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霍松林先生从1951年开始,在国内没有任何专门文艺学著作的情况下,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的经典论述为指导,从总体上进行构思,尔后列出提纲,逐节编写讲义。1954年,其撰写的《文艺学概论》被选为交流讲义;1956年,被用作函授教材;1957年7月正式出版。这标志着先生文艺理论体系的确立。《概论》公开出版之前及之后,先生还通过论文、专著修订等形式,对文艺活动过程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全面探讨,从而使其文艺理论体系更趋充实和完善,同时风格也更加鲜明。  相似文献   

2.
上个世纪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扬弃传统、广泛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及文艺思想,在对话中前进、发展的过程。它始于五四运动前后,加速于改革开放时期。对这两个时期文艺思想的引进、创新加以梳理,总结其正误得失,无疑有利于新世纪文艺理论的繁荣。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文艺理论体系的建设,近些年备受学界的关注,也有很多有益的尝试,提出并实践着很多理论见解,取得了很多有益的学术研究成果,但大多集中于学科建设及教材改造方面,对于文艺理论体系自身建设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正基于此展开阐释和解读。  相似文献   

4.
文艺理论和文艺评价是文学事业的重要一翼,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以“联络、协调、服务”作为自身的主要职能,服务于广西广大的文艺理论工作者,对广西的文艺理论和评价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历史与现状、中国与世界的广阔视野,联系邓小平理论的思想体系与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实践及面向新世纪的要求,分别从文艺功能、文艺方向、文艺生命、文艺创作、文艺效益、文艺批评、文艺发展和文艺领导等八个方面,系统地探讨了邓小平的文艺理论体系与历史贡献,指出邓小平文艺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新境界,揭示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新规律,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的光辉指针。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历史与现状、中国与世界的广阔视野,联系邓小平理论的思想体系与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实践及面向新世纪的要求,分别从文艺功能、文艺方向、文艺生命、文艺创作、文艺效益、文艺批评、文艺发展和文艺领导等八个方面,系统地探讨了邓小平的文艺理论体系与历史贡献,指出邓小平文艺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新境界,揭示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新规律,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的光辉指针。  相似文献   

7.
吴元迈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向前推进"的主张,并且身体力行,在科学阐释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基本原理的同时,认真总结社会主义文艺实践的得失,合理借鉴国外现当代文论的经验,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文艺理论颠覆了文学四要素所包含的传统文学观念,其策略是割裂符号与世界、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动摇传统哲学和文学理论的语言学基础.后现代文学理论具有明显的反现实主义、反人本主义、反文学意义、反文学性的弱点.  相似文献   

9.
作为毛泽东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文艺理论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观的丰富和发展,其一切从人民大众出发的思想,继承中外优秀民族文艺的传统观与开放观,以及他的“生活、创作、作品、接受”的艺术活动流程一起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张利群《文艺制度论》是当下文艺理论研究一个新收获。论著从新的视角观照文艺现象,提出了独到的学术见解,为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可行的实践指导,具有较强的学术意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霍松林先生是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古典文学专家,也是蜚声海内外的当代诗人。先生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尤其是唐诗研究,以及诗词创作上,取得了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以来,中国艺术理论界一直试图构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学科体系却收效不大。原因首先在于马恩等代表人物没有建立文艺学学科体系,其次该学科本身缺乏严谨的学理基础,第三是学科建设没有形成通约性的学术观点。所以,构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学科体系的条件尚不成熟。当下的首要问题是,继续以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经典文本为立足点,以古今中外,尤其是当下中国的文艺实践为出发点,大力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解决马克思主义文艺学面临的诸多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文艺的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一个基本原则。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是当代中国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确立了新时期文学的党性原则,使文艺的党性原则充分体现了社会时代的内容,增加了新的特色,从而为文艺的正确发展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4.
刘勰的《心雕龙》处于中国古代“意象”说到“意境”说的转变过渡时期,且在《心雕龙》中首次将“意象”运用于美学领域,可以说“意象”说是由刘勰真正建立并使其系统化、体系化。如何营构融合审美意象,并完美地传达审美意象,是《心雕龙》“意象”说的中心内容。《心雕龙》环绕着“意象”展开了一系列艺美学上的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大量相关的学术范畴,形成了自身的体系,是中国古代“意象”说集大成的论作。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面对东方与西方、中心与边缘文艺理论激烈交锋的当下语境,我们应将视域聚焦到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和类型丰富的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文学艺术苑囿,对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文艺理论作更深入的探讨与研究,为丰富、充实和发展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和美学理论做出新的贡献。为此,本文提出少数民族文艺理论研究的一些原则,以求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16.
艺术欣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艺术欣赏不仅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的素质,而且也丰富着人们的情感世界.通过对中外艺术理论发展进程的分析,确立正确的艺术欣赏理念,以期引发对艺术欣赏更全面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7.
德高望重而又教艺精湛的一代师表霍懋征,于2010年2月11日永远离开了我们。作为全国著名的教育家,她无私的大爱和卓越的教育思想却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她在教育岗位辛勤耕耘60余载,总结出许多启迪后人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其中包括爱心论、学生论、教师论、德育论、课堂论、三天论、素质论等,  相似文献   

18.
王先霈教授总编的文艺学系列教材《文学文本解读》、《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原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作为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重点项目的成果之一,不仅在学科内容的组织与更新上,新人耳目,而且在文艺学课程结构与体系的探索上,富有创意。这套系列教材将中文本科的文艺学课程依序设置为文学文本解读、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三门必修基础课,分布于一至三年级。文学文本解读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文学文本细读,激起、诱发学生对文学的正当的审美趣味,在帮助学生初步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