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1版课标中鲜明地提出了语用教学观。教师聚焦语用、研究语用,教学有了可喜的改观,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集中体现为对语用本身的认识,特别是对“用”之内涵的认识,较为片面、浅化。语用之“用”,应寻求功用之“用”与无用之“用”的有机整合。是“他用”与“我用”的共同在场,须由课文之“用”提升至课程之“用”。勿以教师之“用”代替学生之“用”,要兼顾文学之“用”与生活之“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法制史”是一门兼具历史学与法学的课程,追求法律制度的真相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价值追寻应是该课程的基本教学任务。探析“中国法制史”的知识维度,应重视“中国法制史”的本体知识,建立本体知识与外围知识的内在联系。探析“中国法制史”的价值维度,树立当代中国的问题意识,发现与解释法律问题,充分挖掘法律史学的学科价值和现实功用。反思“中国法制史”的以往教学误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探索适合该课程及现有学情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许纪友 《学语文》2020,(4):10-11+9
小说文本的解读总是离不开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和主题思想的读解。从小说文本解读的学理依据来看,它符合小说文本的体式特征。但是,从解读产生的效果来看,无论是语文课堂上长期形成的程式化的分析,还是高考语文试题难以超越的模式化的表达,都缺少理性分析的思维深度和情感体验的审美趣味。如何从浅层滑行的解读走向深度思考的解读,突破解读瓶颈,提高小说文本的解读之效,深度解读小说文本的哲学之"结"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创新,“中国之制”不仅具有民族特殊性,而且具有世界性的一般意义。在理论维度,“中国之制”内嵌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推进全球治理上具有明确的方向旨归和强大定力;在文化维度上,“中国之制”批判性地汲取了人类制度文明成果,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实践维度上,“中国之制”以其显著优势支撑了“中国之治”,有利于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在发展维度上,随着“中国之制”的不断自我完善和广泛传播,国际社会日益认同和借鉴“中国之制”,这必将为推进全球治理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5.
孟明 《考试周刊》2011,(72):71-72
小学高年级"文包诗"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教学的四个目标维度:语言素养、情感世界、想象空间、学习方法;在教法上应该进行积极探索,关注文体,把握关键词句,揣摩诗人情感,体会诗歌意境,还要注意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6.
7.
课程与教学论的文化学研究有着不同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研究的独特的"学科之眼"。课程与教学论的文化学研究的"学科之眼"主要体现在背景、整体、价值、差异、群体、他者、多元、非主流和主流等视角。  相似文献   

8.
9.
我国在新课程标准中规定了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的培养目标。这就给传统的物理教学文化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型的物理教学文化使物理教师从“权威者”还原为“学习者”,使学生从“接受者”转换为“批判者”,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倡多元思维和智慧思维,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关注,最终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0.
明清历史小说有着浓厚的“得天命者得天下”的观念,总是宣称开国帝王乃天授其命,天降其辅,天佑其胜。这一观念主要源于我国传统“君权神授”思想,也反映了底层民众对天命及其王朝更迭的浅显认识。  相似文献   

11.
12.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四章第二小节105至107页“解简易方程”。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直奔主题师:请同学们读课题。看了这个课题,同学们这节课想学习哪些知识?生1:我想知道什么是方程?生2:怎样解简易方程?[评析:先让学生读黑板上的课题,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概念,明确学习目标。]二、课件演示,直观理解方程的意义1.方程的意义课件演示:先在天平左边盘内放置20克和30克的木块,又在天平右边盘内放入50克砝码。师:你看到了什么?生:天平指针在标尺中间,天平左右两边平衡。师:你想到了哪些问题?用数学方法怎样表示?生1:…  相似文献   

13.
教育教学是高校的基本功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一段时间以来,高校的教育教学基本功能与科学研究相比存在着弱化的现象,课堂教学质量,出现了"水课"。"金课"与"水课"相对,"金课"是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水课"是含有水分的课堂教学。"金课"不仅要实现目标层面、人格层面、价值观层面的要求,还要在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实现为学生构建能力导向、广博精专的知识结构,是突出创新创造、理实一体的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多而散,我们应在把握现代散文自身之"道"的基础上,努力探寻阅读教学之"道",即分别从"这一作者""这一学生""这一结构""这一点"等入手,依次推进,现代散文的阅读教学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5.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昆德拉的代表作品,书中充满了他惯有的冷嘲式笔调。然而这冷嘲背后并不是否定一切的道德相对主义,却是一种对人类存在的沉重思考。笔者以爱情为切入点,展示了昆德拉在"非如此不可"与"灵与肉"两个根本性的词语上如何解构爱情作为一个概念的崇高性,并肯定了它作为真实人性流露时的存在,从而引申到他对人类真实情感的重视和追求上,并挖掘昆德拉期待人类通过不断自省来构建伊甸园的深意。  相似文献   

16.
教师心中要有“度”,但无需囿于“度”、限于“度”。教学之“度”是一种目标、标准或程度。教学时,我们需要努力将有形和无形、必需和必要、有限和无限、局限和发展的教学之“度”整合起来,使教学活动能够从有限向无限开放,收获课堂教学的最优、最大效益,让学生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儒学的时间维度研究,是一把尺子,一根线,讲究的是“联结”功夫;而空间维度研究,是一把刀,需要的是“切割”手段。无论联结或切割,其实都是一种学术建构。研究者境界的高下、襟怀的宽窄、识见的深浅,往往通过这种建构体现出来。儒家基本的文化态度、文化观念、文化品格是“和而不同”。儒学的时间维度的研究,重在说明“和”,而空间维度的研究,重在说明“不同”。这“不同”,应是特定自然环境、物质生活、文化遗存与学人“心力之为”的有机结合,而非儒者个人或派别简单的自然地理意义上的方位归属。儒学的空间维度研究,必须同时参照时间维度的因素;另一方面,儒学的时间维度研究,也必须同时考虑空间维度的因素。从学界的既往成绩看,相较于时间维度,儒学的空间维度研究,尤须小心谨慎,以避免主观化、简单化、模式化的弊病。  相似文献   

18.
虚词“之”在常用句型“A谓之B”式中的词性和用法多有争议。笔者以为:在“A谓之B”式中,当A为“谓”的施事主语时,“之”为指示代词,并作“谓”的间接宾语;当A为“谓”的受事主语时,“之”“义复指”或“虚复指”A内容,其语法功能已经丧失,为一个衬音助词。  相似文献   

19.
第一,"之"的释义:郑笺把"谁之永号"中的"之"解释为动词"往",不免有些文法欠通。一.首先考察一下"之"在古汉语中作动词的情况。"之"作动词(相当于"往、致、到"),带宾语,有四种情况:1、"名词+之+处所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在农村初中实施"自主互助、展示反馈"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微课可作为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重要载体、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手段、补充课外知识的重要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农村教师的重视。本文分别从农村语文教学微课空间之"不微"、微课运用之"威"、微课普及之"危"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