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互联网影响下,高校学生所接受的信息与资料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等特点,并且不同的文化与思想均在互联网中进行传播,对于高校学生的思维与思想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但是此种影响具有“双刃性”。再加之,高校学生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尚且处于成长发育阶段中,现阶段互联网环境中所存在的鱼龙混杂信息影响下可能出现不规范的行为。为此文章立足于互联网思政视域基础上,将传统文化视为核心内容,利用互联网先进技术,凭借新传播载体与传播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中,进而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与内容的创新性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2.
王馨悦 《英语广场》2023,(10):108-111
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具有合理性、可行性,同时也具有必要性。中国文化元素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既是对外经济、文化合作交流的需要,也是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时代需求。本文在文化传承视域下,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探析,以期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实现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本课题拟从珠算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出发,探讨珠算教育在高职院校财经专业中开设的意义,如何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充分体现珠算的计算功能、启智功能和教育功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将人文教育的理念渗透于珠算教育之中,摆脱珠算教育的工具理性,回归珠算教育的价值理性,继承和发扬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积淀和创造的优秀文明因子。  相似文献   

4.
地方特色文化指以地域为区分界限,由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历史背景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沉淀中体现的显性的地域风貌与隐性的集体共识。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中,对于延伸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动能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从课程模式、课堂模式、实践模式三个方面入手,探讨地方特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模式构建。  相似文献   

5.
藏族民歌作为藏族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广大的传承人群,也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藏族民歌也随之传承其经典并不断嬗变。本文站在当代文化的视角,探寻藏族民歌在地理环境、文化因素、宗教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6.
师徒授受是中国古代技术传承的主要载体,历史的积淀逐步塑造出颇具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视域下的“师徒”传承文化.详细剖析“师门”文化、传“道”文化、授“艺”文化,以厘清“师徒”传承文化的合理性、局限性、精髓以及现代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民族传统体育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和传承,经久不衰,仍然焕发着生机和活力,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民众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为了使民族传统体育能够持久地传承下去,立足于高校教学实际,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增添了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经过近年来的发展,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取得了一定成绩,民族传统体育的普及率有所提高,但就目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来看,仍然和预期目标存在一定差距。从文化传承的视角来看,探析新的时代条件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新模式,对于传承民族传统体育和丰富高校学生文化涵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雅芳 《新教师》2023,(10):80-81
小学思政课视域下,教学应通过整体把握、创构情境、盘活资源、勾连实践,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多元文化发展改变高校传统教育发展格局。高校应在充分分析多元文化教育影响的同时,科学制定未来阶段思政教育改革方案,提升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水平,弥补高校新时代思政教育缺失,以期实现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多方面教学质量的强化。  相似文献   

10.
"那文化""歌圩文化""铜鼓文化""壮锦文化""花山文化"等多元素文化,构成绚丽多彩的广西壮族民族文化,深刻影响着当地人们的生活习俗、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全球化的发展使外部文化占据了人们的思维意识,壮族人民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使得原有的自然文化生态失衡。生态视域下广西壮族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提升人们对壮族文化认同,强调壮族民族文化的协同管理评价,构建壮族文化体系等,有利于推动广西壮族特色文化可持续保护,为加快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各大高校面临的巨大挑战,它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教育以及教师的道德修养。对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和化学教学论实验中的思政资源进行分析,提出了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化学教学论实验的新型教学模式“三段五习法”,并以“氧气的制取与性质”为例进行具体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高校对思政教育工作投入力度较大,但效果却不令人满意。从文化安全的视域出发,探究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以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探索思政教育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以及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高校立德树人需要借助文化的育人功效,在文化传承创新的过程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地方文化资源是高校最方便借助的文化育人载体,高校是地方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资源。以文化育人为指导,探析文化传承创新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高校助力地方文化资源传承创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戴恋  郭宗娟 《海外英语》2022,(22):123-125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它关乎教育发展、民族兴衰和国家命运。近年来,文化的教育价值日益凸显,文化育人理念赢得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文章试从文化育人视角,结合综合英语这一专业课程,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开展思政教学实践研究,致力于实现文化育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5.
钱昊 《高教论坛》2013,(7):83-84,95
基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高校思政课教师理应自觉担当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努力建树和有效践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理念,关注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主阵地的教学改革,为优化民族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以提升国际竞争文化软实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刘苏  王瑞  屈红 《华章》2013,(15)
现如今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对于高校思政教学来说融入优秀企业文化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理念提出以来,对高校导师制教学模式产生了积极的指导意义,导师制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紧跟教育改革步伐,及时革新导师制教学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于教学全过程迫在眉睫。本文通过深度挖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导师制教学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探索课程思政理念与高校导师制教学模式交互渗透的有效模式,强调导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引领与人格塑造,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18.
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现实需要。红色文化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内在关联性,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具有重要价值。当前,融入资源缺乏整合、融入过程缺乏保障、融入方法缺乏创新、网络平台利用不足等问题影响着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需要通过“整合育人资源,打造优质教学基地”“加强协同联动,提供系统支持保障”“创新融入形式,提升教师融入能力”“依托网络平台,推动网络教学赋能”等措施,将红色文化有效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条件下,如何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探索互动研究型革新教学模式,使思政课达到融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政治理论显性教学与人文素质隐性教育为一体,以便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促进知情意行和谐统一发展,在思政课教育教学现代化改革中显得非常迫切。本文以思政课教学为实施平台,尝试进行互动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究。  相似文献   

20.
红色文化话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经济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所创造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与行为准则。红色文化话语体系的建构有利于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的意识形态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现阶段,思政课教学中红色文化话语体系的建构面临着来自话语主体、话语客体和话语环境的诸多挑战与困境。为此,需要通过逐步建立互通渠道、大力挖掘红色资源与主动回应话语客体关切等路径,不断充实话语内容,奠定话语基础,凝聚话语力量,以推动红色文化话语体系的良好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