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伊迪丝·华顿的代表作品《纯真年代》抒写了一段以阿切尔和爱伦爱情悲剧结局的带有自传体性质的故事。男主人公阿切尔在其理想主义驱使下对旧纽约风俗的反叛,也体现了小说作者当时的价值观取向。《纯真年代》是美国"风俗小说作家"伊迪丝·华顿的代表作品。作为女性主义者,华顿对她作品中的女性分析达到了  相似文献   

2.
《欢乐之家》和《纯真年代》是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丝·华顿的扛鼎之作,两部小说都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纽约上流社会为创作背景,描述两位与上流社会传统逆流而行的女主人公莉莉·巴特和埃伦·奥兰斯卡的成长历程。从两位女主人公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本人华顿的缩影。华顿虽然并不是一位女权主义者,但她的小说大多以叛逆的女性与社会习俗的抗争为主线,反映女性的生存现状,引人深思。本文主要通过《欢乐之家》和《纯真年代》的两位女主角及作者的自身经历探讨华顿女性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洁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1):131-133
通过分析伊迪丝·华顿的代表小说《纯真年代》中两个女主人公名字的神话含义和指向,旨在引起人们对当时女性地位的思考,并更好地了解《纯真年代》中这两个女主人公名字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4.
伊迪丝·华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她因《纯真年代》荣膺1921年普利策小说奖,是该奖授予的首位女作家。在这部作品中华顿不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描绘了上流社会生活的繁文缛节,更以艾伦在纽约的生活反映了美国内战后的时代特征,并结合自身经历探索了个人理想与社会规范的关系,使一个看似平常的爱情故事超越了风俗小说的局限,揭示了深刻的社会现实和主题。  相似文献   

5.
曾杰 《考试周刊》2012,(46):21-22
伊迪丝·华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纯真年代》是其代表作,描写19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初即老纽约时代中个人与纽约社会之间的矛盾与抗争,反映了在冲破旧文化束缚、创造新文化的转变时期上流社会成员面临的各种社会矛盾,揭示了老纽约时期上流社会的偏执,通过对人物的心理状态变化过程的描写,深刻而透彻地剖析了当时美国人的人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纯真年代》是伊迪丝·华顿的代表作之一。文章借鉴了自然主义决定论的分析方法和真实性原则,解读小说中两位女主人公的命运以及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探讨了《纯真年代》这部小说所体现的自然主义色彩以及华顿的自然主义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7.
伊迪丝·华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920年发表的《纯真年代》是她最成功的作品之一,曾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小说描写的是主人公纽兰·阿切尔与两位女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一位是成为他妻子但他却不爱的梅·韦兰;另一位是他所深深爱着的却是别人妻子的埃伦·奥兰斯卡伯爵夫人,同时也是他妻子的表姐。  相似文献   

8.
阿切尔与埃伦的浪漫爱情发展是伊迪丝·华顿小说《纯真年代》的主题。阿切尔是一个浪漫派。他对埃伦只是精神膜拜。他对埃伦的爱情是柏拉图式的爱情。  相似文献   

9.
伊迪丝·华顿的《纯真年代》讲述了她那个时代纽约社会的一个悲剧爱情故事。本文试图从小说题目的寓意入手,对“纯真”一词的含义进行剖析,以揭示老纽约“纯真”面纱背后的残酷,以及其社会风俗礼仪和传统观念对人性的束缚。  相似文献   

10.
伊迪丝·华顿并不是女性主义作家,但她在很多作品中描述了妇女的低下身份和被压迫的悲惨命运,表达了她对当时妇女的同情,同时也揭示了传统观念对于人性的束缚。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受压迫女性的反抗声音和日益觉醒的女性意识。在20世纪60和70年代妇女解放运动以及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兴起的时候.伊迪丝·华顿再次成为评论界关注的焦点。伊迪丝·华顿在她的创作中关注女性命运和生活。她突出强调了女性受男权社会压迫和束缚的悲惨命运。这些妇女永远处于被控制、被奴役的地位,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经济上都处于劣势。不仅如此,女人与女人之间也会因为各自的利益而相互竞争、相互伤害。《纯真年代》这部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纽兰·阿切尔与两位女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旨在引起人们对当时妇女命运的同情.以及对女性地位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1.
对于伊迪丝·华顿的作品,尤其是小说,读者更多的关注她笔下受压抑的女性形象,多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去进行评论。可实际上,华顿同样关注男性的生存状态,对男性的刻画也是细致入微的,例如《纯真年代》和《伊坦·弗洛美》中的两位男主人公纽兰.-阿切尔和伊坦·弗洛美。他们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是华顿笔下比较典型的受压抑的男性形象。  相似文献   

12.
虽然出身于纽约的上流社会,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出人意外地创作了小说《夏》。根植于美国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并结合夏洛特·吉尔曼、凯特·米利特以及鲁思·罗森等女性主义理论家的观点,本文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妇女的经济困境、华顿对美国底层女性渴望摆脱贫困的书写以及小说所反映的当时美国社会给予女性经济选项之缺乏三个层面解读小说《夏》。小说正视了20世纪早期身处底层社会的美国女性所面临的经济困境,并敦促美国社会对其根源予以深刻的反思。它所反映的社会与性别问题,对于21世纪的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而言,仍然具有其独特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写于1925年,是一部对19世纪20年代的美国社会的反思之作。作为小说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背景描写对于这部小说的成功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强化了主题和人物的性格特征,推动了小说关键情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伊迪丝·沃顿是美国小说史上一位著名女作家,<纯真年代>是她的晚年名作,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形成了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就典型艺术手段--对比艺术进行研究,探讨作品中丰富的各种对比,如人物刻画、情节、小说结构等.  相似文献   

15.
在小说《接骨师之女》中,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通过巧妙地运用叙事技巧和精心地安排故事情节,讲述了发生在三代女性身上的故事,深刻地刻画了母女关系。本文仅以灵应盘对话、解读母亲手稿和人物失声三个重要情节的设计,分析谭恩美在小说中表现出的写作的独特性,探讨小说中的情节设计与母女关系这一主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纯真年代》是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的晚年名作,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形成了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探讨了该小说采用的象征、隐喻、暗示和对比等艺术表现手法,揭示了它们对深化主题、传达情感和表现人物特性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自19世纪发表以来,一直有着长盛不衰的魅力。《简·爱》与基督教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引用了不少《圣经》典故。它们作用于小说的四个层面:人物的塑造,情节的衍生,主题的深化,风格的定位。这四层面彼此相关:情节衍生离不开人物的塑造,主题的深化离不开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衍生,小说风格是各方面细节的各方面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探讨《简·爱》中的《圣经》典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欣赏乃至研究该小说。  相似文献   

18.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自19世纪发表以来,一直有着长盛不衰的魅力。《简·爱》与基督教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引用了不少《圣经》典故。它们作用于小说的四个层面:人物的塑造,情节的衍生,主题的深化,风格的定位。这四层面彼此相关:情节衍生离不开人物的塑造,主题的深化离不开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衍生,小说风格是各方面细节的各方面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探讨《简·爱》中的《圣经》典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欣赏乃至研究该小说。  相似文献   

19.
伊迪斯·华顿的《纯真年代》是以19世纪70年代末到20世纪初的纽约上流社会为背景的风俗小说,其中"纯真"是其一大主题。本文通过分析纽约社会、男主人公纽兰·阿切尔、女主人公梅·韦兰及埃伦·奥兰斯卡解读"纯真"年代里的纯真和伪纯真。  相似文献   

20.
美国作家霍桑及其作品深受《圣经》影响,在他的代表作《红字》中,小说人物、情节、主题与《圣经》典故的许多方面有对应关系。霍桑通过对《圣经》典故的大量借用,赋予该小说丰富的《圣经》的象征色彩,使这篇充满象征意义的小说具有了更深的内涵,从而奠定了霍桑作为美国19世纪最有影响的浪漫主义作家的地位。文章以《红字》男女主人公的经历为核心,探究了小说中的《圣经》典故及其丰富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