是在课堂上让政治课“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才可以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2.
我是初中六七级毕业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深知要写点文章,只读书而不练笔是不会登堂入室的。去年一个偶然的机遇,我发现了陕西日报社主力的《新闻知识》第八期,读了“自学与  相似文献   

13.
自从有了“布老虎”之后,当代作家似乎就不知道怎么写小说了。除了讲故事还是讲故事,80年代一息尚存的文学梦想一古脑儿投进了故事会。看这几年来的小说会让人产生幻觉:当代还有长脑子的作家吗?或者说,作家的脑子为什么一齐休息了?大概是因为我大学里学的就是文学,后来又想在文学上有点进步,所以,我把作家看做“自己人”。不过,我现在总在为“自己人”感到羞愧。你蒙蒙普通读者当然没问题,但你面对我这样的读者你就该自己羞愧了。有时,我手上捧着装帧华丽的新书,读着读着就想:他怎么能把这样的  相似文献   

14.
作家浩然针对一些人把文学当作发财之路、将圣洁的文学殿堂搞得乌七八糟的现状,对晕头转向的业余作者说:“我劝你学一点愚昧的‘傻气’……对文学事业的理想目标,要自信,咬住青山不放松!”浩然亦是这样的“傻”人,曾坦言:“现在好多作家搞推销,把作品变成商品,我学不来,干脆不学。”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6,(23):21-24
<正>访谈时间2016年7月3日何一杰(以下简称何):董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您之前学习的是唐宋文学,任教之后则转向了传播学。您觉得学习文学的经历对您之后的研究有什么影响吗?董天策(以下简称董):我本科读汉语言文学,硕士读中国古代文学,走上新闻传播学的道路,非常偶然。学古代文学是因为当时觉得古代文学很有学  相似文献   

16.
少年读史,只读味道。经太史公濡染,史书的模样在我的脑海里形成了一种朦胧的审美定势,觉得历史就应是《史记》中的样子,生动、隽永而又趣味盎然。后来学了文学,在文学的凸镜中所折射出的历史,往往是美化了的充满意味的生活,它和我少年时的审美理想暗合。然而,随着涉猎面的拓展,我接触了更多的历史著作,接触到历史冷静的真实。真实使人清醒,渐渐地,美化的文学使我厌倦了,我顶真地读起了史,几乎置文学  相似文献   

17.
记得是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前后,刚上初中的我,第一次读到了人民文学版曲波著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简直就跟着了魔似的,一时间,整个学校都在谈论《林海雪原》。奇袭奶头  相似文献   

18.
十几年前,读过朱光潜先生的一部书,叫《谈美书简》,里边说过这么两句话,印象很深,对我启发很大。第一句话是:“研究文学、艺术、心理学和哲学的人们如果忽视美学,那是一个很大的欠缺。”第二句话是:“研究美学的人如果不学一点文学、艺术、心理学、历史和哲学,那会是一个更大的欠缺。”我想,这两句话,对我们研究翻译同样有用。做文学翻译,不能对原作之美熟视无睹,翻译失却了原作的美,无异于断其生命;做文学翻译理论研究,不能不对美学有所关注,忽视了美学,文学翻译研究至少是不完整的。美学是一门深奥的学问。研究文学翻译美学,我一直有一种担心,怕这种研究或流于概念,或流于玄虚,给  相似文献   

19.
李强 《大观周刊》2012,(43):411-411
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体育教师体育课堂新的教学观。确实能在教学中体现出这种教学观,并不容易。只有在教学的每个环节完善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通过兴趣的导引让学生变“要我学体育”为“我要学体育”,才算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从而教好初中体育课。  相似文献   

20.
偏爱副刊     
于冠深 《青年记者》2009,(14):124-124
我之所谓副刊也者,是指报纸的文学副刊。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副刊议论不少。有论者著文,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文学的式微,报纸的副刊也衰落了,此乃新闻规律使然。诸如此类。单从现象入眼,有些报纸的确对副刊压缩版面,减少期数,甚或干脆取消。我认为这样做是一种失误。文学发展的轨迹,不是直线型的,有起伏乃正常现象。不是说文学就是人学?那么,也许可以这样认为:在人类消亡之前,而且文化素质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文学便不会式微,副刊不应该也没有衰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